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仔猪圆环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2018-01-29 20:22夏道伦
中国动物保健 2017年9期
关键词:嗜血圆环猪群

夏道伦

据权威病原学分析表明猪圆环病毒2型是导致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间质性肺炎、猪皮炎肾病综合征以及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副猪嗜血杆菌则是引起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主要病原,而在养猪生产中,猪圆环病毒则常常与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猪群。在兽医临床上最常见的猪圆环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目前已经成为一部分养猪场/户诱发保育仔猪发生高热和呼吸道综合征的主要继发病原之一。由于猪圆环病毒单独或与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会严重降低保育仔猪的免疫力,且副猪嗜血杆菌常常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中,并逐渐成为正常的菌落群,如养猪场/户对保育仔猪饲养管理不良,尤其是保育仔猪在受到各种应激因素(如猪群的转舍和并群、猪群养殖密度过高、冬春季节猪舍内低温寒冷和夏秋季节猪舍内高温潮湿等)叠加影响的情况下,则常常易导致保育仔猪圆环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并会导致发病仔猪的病情加重,增大发病仔猪的死亡率,从而加大了其防控难度。因此,鉴于猪圆环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对保育仔猪危害的加重,养猪场/户务必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控。

1临床发病症状

一般保育仔猪发生猪圆环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均发病突然,病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被毛粗乱、咳嗽及喘气,并常常呈现腹式呼吸。病猪消瘦、发热,体温升高达到40~42.5℃,全身皮肤病初发红,而后转变成酱红色,在病豬的颈部、耳朵、四肢以及会阴等处均可见到紫红色的病变斑块,有的病猪皮肤出现弥漫性针尖状出血点;部分病猪关节肿大,步态僵硬,并出现共济失调,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发绀;部分发病仔猪的乳头下有蓝点出现;部分病猪拉黄色稀便,眼结膜苍白,少数病猪眼睛内有黏性分泌物,鼻孔内有黏脓性鼻液溢出;部分体质消瘦的病猪伴随有贫血、黄疸、咳嗽、喘气及下痢等症状,有时会出现突然倒地,全身颤动,并表现出极度衰竭症状。

2解剖病死猪病理变化

其肺尖叶和心叶有肉样病变,且间质增宽,质地坚硬,好似橡皮样,并在肺脏表面可见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灰褐色实质性病变区,胸腔和心包内有大量淡黄色积液,且胸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样渗出物,肺脏表面有一层灰白色的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且肺脏常常与胸膜发生粘连;肾脏肿胀呈灰白色或淡黄色,表面有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病灶,肾乳头有出血点;关节肿大、变形,切开肿大的关节腔,可见有淡黄色样液体溢出;全身淋巴结肿大、苍白,且切面呈大理石样病变;脾脏变硬并伴随有轻度肿胀。

3兽医实验室检查

取包膜渗出物、关节腔渗出物、肺、肾和脾等病变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呈革兰氏阴性的细小杆菌,其菌体形态表现明显的多形性,且以纤细杆状者居多,个别的呈两极浓染的球杆状或长而弯曲的丝状菌体,无鞭毛,无芽孢,且新分离的致病菌株有荚膜。

4临床诊断

可根据病猪的发病流行情况、临床发病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兽医实验室检查并结合临床诊断经验,即可判定为猪圆环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

5综合防控措施

5.1改进饲养管理方式

改进饲养管理方式,尽可能降低和减少对猪群的应激刺激。养猪场/户应加强对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给保育仔猪饲喂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并确保饲喂的饲料新鲜发生霉变。保育仔猪通过转舍并群稳定后,应尽可能地减少保育仔猪不必要的转舍和并群次数,保持保育仔猪合理的养殖密度,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尤其是应注意做好猪舍内冬天保温和夏天防暑工作,以防范猪舍内室温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注意加强对猪舍内通风换气,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保障猪舍内有足够的饮水器和食槽数量,防止猪群转舍并群、采食饮水时打架争斗,以达到降低和减少保育仔猪的各类应激刺激。

5.2提升生物安全水平

全面提升养猪场/户的生物安全水平,强化对猪舍内外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养猪场/户应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和封闭式管理的养殖原则,加强引种检疫,以防引种带入病原,对猪舍和周围环境及时清扫并定期或不定期地消毒,经常保持猪舍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保育仔猪在发病期间应每天带猪消毒一次,一般可采用聚维酮碘1:500、戊二醛1:500进行交替使用消毒,以有效地杀灭病原菌。

5.3实施预防性用药

有针对性地实施预防性用药,将保育仔猪圆环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控制在发病之前。对保育仔猪圆环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频发的养猪场/户,尤其是保育仔猪在转舍和并群、高密度养殖、引种调运以及给保育仔猪接种疫苗等应激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地预防保育仔猪圆环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养猪场/户应有针对性地在饲喂保育仔猪的饲料中混拌药物实施预防性用药。可按保育仔猪饲喂饲料0.2%比例拌料添加猪源康(活性乳酸菌素)或清瘟猪肽(一种以药用植物为载体的中药活菌发酵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给予饲喂,或按每吨饲料添加80%延胡索酸泰妙菌素预混剂800g+5%阿莫西林可溶性粉200g+黄芪多糖1000g+班克(动物微生态制剂)1000g,连续饲喂7d,也可在保育仔猪饮用的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粉5kg/t,强力多维500g/t,连续饮用5d。

5.4免疫接种

适时做好猪群的疫苗免疫接种,有效地遏制保育仔猪圆环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对保育仔猪圆环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频发的养猪场户,应有计划地选用经国家批准生产使用的疫苗对猪群开展疫苗免疫接种,一般可选用圆环力康(杆状病毒表达的亚单位圆环疫苗)对猪群实施颈部肌内注射来进行免疫接种,1mL/次·头。其猪群免疫接种圆环力康的程序是:母猪在配种前3~4周免疫接种1次,母猪在产前35~40d再加强免疫1次;仔猪在2~3周龄免疫接种1次。必要时也可选用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对猪群实施免疫接种,2mL/次·头,一般母猪初免可在产前40d左右进行免疫接种,母猪产前20d左右再进行二免;经产母猪则可在产前30d左右免疫一次即可。在受副猪嗜血杆菌病严重威胁的养猪场/户或养猪地区,仔猪也应进行免疫,一般仔猪免疫应安排在7~30日龄内实施免疫接种,1mL/次·头,最好一免28d后再重复免疫接种1次。

5.5淘汰与隔离治疗

对发病严重的病猪建议应立即淘汰,对发病轻微的病猪则应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对猪圆环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发病严重的病猪,由于其病猪的抵抗力严重降低,并导致病猪的继发感染疾病的种类增多,建议应立即淘汰病猪。对一些发病较为轻微的病猪则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建议采取综合性的对症治疗措施:可选用“清瘟猪肽”按0.2%的比例拌料后给猪群添加饲喂,连续饲喂5~7d,并配以使用黄芪多糖与头孢噻呋钠混合后进行肌肉注射;也可选用大剂量敏感性强的抗生素药物对发病猪进行注射,如选用排疫肽给病猪肌内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用药3d;也可选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按用药1.5~2.5mL/kg.hw肌内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用药4天,并配以使用黄芪多糖与抗菌肽混合后进行肌肉注射,连续用药4d。在给病猪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在饲喂猪群的饲料中注意对各种维生素营养的补充,有效地提高病猪对各种应激因素的抵抗力,并有利于加速病猪康复。endprint

猜你喜欢
嗜血圆环猪群
圆环填数
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住口
花脚蚊
巧剪圆环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疫的对策分析
中国猪文化与国人健康(甲篇)
成语圆环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转动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