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马角坝地区矿层地质特征及相关构造

2018-01-29 15:42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21期
关键词:厚层产状矿层

王 琪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1 地理概况

马角坝矿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缘。地处岷山山脉、龙门山系前山带的边缘,属我国第一地势与第二地势面的过渡带靠近矿区的一侧。马角坝矿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中山区,海拔高于1200m;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海拔低于1000m。

2 矿层

简述岩体矿层

本次在马角坝实习范围内共划分出韩家店组等21个岩体矿层单位。

下-中志留统韩家店组(S1-2h):(S1-2h)为区内出露的最老矿层。产状范围310°~330°∠45°~70°;岩体特点为黄绿色、紫红色页岩等。

中-上泥盆统观雾山组(D2-3g):(D2-3g)分布在矿区白岩山—曹家岩体一带,下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灰岩体,含燧石结核,中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灰质白云岩体,顶部为豹斑灰岩体。

上泥盆统沙窝子组(D3s):分布在矿区一片石—王家岩一带,产状范围310°~340°∠40°~60°。

上泥盆统茅坝组(D3m):(D3m)分布在图区铧厂沟—财神庙一带,产状范围305°~330°∠45°~60°。岩体特点为浅灰白色厚层灰岩体。

下-上石炭统总长沟组(C1-2z):(C1-2z)分布在图区西北部,产状范围305°~325°∠40°~60°。岩体特点为下部为紫红色含鲕状赤铁矿泥页岩体,中部为浅灰色厚层灰岩体,顶部为灰红色介壳灰岩体。

上石炭-下二叠统黄龙组(C2-P1h):(C2-P1h)分布在矿区西北部的火焰包—大石头包一带,产状范围310°~345°∠50°~70°。岩体特点为底部为紫红色砾屑灰岩体,中部为灰色厚层微晶灰岩体,含核形石灰岩体。

中二叠统梁山组(P2l):(P2l)位于图区西北部。岩体特点为黄绿色、紫红色砂页岩体,夹泥灰岩体。

中二叠统栖霞组(P2q):(P2q)位于图区西北部。岩体特点为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灰岩体。

上二叠统吴家坪组(P3w):(P3w)位于矿区中部,何家湾—李家湾一带,产状范围305°~330°∠35°~60°。岩体特点为灰白色厚矿层含燧石结核(条带)灰岩。

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T1f)位于矿区中东部,受断层影响多次出现,产状范围310°~340°∠45°~80°。根据岩体组合特点划分为下、上两个岩体段。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1j):(T1j)位于图区东南部,产状范围120°~330°∠15°~60°,部分为倒转产状。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T2l):(T2l)位于图区的东南角,为马角坝倒转背斜的南东翼,为倒转矿层,产状范围290°~325°∠45°~75°。根据岩体组合特点划分三个岩体段:为浅灰色中厚层—薄层白云岩体,夹少量白云质泥岩体。

上更新统冲积矿层(三级阶地):岩体为冲积砾石、黏土等。

全新统冲积、坡积矿层:是矿出露的最新矿层,时代为全新世岩体为冲积砾石、砂和坡积碎石、黏土等。

3 岩体

矿区的矿层以沉积岩体为主,岩浆岩体和变质岩体不发育。实习矿区的沉积岩体按照物质来源可分为陆源沉积岩体和内源沉积岩体两大类。陆源沉积岩体主要由机械搬运沉积的陆源物质组成,包括主要由碎屑物质组成的陆源碎屑岩体和主要由黏土物质组成的泥质岩体。内源沉积岩体是指组成岩体的沉积物在沉积盆地中通过生物和化学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岩体。

4 构造

4.1 概述

马角坝主体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与扬子陆块的接合部位的龙门山推覆滑覆构造带之马鞍塘冲断带。矿区内地质构造复杂,褶皱、矿层发育。区域构造线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整体构成自北西向南东推覆的叠瓦状构造格架。

4.2 褶皱构造

马角坝实习矿区内地质构造发育为:①小白岩体背斜:该矿山地质为F3矿层产生的牵引背斜。②灌林包背斜:该褶皱为直立开阔褶皱。③白虎头背斜:该背斜为斜歪开阔褶皱。④小池塘向斜∶该背斜为斜歪开阔褶皱。两翼受褶皱影响见许多小揉皱。⑤马角坝倒转背斜∶该背斜为矿区最大褶皱,两翼可见小的层间揉皱。

4.3 断裂构造

马角坝实习区内断层发育,皆为逆断层:雁门坝断层(F1)、白岩山断层(F2)、小白岩山断层(F3)、滚材坡断层(F4)、中梁山断层(F5)、漆树湾断层(F6)、李家湾断层(F7)

4.4 构造组合分析

实习区F1-F7矿层均为上盘老、下盘新,同时可观察到矿层破碎带、矿层透镜体以及牵引褶皱等,且层面倾向均向北西倾斜,推测该区主要受到北西向南东的推覆作用而形成逆冲矿层。F1矿层上盘为下-中志留统韩家店组、下盘为中二叠统栖霞组,缺失泥盆、石炭系矿层,可见其断距大受力大,是F1中规模最大的断裂。F2断层缺失石炭、二叠系矿层,规模较大,断距较长,但相比F1,缺失地层相对少,所以其规模略小于F1。F3-F6断层均缺失1-2套矿层,所切矿层相似,断距、切穿深度相似,推测它们基本上受同一应力而形成。F7矿层断距较短、缺失矿层少,推测其受力最小,为实习区规模最小的逆矿层。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该区的矿层主要由北西向南东发展,故矿层F1-F7的形成时间推测为,F1最先形成,F2稍晚于F1,F3-F6,基本上同期形成,F7最晚形成。F1-F7依次向上逆冲,有北西向南东方向发展,形成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这种新的逆冲矿层驼老的逆冲断层的形式,即为前展式。

猜你喜欢
厚层产状矿层
新疆和田市沉积矿床矿体特征与岩层特征对比研究
浅谈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
矿层上段隔水性能及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分析
人工智能对基层影像医生筛查肺结节的辅助价值
河南舞阳铁矿田铁山庙组矿层下盘地质体成因
激电联合剖面在判断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状中的应用
开采残余矿层存在的风险及防治对策
“三点解析法”估算地质体产状及应用
三层系厚层试验区调整注采层段改善驱替效果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山坑石墨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