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骑好“共享单车”

2018-01-29 12:54禄永峰杨朝清邓海建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17年7期
关键词:共享单车情书单车

禄永峰+杨朝清+邓海建

事件要点

有关共享单车的“新闻”很火。比如有的市民给单车额外加上锁,共享秒变私享了;有的干脆重新喷漆装上儿童座,巧取豪夺地侵占了;再有的到地方顺手一扔,管它占不占道,方便潇洒了。还有“同行相煎”的:共享单车一出,开“黑摩的”的饭碗没了,那我也砸了你吧!

观察角度

可怜的共享单车,纵使三头六臂,似乎也难逃多舛的命运。

事实上,共享单车的好处,自然无需赘言。一则,方便了市民出行,解决了短途交通的不便问题。二则,绿色环保,健康低碳——颜色醒目的共享单车,简直是现代文明的一道风景。三则,朝阳产业,创新引领。APP加持的共享单车,在“互联网+”新技术的引领下,开启了产业竞发的另一片蓝海。眼下,来自中国的“小黄车”甚至已经漂洋过海,出现在了美国硅谷等街头。英国《金融时报》等国际媒体撰文称,中国的共享单车是全球创新的典范。

市场也很叫座,但就是这样的共享单车,在一些城市却成了谁都要咬一口的“唐僧肉”。这样的尴尬,当然要话分两头说:一方面,单车运营方的防范技术亟待升级,指望市民自觉来捍卫共享单车的完好无虞,这显然有点过于单纯。GPS定位等技术,也许比抽象的人性考验更值得信任。另一方面,它也确实反映了城市文明在局部“微循环”中的沉疴与积弊。共享经济模式翻新,与技术文明和人文精神难舍彼此。如果各自为私,共享经济再好,恐怕都会被找到“薅羊毛”的漏洞。

对于共享单车运营方来说,面对居高不下的被盗率、损毁率,是该想想技术性的办法:既让单车更强大、更结实,也让单车时刻处于轨迹监控之下。不能因为运营成本和硬件成本的掣肘,而放任共享单车处于粗放发展的阶段。于此而言,花钱打补贴战、广告战,不如真金白银“武装”好每一辆共享单车。

当然,就像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一样,泛道德的指责,有时可能不如黑名单更速效。

私自改装或侵占共享单车,这哪里是什么道德文明问题呢?这是赤裸裸的违法犯罪。不爱护共享单车的,可以道德教化;将单车据为己有的,警察叔叔就该及时出手了。共享单车“风吹雨打”的命运,更多的,还是指向制度呵护与管理的缺位。如果没人问没人管,养眼的单车就成了“福利洼地”——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朴素道理。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希望地方部门为创新的共享单车营造良好运营环境,更希望运营方与地方执法部门能严肃偷盗损毁共享单车行为的惩戒与责罚。

事件要点

参观博物馆时,不顾警示标志翻越护栏,并坐在展品中的一把清末太师椅上留念,女孩将照片发到自己的微博上后遭网友举报。9张照片中,除一些正常留念照片外,与展出物品合影的几张照片中,有伸手触摸石马、雕塑的,还有翻越护栏坐在一口吊罐展品旁做出搞怪动作的,甚至有一张是坐在一把古朴的太师椅上照的。

观察角度

客观地讲,网友之所以主动进行举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亵渎文物”等不文明旅游行为,越来越被社会公众所不齿。但问题是,景点的温馨提示、网友的口水讨伐并非终止“亵渎文物”的良策。这种做法,打个形象的比喻,恰似“别人打你一拳,你给别人一笑”,说到底,对防止游客亵渎文物温柔无力。

显然,口水讨伐并不能终止“亵渎文物”,应当用更严厉的方式抨击不文明行为。不论《文物保护法》还是新《旅游法》,可以说都给依法严惩“亵渎文物”指明了可行的法律路径。比如,《文物保护法》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新《旅游法》也规定,对于刻画、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可处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现实中,尴尬的是,虽有法律而不能起到应有惩戒作用,让一个个“亵渎文物”者皆成漏网之鱼。法律在此表现出较为仁慈和宽厚的一面,与国人“有理不打上门客”的传统语境不无关系。在景区,游人如来客,监控失灵,监管缺位,景区能忍则忍之,游人做出“亵渎文物”的事来,似乎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文物是国家资源,受法律保护。文物景点单位、公安部门理应与社会公众一道,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监督制止才是。切忌掩盖幕后真相,不追不究,有失法律尊严。因此,提倡文明旅游,终止“亵渎文物”,亟须敲响法律警钟,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现行法规执行到位,对于诸多“亵渎文物”者,就用不着网友们在网上进行口水讨伐了。

事件要点

浙江宁波市北仑人民医院的一对夫妻,因为上班时间常常错开,两人有時甚至好几天都碰不上面或说不上几句话。结婚近30年来,丈夫每次都会写一张纸条留在枕头下面,这几十年来,妻子似乎也已经习惯了,每次下班就去翻看一下枕头,今天到底写什么了。

观察角度

与很多“烧钱”的情感表达方式相比,“枕下情书”成本显然要低得多;然而,真诚的态度,坚持的力量,让“枕下情书”既感动了当事人,也打动了许多读者。

伴随着市场化和商品化进程,人们情感表达的手段越来越单一;礼物是否贵重、是否稀缺往往代表着心意与诚意的分量大小,让情感表达的成本越来越高,“谈感情伤钱”成为一种尴尬的现实。在经济因素越来越多地嵌入日常生活的消费社会,人们越来越难以获得那种单纯、纯净的情感生活了。

由于特殊的行业属性,身为医疗工作者的这对夫妻难以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互动。丈夫对妻子的爱与关心,难以找到表达的出口;更何况,憨厚老实的丈夫,并不习惯进行口头的情感互动。“枕下情书”通过“见字如面”的书信,让妻子感受到丈夫无微不至的体贴与呵护。

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在于象征意义,而事物的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枕下情书”并非即时性社会互动,而是延时性社会互动;丈夫的情感表达,妻子要等下班回去才能接收、感知到;尽管如此,“枕下情书”并不影响夫妻之间的情感互动,反而赋予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特殊意义。

在讲究效率、追求精准的现代社会,利用电话、短信、微信来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互动更加便利,这位丈夫为何要“另辟蹊径”,宁肯走弯路呢?“见字如面”的“枕下情书”摒弃了争分夺秒的投递流程,在无形之中塑造了一个安顿期许的空间。一封封穿越时空的“枕下情书”,将过去和现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呈现在妻子面前的,是尘封的时间的重量,是积淀的情感的味道。

“枕下情书”在本质上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更有助于守望精神家园。它作为快餐时代情感表达的非典型样本,做到了许多人没有想到或者即使想到了也难以坚持的事情。endprint

猜你喜欢
共享单车情书单车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Rough Ride
单车三人
“共享单车”是一门好生意吗
6万字的情书
暖暖的等
写给电影人的情书
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