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姗种公牛和荷斯坦种公牛在西藏高原地区饲养效果

2018-01-29 17:49巴桑旺堆罗布平错占堆
中国动物保健 2017年9期

巴桑旺堆+罗布+平错占堆

摘要:本研究针对我区缺乏奶牛种业创新平台、纯种奶牛引进成功经验、良种奶牛细管冻精自产自销和成熟有效的繁殖技术等问题,开展了良种公牛在西藏高原地区的适应性与冷冻精液的生产及其工艺流程研究。并对其饲养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娟姗种公牛;荷斯坦种公牛;西藏高原;饲养效果

纯种荷斯坦、娟姗牛种公牛从较低海拔引到高寒地区,生长发育良好,体质健壮,种用特征明显,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冻精生产能力,为加快发展我区现代奶业奠定了技术基础。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与来源

2014年7月15日,从北京奶牛中心购买了纯种娟姗种公牛1头(牛号:JE11113001,出生日期2013.12.25)、荷斯坦种公牛1头(牛号:11113570,出生日期2013.09.01)。引進种公牛健康无病,种用特征明显。饲养于拉萨国家科技示范园区进行试验。

1.2饲养方式

每头公牛单栏舍饲,自由采食、饮水,自由运动。夏季防暑降温,加强通风,冬季尽量避免饮冷(冰)水,铺垫褥草。日粮确保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满足生长发育需要。

1.3测定内容

主要测定体温、脉搏、呼吸、瘤胃蠕动,并观察采食、反刍等行为,种公牛体尺、体重变化。

1.4测定方法

将种公牛编号,于每测定日早晚测定脉搏、呼吸、瘤胃蠕动,用体温表插入肛门测定体温。

2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

高寒地区引入的纯种荷斯坦奶牛、娟姗牛的各项生理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但与原产地北京比较其呼吸、脉搏、体温略高,这是由于从低海拔引入高海拔的一种应激反应;引入后各生理指标无明显差异。

3行为观察

3.1采食行为

高寒地区引入的荷斯坦纯种公牛、娟姗牛,在引入后的45日内,采用引种地饲料来源、饲养管理模式进行了饲喂试验,每日饲喂3次,饲喂时间分别为早8:30、中午13:30、下午18:30,饲喂采食总量约25 kg左右,其中青干草15 kg、配合饲料4 kg,日饮水4次(增加晚上饮水1次),出现食欲较差、气短等情况,但精神状态良好、适应性能力尚可。

3.2反刍行为

引进的荷斯坦奶牛、娟姗牛在高寒地区引入后的反刍行为与原产地基本相同,采食停止后开始反刍时间与当地杂交改良后代和本地土种牛相比,反刍时间慢,反刍次数少、时间短。

3.3性行为

第一批纯种荷斯坦、娟姗牛引入高寒地区后,到10月龄时开始出现性行为,包括调情、爬跨、食欲减退、精神亢奋等情况;到18月龄时开始性行为频繁,包括调情、阴茎勃起、伸出、爬跨等动作。20月龄时开始进行了采精训练,性欲感强烈,用咀唇和舌反复数次舔其颈、肩胛、背部,并伸颈露牙和卷舌翘鼻,腰部上下闪动,阴茎勃起急速爬跨,身体猛烈向前即行射精。24月龄时正式采精后进行了冻精生产。此时,进一步加强了管理与营养水平,确保人牛和谐,延长种公牛的寿命和采精利用年限。

3.4抗病力观察

第一批牛经2.6年的饲养观察,两个品种引入初期,由于环境、饲养方式等发生了变化,下痢、流鼻涕感冒等常规病发生率较高,其中娟姗牛发病率比荷斯坦牛高,通过有效的诊治,加强营养,都能得到很快痊愈。

第二批3头荷斯坦牛,经过45天的隔离观察,其中牛号为111146551的公牛,由于运输过程中车厢内铺垫细沙土壤,加之长达4天左右的路途颠簸,出现了近16天的跛行,四肢立地困难,背弓,走路小心翼翼等情况,20天以后完全痊愈。其他种公牛体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下一步需要加强越冬饲养管理。到目前,种公牛和杂交改良奶牛群体未发生一起流行病,无淘汰和死亡发生。

4分析与探讨

从较低海拔引到高寒地区的荷斯坦公牛、娟姗牛种公牛,初期有些不适反应,但经过2年多的饲养管理,生长发育良好,体质健壮,种用特征明显,在高寒地区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冻精生产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