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微故事的运用

2018-01-29 17:55李玲
考试周刊 2017年56期

摘 要:故事教学法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本文研究则从历史微故事角度着手,对其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探索,希望能够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學;历史微故事;运用优势;基础课程改革

故事教学法主要是指将历史故事作为教学素材,以再现、分析和评价故事为核心环节的历史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能够更好的展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历史,分析历史。基于历史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缘故,为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故事的功效,本文则从历史微故事角度着手,希望能够丰富历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 历史微故事的内涵

历史学科,主要包括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诸多历史事件。

历史故事则属于文学体裁,倾向于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情节生动,内容形象。

历史微故事,也可以称之为“历史小故事”。历史微故事的核心在于“微”,短小精悍之意。历史微故事主要是指符合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高度浓缩的,思想精炼,且能够激发学生想象能力的历史故事。

二、 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1. 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众所周知,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个体发展差异,并根据其身心发展特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较为敏感,浮躁心理、叛逆性格开始凸显,容易接受新事物,好奇心理强烈。但初中学生同样渴望求知,往往会在课外阅读中涉猎历史知识。初中学生大都希望阅读历史故事,同样善于记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让学生自己来进行讲述。以“玄武门之变”为例,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引入时间、地点、事件和原因,学生会感觉枯燥,但如果引入相关微故事,学生会兴趣大增。

2. 适合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特征

初中历史教材编写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倾向,既有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主体部分,也有部分扩展学生视野的“小故事”、“课外阅读”等,还包括大量的图片资料。在此其中,“历史小故事”占据大量内容,既使得教材内容通俗易懂,更使得知识体系更加完整。以历史教材《西晋的灭亡》为例,教材就引入“石崇与王凯攀比”的故事,尽管内容了了,但却形象生动的展示出统治者的奢华腐败情况。再以《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为例,罗伯斯庇尔使得法国大革命走向高潮,但却又被后人推翻。教材主体部分虽有涉及,但仅仅简要论述。在此情况下,教材引入“罗伯斯庇尔的墓铭”,将恐怖政策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学生就会非常清晰了解。

3. 符合基础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

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模式。传统历史教学主要关注学生历史具体知识的背述,评价更是侧重于具体知识的记忆。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学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历史思维。历史微故事运用于历史教学过程中,符合基础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

首先,学生根据相关主题,自己收集历史微故事,“知其然”,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其次,学生对历史微故事进行筛选、分析、解释,即从知识整理到知识建构的过程,最终“知其所以然”。最后,学生将历史微故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说,历史微故事仅仅是教学改革中的小小环节,但其在整个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却会让学生受益终身。历史教学实践应该灵活运用历史微故事,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三、 初中历史课堂运用历史微故事的具体方法

(一) 课前导入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历史课堂导入能否抓紧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关乎整节课堂的教学效率。历史课堂课前导入可以采取趣味性强烈、带有悬念的历史微故事来吸引学生,例如以《明朝的建立》为例,如果简单罗列明朝建立者、建立时间、定都地点等,这节课堂会非常枯燥乏味。教师可以选取趣味性强烈的微故事导入新课,例如“放牛娃的春天”、“朱重八的奋斗”等,将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到朱元璋人物上。初中学生会非常好奇,朱元璋在当上皇帝后是如何巩固自我统治的,如此就会转移到君主权利强化角度。

(二) 课堂诱导

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平铺直叙的讲述固然能够切中要害,强化主体,但却无法激发学生的想象。教师在讲述新课过程中,可以恰如其分的引入相关历史微故事,引发学生思考。一般而言,这部分历史微故事要结合历史教材内容,较难以操作,一般而言主要由教师进行讲述。例如在学习西安事变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人控制蒋介石后,国民党内部会有哪些主张?中共主导和平解放西安事变后,学生可以再次猜测蒋介石会如何对待张学良和杨虎城。可以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合理想象,不断猜测,既能够激发对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敬佩之情,又能够实现历史知识自我建构。

(三) 课尾探究

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结束的时候,同样可以引入历史微故事来激发学生探究,或者承前,或者启后。承前的目的在于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历史理解。比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后,教师就可以讲述罗斯福炉边谈话微故事,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罗斯福身残志坚,力挽狂澜的情况。通过历史微故事的讲述,升华历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启后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在课下探究下一内容。例如学习南北战争后,学生会非常敬佩林肯总统。美国南北战争再次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在课尾,教师则可以引入关于林肯的历史微故事,让学生思考,提升学生历史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理念。

四、 结语

历史故事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的优势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便于学生知识建构。国内外相关研究已经证明,将历史故事作为学习切入点,的确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动。不过历史故事与历史课堂并不等同,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必须分清主次,发挥历史微故事的优势,展现历史学科的基本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7.

[2]赵士祥.“神入”历史与理解力培养的教学研究——以历史故事的教学价值为例[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6):6-13.

作者简介:

李玲,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