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保健工作中采用心理评估指导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8-01-29 06:4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身心保健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对自身身体状况更加关注,开始从以前有病就医的观念转变到无病防治的理念,这其中对儿童的保健和护理尤其突出[1]。一般而言,儿童保健包含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交能力等,其目的是预防疾病发生,减轻疾病对孩子的伤害程度,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2]。常规的儿童保健包括基础性全身检查、针对性建档管理等[3]。本研究是在常规儿童保健的基础上,采用心理评估指导干预,观察分析其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到本院接受保健服务的142名儿童,年龄1.7~7岁,平均年龄(2.9±0.6)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1例,对照组71例。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评价标准

依据康纳斯量表评测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内容包括品行偏差、焦虑指数及身心问题。

1.3 方法

研究安排的医护人员均经过严格保健知识培训,包括3名住院医师和4名护士。所有孩子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健方法,平均每3个月进行一次体检,包括身高、体质量、心肺功能和等。对特殊患儿如患有缺铁性贫血、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采用专案管理的方式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评估指导干预。第一,针对性测量孩子神经行为,测试儿童是否患有神经性疾病。第二,引导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如拔河、球类运动,提升孩子生活的乐趣。第三,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主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照顾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健康教育。最后,通过对孩子身心状况的了解,判断孩子的心理行为是否符合正常标准,若发现自闭、沟通障碍、攻击行为等应及时安排儿童转诊。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接受儿童保健前,身体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健护理后,观察组在品行偏差、焦虑指数及身心问题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心理健康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儿童心理健康情况对比(±s)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不断加深,竞争的日趋激烈,儿童的心理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4]。相比与成人,儿童的心理更为脆弱,常出现缺乏安全感、焦虑等问题,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有不利的影响。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儿童心理及发育疾病数量呈上升趋势,在我国也比较突出,大约有1/5的儿童都或多或少存在心理或生理发育的障碍,有的甚至比较严重[5]。因此,借助儿童保健调节儿童的生长发育,促进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成为很多家长的第一选择。伴随医疗技术的发展,对儿童身体方面的保健已经取得突破,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6]。然而,社会对儿童心理行为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完整的保健结构,致使很多儿童不能尽早获得合理的心理干预,导致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常规的保健工作只对儿童进行常规的体检,对患有比较严重疾病的儿童采取特殊管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儿童的心理状况,也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7]。此次研究是在常规保健的基础上,给予儿童心理评估指导干预,结果证明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恢复有明显作用。由此可见,心理评估在儿童保健中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能有目的性地针对不同患儿的心理健康疾病进行有效干预,从而使儿童保健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8]。从过去的简易体检、预防接种到现在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了解、评估和预防,并联合家长对儿童进行早期的饮食习惯、兴趣爱好的培养,我国的儿童保健水平正不断提升,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有助于医院和家长详细掌握患儿的保健信息,供今后观察使用。本次研究发现,对儿童采用心理评估指导干预在改善孩子品行偏差、焦虑指数和身心问题方面都优于采用常规保健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心理评估指导干预能有效改善孩子的品行偏差、焦虑指数和身心问题。

[1]吴秀芳.心理评估与干预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25): 5042,5044.

[2]张娟,赵淑华.心理评估与干预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7,(13):303.

[3]冯秀宝.神经心理评估及指导干预在婴儿期护理保健中的作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8): 67-68.

[4]陈灿锐,尚鹤睿.曼陀罗绘画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评估效果[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8):1460-1462.

[5]李孟洁,郭丽,周佑英,等.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社区家庭工作坊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4): 281-286.

[6]王飞英,倪勇,倪钰飞,等.合理情绪疗法对脑瘫患儿照料者心理干预的影响性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3(2): 158-159.

[7]孙喜斌.0~3岁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言语康复及效果评估[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6,14(3): 161-165.

[8]赵文静.儿童恶性肿瘤心理护理的有效措施探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8(8): 213-214.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身心保健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给身心降个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