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删除虚构课文的利弊分析

2018-01-29 08:22张倩��
考试周刊 2017年56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真实性

张倩��

摘 要:小学课本中存在着包括《爱迪生救妈妈》《华盛顿砍樱桃树》《地震中的父与子》等在内的许多有争议的课文,经过几轮课改后,此类文章被一一删除,但这些所谓的“虚构”类文章,是否还具有存在的意义,编排之初的教育理念又是如何,是本文想要探究的真正意义所在。

关键词:虚构文本;真实性;教育理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下册课文《爱迪生救妈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华盛顿砍樱桃树》等选文在真实性上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很多人指出这些教材不严谨或有杜撰成分,对儿童的语文学习及个人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应该尽早从课本中删除。但反观现实,这几类故事在选文上曾影响了无数小学生,无论是童年的回忆,还是这些故事所传递出的真善美,都是我们应该好好审视的内容。

一、 “虚构”课文《爱迪生救妈妈》

1. 内容详解

《爱迪生救妈妈》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0课137、138页的精读课文。主要讲述爱迪生7岁那年,妈妈得了阑尾炎,爱迪生用镜子聚光帮助医生成功地做完手术,拯救了妈妈的场景。借病情的严重,写出爱迪生的品质。然而根据相关医学论文资料,医学界普遍认为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发生在1886年,而爱迪生7岁那年是1854年,前后差了32年。因此,有舆论认为人教社的课本内容涉嫌杜撰,甚至质疑其是“假课文”。

2. 利弊分析

一方面来看,教材中选入的课文,如果其选材来源于某个历史事件,那么是不应当出现知识性错误的。名人故事的“虚构”也要有一定的限度,最好用一些相关的史料做根据,名人的性格、情感等心理特征应和传主性格特点符合。特别是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接触的信息量足够大,眼界也足够开阔,“在进行课文的选择时不能仅仅在价值观上把关,还要在事实上把关。”孩子在把正确的观念内化为自身信念的时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发现支撑这个正确观念的事实本身是虚假的,他们会连带着对观念本身的正确性产生怀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是想借助一个小事例,来写出爱迪生的聪明机智,爱动脑筋的品质精神,在二年级安排这样的文章,也可以启发小学生多动脑思考的精神,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同时安迪生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这样的榜样精神也会鼓舞着很多小学生。

二、 “虚构”课文《华盛顿砍樱桃树》

1. 内容详解

《华盛顿砍樱桃树》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篇课文,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华盛顿幼年时砍倒了家里的一棵樱桃树,向父亲承认错误,并得到了原谅。但考古学家发现,华盛顿童年所住的房屋位于弗吉尼亚州的拉帕汉诺克河边的陡壁上,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里曾种植过樱桃树。1904年Joseph Rodman发现Weems从英格兰出版的关于华盛顿的小说集里面剽竊了一些传闻。樱桃树的故事没有别的来源,Weems的可靠性也遭受了质疑。

2. 利弊分析

这个故事的弊端如同《爱迪生救妈妈》一样,可能会在故事的真实性上,影响孩子的个人判断,重点阐释一下它的优势:《华盛顿砍樱桃树》这个小故事主要是想向小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希望我们可以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它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通过名人的故事启发小学生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同时这个小故事简短易懂,小学生又容易接受,是一篇传递美德的好故事。

三、 “虚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第十七课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在1989年美国的一次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劝阻,冒着生命危险,怀着坚定信念,经过38小时的挖掘与种种艰辛,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13位同学的故事,赞扬了父爱的伟大与崇高。2002年和2003年版本的课文是这样的:“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但事实上,1989年美国洛杉矶并没有发生地震,发生地震的是旧金山。2004年6月份印刷的课本,课文的开头改成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不过地震的时间是当地时间凌晨4点31分,凌晨的学校按理学生只在宿舍,但前面却只写教学楼,并没有出现类似宿舍的词语。2005年6月,课文又进行修订,文章开头变成了“有一年”。2009年12月,课文开头又变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2012年,课文又进行修订,文章开头又变回了“有一年”。2016年,课文开头又变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

虽然故事的时间改了又改,但它的真实性还是受到了很大的质疑。这篇故事的意义在于歌颂伟大的父爱,让小学生的心灵感受到亲情的力量,如果过于追究故事本身的真伪,那么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但小学生会不会因为故事的虚构而改变对它所传递出的真善美的体验呢?这也是我们不得而知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删除虚构课文的初衷是为了还原课本的真实性,但语文所要秉承的传递真善美的精神也应该成为我们选文的一个因素,不能单是因为客观因素而否定了这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文章。同时这些故事也是我们很多人童年的记忆,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只是看到了故事所传递出的趣味和感受,并没有在意真伪,所以此类课文的选编应该有一个更为合理的考量尺度。

参考文献:

[1]潘晓凌,薛田.教科书:删得掉的文字删不掉的秘密[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9 (10):12-13.

[2]王超.真话语与假权威——论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38.

[3]朱小蔓,金生鋐.道德教育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4]王淦生.被阉割的语文[J].科学与文化,2011(12):11.

[5]孙永久.《项脊轩志》:一只省略的耳朵[J].中学语文教学,2004(1):39-40.

作者简介:张倩,延安大学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真实性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追求真实性永远是记者的基本准则
广告的真实性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