高效教学的秘诀
——个性补白

2018-01-29 11:05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河西第一小学王金敏
天津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放风筝月球想象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河西第一小学 王金敏

留白是绘画中常用的艺术表达方法之一。画家采用留白的方法,让欣赏者在观看画面时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把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到画中。同样,文章“留白”也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章中的“留白”进行个性化补充,让学生阅读文章更具有创造性。语文教学中的补白,通常是针对文本的空白点或生发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情节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课文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独特的创造力,给文章“留白”的地方进行个性补白,使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前背景补白,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写作背景,学生通过了解写作背景,能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因此,在课前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背景的补白。学生可以通过查找各种书籍、上网搜索资料等方式,了解有关文章的时代背景、历史演变、地理环境、物质条件和人物的身份、资历、性格特征等事实材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初步理解人物(事物)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学《月球之谜》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前搜索有关月球的故事和月球的一些天文数据,上课时提问:“同学们课前了解了月球的哪些知识?从哪儿知道的?”当学生把自己搜索的资料陈述出来后,让学生再去阅读文章,并提出问题:“月球究竟有哪些不解之谜?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把有关问题整理出来。”这时学生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利用自己学习过的阅读方法,在文章中进行圈、点、勾、画,把有关的问题整理出来进行讨论。通过学生查找有关月球的背景材料,使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里面提出的一些有关月球之谜的问题,激发学生寻找月球之谜的新知识,提高学生探索月球的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有了明确认识,教师在讲课中就能得心应手地讲读课文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就会主动学习。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可以利用背景补白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质量。如三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知识;四年级上册的《颐和园》《长城》,可以先让学生了解颐和园、长城的历史背景;四年级下册的《普罗米修斯》,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有关希腊神话中的故事情节;六年级下册的《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毛主席、周总理两位伟人的身份、简介、事迹。通过引导学生对背景材料的补白,使学生更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课中创设个性补白的情境,开发学生创造的潜力

李吉林老师提出:“情境使儿童的言语有了充实的材料,使抽象的语言有了生命力,使语言植根于儿童的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地发展起来。”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进行相关情境创设,能充实学生的语言,使学生能在直观的语言环境中尽情发挥个性化的想象空间,喷发出极具创造性的潜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进行补白

教师在预设的教学环节中播放精彩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补白,会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求知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这时学生的头脑中就会重现生活的情境,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情境进行补白,畅谈自己的生活,感受生活的幸福。教学《风筝》第三自然段第二至四句:“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学生学到这里时特别希望自己也身处其中,感受放风筝的乐趣。我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及时地在课堂中播放学生在操场上放风筝的情境。学生看到这样的情境,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于是,我结合设置的生活情境问:“你们放风筝时,有比课文中的小朋友更好的技巧吗?你有什么难忘的感受?”学生根据自己放风筝的经验,畅谈自己放风筝的技巧,并在课堂中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接着,我追问学生:“当你放风筝成功后,你会跟同学说些什么呢?”学生们尽情地说出自己放风筝后的感受。通过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再现,再让学生进行补白,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丰富了课文潜藏的意义,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索,乐于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快乐。

(二)创设体验情境进行补白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一方面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很难融入到文章所表达的意境中,另一方面作者写作的年代与学生所在的年代有很大的差别,导致学生不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因此,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补白,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能有效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寓意。叶圣陶曾说:“唯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感悟的深刻影响。只有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可能产生无限的联想,并将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选择重组,结合文章的意思,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景,再进行积累内化成为自身的生活经验,以期深刻体会。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时,我讲课之前组织学生做课文中的实验,如果实验成功了,请学生总结为什么会成功;如果实验不成功,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失败的原因。然后揭示课题:实验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通过课前学生亲手做实验的补白,化简约为具体,化委婉为直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创设对话情境进行补白

对话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更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创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情境进行补白,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减少对文章内涵的误解,并可以发挥学生独特的创造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认识,深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如教学《荷花》中的“冒”字时,我提问:“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它们是这么迫不及待地冒出来,就像我们小朋友使劲往外探出来,多么可爱呀!请你们想象一下,这些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呢?面对美丽动人的白荷花,你想对它说什么呢?”这两个对话情境,让学生与荷花进行对话补白,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把自己的生活与文章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回答出一句句富有情感的话,达到与文章融合在一起的目的。

三、课后延伸补白,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言有尽而意未尽”往往是一篇好课文审美价值的体现。不少文章省略号处、结尾处都仍有无限悬念,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我们可以在此安排一些适当的口头补白或练笔,延伸情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秋天的雨》的第二自然段结尾处的省略号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补课文的空白,认识排比句的作用,并作一个小练笔。1.在我们花仙子的身边还有_________________。2.秋天的雨把______色给了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又如《去年的树》一课,我从文本内容入手,让学生体会鸟对树的真挚情感。出示了如下的补白练习:

1.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似乎在说:“ __________。”

2.接着,鸟儿看到灯火点得正艳时,仿佛又想起了“___________。”

3.唱完了,鸟儿又对灯火看了一会儿,似乎在说:“ __________。”

在其他课文中也留有许多开放的空白点,教师要灵活地利用这些生发点,设计合理的补白对话,拓展和提升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重点不一,课堂中的教学补白也各有特点,形式多样,教师应挖掘各种具有启发性的个性补白,通过各种手段对文章中留有想象空白、饱含丰富人文内涵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补白、想象、拓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拓展文章丰富内涵,让学生迸发出想象的无限潜能,实现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的课堂教学境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焕发生机,让语文课堂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

猜你喜欢
放风筝月球想象
到月球上“飙车”
陪我去月球
月球上的另一个我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放风筝
放风筝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