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历史类书籍的探索与实践

2018-01-29 00:32邱明莉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类书籍课外阅读历史

邱明莉

【摘要】历史类书籍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的事件。当孩子从历史中得到的行为典范够丰沛时,自然便能用来检视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反之,亦能将积累的经验用来讨论、诠释历史,找出理据。对历史类书籍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多,将会接触到更多历史书籍,产生更多的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品质。【关键词】课外阅读历史类书籍阅读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教育各个层面也常常有各种各样的年段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在众多书目中文学类书籍更受青睐,科技类、历史类的书籍所占比例较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倾向于文学类书籍。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笔者接触到《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套书,开始了与学生共同阅读历史类书籍的探索之旅。一、聆听历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历史书籍里的故事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激发不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加之绝大多数小学生自身历史知识积累得较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碰到“拦路虎”,打击了他们继续阅读的自信心。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課本中推荐了《上下五千年》,上下两册厚厚的历史故事书,学生很难用课外时间从头到尾全部读完。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哪个孩子不爱听故事,不管是虚构的童话,还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于是,我利用午休和阅读课的时间播放相关历史小故事给学生听。当学生们听到《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系列故事时,他们深深地被“魔镜公公”讲的故事吸引了。这是台湾一家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一档儿童音频历史节目,学生每听完一个故事后,总会提出很多疑问,总想知道前因后果,不用老师讲,自己便钻进书本里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二、探究“说来听听”,培养思辨能力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以史为鉴。我们怎样读历史?知晓历史小故事,识记历史长河中重要的时间节点,重要的历史人物,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我们一直在背诵一个又一个知识点,可能从未思考过“领袖既然是辛苦为大家服务的,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拼命想服务别人呢?那些声嘶力竭、舍我其谁的领袖们,你们相信他们真的想为大家服务吗?”我们似乎从未想过“唐朝时,长安是世界的中心,全世界的人都想到长安区,为什么现在中国的都市,却没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些问题,我们没有那么深入地思考过。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提出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科学精神”中要求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怎样才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做些什么?利用对“说来听听”的探究,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利用寒假阅读完《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整套书。开学后,我们利用每周的阅读课选取一两个同学们感兴趣的“说来听听”进行探讨。课堂上,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渐渐地,我发现发言积极的已固定是一部分同学,另一部分同学自觉自愿地当起了听众和看客。由于是在课堂上的探讨,无论是交流看法或者形成辩论之势,都因为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学生的看法总深入不下去,总纠缠在浅层次的看法上。长此以往,作为听众的同学,他们的思辨能力是得不到锻炼的。即使参与讨论的同学,也因长期浅层次的探讨,思维的深度是达不到要求的。更换方式!每位同学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说来听听”进行研究。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学生要自己查找资料、筛选资料,再组织语言阐述自己的看法。为了让同学们更能明白自己的想法,还要制作相应的PPT。每天一位同学有10分钟的时间向大家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若曦同学研究的话题是“为什么商鞅能帮助秦称霸诸侯,却不能保住自己的生命?”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把多方面的资料融合在一起,自己依据史实编写了一个历史小故事,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听。学生不仅听懂了这个故事,还明白了若曦同学的观点:商鞅主张变法,触及到贵族的利益,帝王听信小人谗言要捉拿商鞅。商鞅制定的一系列律中有一条是老百姓家不能收留戴罪之人。因此他在逃亡过程中,没有人家敢收留他,只能被官兵捉拿。三、融合课内课外,提升综合素养语文教科书中也有和历史有关的课文,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扎实,学得深刻,才能让思辨能力螺旋式地提高,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心中有祖国,《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两首诗在其中。学习古诗要了解诗的作者,了解写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安史之乱”彻底平复,携妻儿流落在四川的杜甫听到喜讯后欣喜若狂,以一气贯注、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名作。学生不了解“安史之乱”,自然也无法体会杜甫极度兴奋的心情。《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第八册第4个小故事《美女惹的祸》把盛唐时期的诗歌、诗人与杨玉环、安禄山放在一起写,学生读了之后,不仅了解了“安史之乱”的来龙去脉,还对“你认为杨贵妃的美丽,是不是一种罪恶?为什么?”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同时,深深地明白了杜甫在写这首诗时大喜若狂的心情。六年级语文下册《山谷中的谜底》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讲到这儿,学生立刻想到了卢峻凡同学曾经阐述的一个观点。这是第四册《东周·唇枪舌剑——秦·谁是大丈夫》中的一个“说来听听”——你觉得苏秦、张仪这对师兄弟,和孙膑、庞涓有什么不同?你觉得战争能解决问题吗?如果不行,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想打仗呢?是为了利益、权势,还是为了正义、和平呢?当时,卢峻凡同学为了更好地让同学们了解这段历史,就查阅了资料,讲了孙膑与庞涓之间的恩怨故事。学生都说,孙膑为了不遭到庞涓的迫害,装疯卖傻,这就是“弯曲”,忍受这样的屈辱,不是屈服,而是为了生存。学生在阅读中已经能够很好地把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并把习得的知识与道理运用到生活中。这是生活的态度与技能,更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喜欢看探险小说,看动物小说,众多儿童文学作品大多是虚构的。而历史类书籍不一样,它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的事件。阅读时,读者更多地在思考曾经的历史悲剧怎样不再重演。目前,学生所阅读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套书,它不断激发讨论,无论在取材、结构、叙述上,都有鼓励读者发表观点的空间和留白。当孩子从历史中得到的行为典范够丰沛时,自然便能用来检视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反之亦能将积累的经验用来讨论、诠释历史,找出理据。由这套书生发出去,对历史类书籍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多,将会接触到更多历史书籍,产生更多的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品质。endprint

猜你喜欢
类书籍课外阅读历史
我的小书房
读一本心灵鸡汤类书籍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浅谈中职图书馆丰富茶类书籍的必要性
新历史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越南书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