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影响因素研究

2018-01-29 18:07仇小松
考试周刊 2017年56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摘 要: 在西方主流价值观念的剧烈冲击下,我国社会价值观场域中的主流价值观虽遭受了一定程度的侵蚀,但其主流仍是好的。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的积极倡导下,在社会舆论的正确宣传下,在公民个人的积极认同与践行下,主导地位日益巩固。但与此同时,从社会层面来看,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消极因素仍不可忽视。

关键词:社会视域;大众认同;核心价值观

在西方主流价值观念的剧烈冲击下,我国社会价值观场域中的主流价值观虽遭受了一定程度的侵蚀,但其主流仍是好的。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的积极倡导下,在社会舆论的正确宣传下,在公民个人的积极认同与践行下,主导地位日益巩固。此外,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核,在本土化进程中不断发展,并加速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价值观的深入人心。正是在这一“现实性”基础上,我国社会价值观领域积极、健康、进步氛围的形成方得以具备“可能性”。但与此同时,从社会层面来看,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消极因素仍不可忽视

(一) 传统社会价值观对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所谓传统社会价值观,亦即与当代社会发展所不适用的价值观念,在内容上,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封建主义的不良观念;二是指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一套僵化的观念。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因而,于历史传统中所形成的封建思想和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可谓是根深蒂固。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旧观念仍旧发挥着作用,还在支配着人们的头脑。应当看到,封建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植根于封建专制制度以及自然经济、小农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因而就其根本而言,它是与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经济不相适应的陈腐观念,具有很大的狭隘性、保守性和落后性。例如,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权观念仍在一部分群体中根深蒂固,尤其以官场见长,细究其实质,则显然是封建社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特权思想和等级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此外,“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学而优则仕”的片面价值追求,“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因循守旧观念等,都折射出了与现时代不相称、不相符的地方。与此同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以官位尊、唯上是从的“官本位”意识;漠视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渎职行为以及任人唯亲、论资排辈、攀龙附凤的不良倾向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在现实层面反映了封建主义价值观对当代中国社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所谓计划经济时代的价值观,是与我国历史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套价值观念,在性质上它具有保守、落后、僵化的特征。具体而言,重政治、轻经济、以穷为荣、以富为耻、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重效率、忽视民主法制等是计划经济时代价值观的重要外显表征。当下,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计划经济时代所盛行的部分价值观已逐渐为人们所抛弃,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相关旧有思想束缚着部分人的头脑。它集中表现在部分计划经济观念的持有者群体之中,这类群体在观念上依然把社会主义等同于计划经济,并利用各种机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诋毁和攻击。历史的每一步前进,都需要破除旧有思想价值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社会发展规律更新观念。价值观被传统思想束缚,必然会影响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认知与实践过程。

(二) 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缺乏既在的社会环境基础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环境与人的改变是相互的,亦即环境在改变人的同时,人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着外在的环境。對当下中国社会价值观场域进行的生态分析,首先需对其外在环境进行的有效考量。

从哲学的角度看,价值观是一种应然层面的“实践理性”,属于“知”的范畴,而一种价值符号只有经过个体自觉的内化,并在此基础上外化为固定的行为模式,才有意义可言。换言之,核心价值观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化是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因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当下,大国与大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才致力于自上而下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动。然而,应当看到的是,国家自上而下的正面宣传与积极引导虽然将核心价值观“灌输”到了公民的认知模式之中,但核心价值观之践行却远非“蔚然成风”,亦即社会上积极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分尚仍未形成。这样,社会环境从整体上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就带来了一定挑战。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倡导,人民很容易接受,然而,一旦将这一认知模式带入实在生活层面,社会现实层面的“尔虞我诈”与形而上学层面的“价值观理想”形成鲜明对比,国家的正面宣传便很容易受到负面力量的抵消。因而,在社会环境与人的互动过程中,外在环境的好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个人”,而如何抵消外在环境中的负面力量,是国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要素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友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4.

[2]田海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维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潘玉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美)斯蒂芬·弗兰佐;葛鉴桥等译.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5](英)J.米特尔曼.全球化的挑战:在边际上的生存[J].第三世界季刊,1994,(3).

作者简介:仇小松,南通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
党员应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弘扬“核心价值观”及文化馆惠民工作的真实案例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校园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