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拜师与收徒

2018-01-29 17:52曹隽平本刊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收徒欧阳询拜师

◆曹隽平(本刊)

我知道,在这次田门退师风波没有出来前,很多书法界的朋友很鄙视田楷,说田英章先生的书法是美术字。

我认为这个评价带着误解,这误解来自于这个时代对唐楷的漠视,如同大家对馆阁体的误读。客观地说:田氏的欧楷还是有功夫的,其表现的精气神颇有一股爽利的正气,作为楷书,田楷也是生动的,并非大家诟病的死板。我虽与田氏兄弟没有见过面,但深知能将欧体写到这个地步,不容易!所以每当有人将田楷贬得一文不值时,我会为他们说两句公道话。

但是,对于这次田门退师风波,对于田英章先生的事后申明,我有不同看法。

我曾写过一篇短文《拜师与收徒》,全文如下:

“近些年,传统文化艺术逐渐回归,求道者蔚然成风,除了教育系统内的招生考试外,文艺由于其特殊规律,也有许多名师广开大门,设坛收徒。

关于设坛收徒,最令人诟病的莫过于两年前国家画院某人大行跪拜礼的集体收徒仪式。

其实,现在的收徒或者拜师,许多已经完全变了味,说白了:收徒弟的不是为了传道授业、培养人才,而是为了自抬身价、寻找生意下线!而拜师的不是学习真本领,只是为了进圈子、寻靠山。二者本质上的共同点都是因为一个字:利!

近几年随着虚名渐增,尽管我早已离开教学岗位,仍然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欲拜我为师,甚至有人未经允许直呼‘师父’,这令我不安!所以自去年九月以来,我设下门槛,要求欲拜我为师者,先按规定读完指定的工具书,写出读后感方可入门,至今数十求学者中仅有两人通过考核。有人说我这是带研究生的做法,我认为学书法最重要的是文化底蕴,没有文化底蕴跟我学不了书法。

教书育人是件严肃的事,拜师学艺同样是关系自己艺术前途的大事,如果纯粹为了钱去收徒或拜师,为师者辱没名声,学艺者得不偿失!

总之,收徒或拜师,如同娶媳妇或嫁男人,都要慎重!”

虽然我本人不要学生行跪拜礼,但对于田英章的收徒方式,我并无太多异议。然而,对于田英章办学需从学田体入门,我不赞同。田英章本人一方面主张“徒弟们特别不能涉猎现代人的字体”,另一方面又要他的徒弟们学他的田体,难道田英章不是现代人,是已经作古的人吗?

这就很滑稽了!

既然你田先生是从唐代欧阳询而来,学习欧阳询颇有心得,为什么不能引导你的徒弟追根溯源直接师法欧阳询呢?“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这是书法界的常识,田先生一方面反对徒弟们学现代人的书法,另外一方面又极力要求学生们学他本人的字体,这种矛盾的心理,是短视呢?还是狭隘?

田先生又再三强调:田英章书法院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那么必须是学他田英章的书法!这又是一种狭隘,难道绍兴书法院就只能学邵兴人的书法吗?这个推理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一个优秀的导师,应当要有广阔的胸怀和视野,应当是引导学生们向更广更深更远的地方去汲取营养,学生直接学他本人的字体,入门容易见效快,但跳出来非常难!

所以田英章虽然也说鼓励徒弟们兼收並蓄、博采众长,但却容易导致徒弟们除了复制田体并无突破者出现。

田先生大张旗鼓讲田体,眼里完全没有欧阳询,这种过于强烈的传世欲望,同样是对唐楷对传统的不敬,又怎能指望徒弟们尊崇他呢?

田先生在收徒时设立按时交礼金等各种条件约束弟子,颇有武林帮派的做法,这种极浓的江湖气息,我认为是有辱斯文的。我们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这才是为师之道!

猜你喜欢
收徒欧阳询拜师
拜师
书法家欧阳询貌不如字?
弘扬耳穴针术 精心亲传薪火
——市名中医、本刊编委朱丹主任中医师收徒
湍河之畔拜师记
湍河之畔拜师记
收徒
倪同芳唱腔集首发新闻发布会暨收徒仪式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