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探讨

2018-01-29 15:42宋长生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21期
关键词:环境过程建设

宋长生

(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95)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尊重自然界中的客观规律。同时,人们逐渐开始利用客观规律改造自然,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地质灾害[1]。

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合理预防,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从而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在地质灾害防治的过程中应用地质环境,可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生态环境[2]。那么,如何防治地质灾害、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如何应用自然环境,就是本文的内容。

1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1 地质灾害的概念、种类及成因

地质灾害就是在多种地质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灾害性质的地质事件。其分布遵循着某种特定的规律。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坍塌、地震、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等。而这些地址灾害中的大部分都是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3]。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是由于人类对于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引起的。而某些自然因素如板块运动、地质结构变化等会对地质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进而增加的地质灾害的发展频率[4]。地质灾害属于不可抗力。如果发生了地质灾害,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当前,还没有较为先进的技术能够预测到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我们只能对地质结构进行分析,认识其变化规律,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以及发生规规模进行合理估计,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判断地质灾害的发生。

1.2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是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发生过程中的损失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治地质灾害:其一,加大调查区划建设力度。这是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占据重要部分的环节。有关部门需要实地勘查地质边界,以便了解与掌握所在区域内地质环境变化。基于此,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并科学划分其危险程度。针对不同的危险程度,采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其二,完善监测报警设施。有关部门需要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安装实时监控报警设备,记录地质变化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探索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制定地质灾害检测的标准,并购置相关的设备。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需要完善监测报警体系,为抗险救灾赢得更多的时间,以保障损失的有效降低。其三,健全紧急避让机制。一旦某地出现地质灾害,其相关负责人必须拉响地质灾害警报,并将险情及时上报上级部门,以便采取紧急避让措施。紧急避让过程中,需要将受灾人群迁移至安全区域,先保证人身安全,再保证经济安全。之后,还需根据灾后的地质环境情况开展灾后重建工作。重建工作包括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尤其是信息传输途径的建设最为重要。其四,优化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当有关部门接收到地质灾害警报时,需要第一时间对灾情进行有效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紧急应灾方案。一旦发现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较大,则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对受灾人群进行安全撤离。在此过程中,要协调好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抗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地质灾害防治中地质环境的应用

2.1 地质环境的概念

影响地质环境的主要因素有水、大气以及岩石等。对于地质环境,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地质环境就是一定社会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土地、气候、河流、山川、湖泊、动植物资源以及矿藏等自然条件的总和。”徐春光指出:“从宏观意义上来讲,地质环境主要是由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物质组成的体系;而从微观意义上来看,地质环境属于岩石风化的产物。”

2.2 地质灾害防治中地质环境的应用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而地质环境的变化也遵循着某种特定的规律。

因此,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应用地质环境,可有效减少地质灾害的产生。

有关部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地质环境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其一,评价体系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防治地质灾害保障人民人身安全与以及财产安全。要想有效应用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首先,需要探测地质环境安全,预估地质环境中存在的风险,以建设较为完整的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地质安全评价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四部分的内容。一为加强质量评价;二为加强防范与安全风险调控评估,此过程需要对地质环境进行实地勘查;三为加强建设工程周围环境的评价与分析;四为加强建设工程周围环境的容量的评价与分析。其二,地质环境安全建设。通常情况下,在开始建设工程之前,承建方都会对工程用地进行检测,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这样,可有效规避建设风险。而地质环境安全建设就是强化这一部分的内容。在此过程中,需要了解工程的性质以及工程用地的外部形态,也需要检测地质成分与地质结构,看是否有造成地质灾害的风险。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加强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认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避免对自然造成破坏;也要求有关单位管理人员了解并掌握工程用地的具体地质信息,对其安全环境进行全面评估,以促进工程用地区域内地质环境的充分利用;还要求有关单位对建设工程中各个层次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其三,区域环境利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关注地质环境的优势与不足。一方面,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段对地质环境进行勘测,获取其地质信息,通过对所获取的地质信息的整合,凸显地质环境的优势,实现区域地质环境的利用。另一方面,从地质灾害的产生、地势灾害区域划分以及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地质环境进行有效分析,探寻地质环境的不足;此过程中,要注重分析工作的可行性、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从而实现对区域地质环境的利用。

3 结语

从以上论述中可知,地质灾害就是在多种地质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灾害性质的地质事件。地质环境就是一定社会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自然条件的总和。目前可采取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加大区划调查力度;其二,完善报警设施;其三,健全紧急避让机制;其四,优化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在地质灾害防治的过程中,要注重地质环境的应用:其一,评价体系建设;其二,地质环境安全建设。其三,区域环境利用。只要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改善并举,才能够有效促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环境过程建设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环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