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五官清洁,妈妈该这样做

2018-01-29 01:53刘薇
大众健康 2018年3期
关键词:口唇耳道棉签

刘薇

我听到不少第一次做妈妈的朋友,私底下有过这样“甜蜜的抱怨”。她们说:“原来怀孕时觉得紧张、辛苦,甚至会提心吊胆,生下宝宝以后才发现,还不如让他待在肚子里面省心呢!”

这固然是玩笑话,却也反映了初为人母的女士们在面对新生宝宝时的手足无措。清秀的眼睛、小巧的鼻子、精致的耳朵、柔软的嘴唇……这世界上,可能再也没有比新生宝宝更为娇嫩的人儿了,可偏偏有时候,宝宝的脸上会有眼屎、鼻涕、耳垢等来捣乱,那么,新手妈妈该如何做好五官清洁工作呢?

有眼屎不一定是“上火”

眼睛是视觉器官,由眼球和眼的附属器官组成。眼睛的视力是在宝宝出生后几个月内逐渐形成并得到完善的。出生后第一个月,宝宝仅能看到20厘米~30厘米以内的鲜艳物体。

正常情况下,人眼皮里的睑板腺会一刻不停地分泌一种像油脂一样的液体,通过眼皮的眨动涂在眼皮的边缘上,对眼睛起到保护作用。睡着时,积累起来的油脂和白天进入眼睛里的灰尘、泪水中的杂质等混在一起,形成眼屎。过多的眼屎可能会引发炎症、影响视力。

如果发现新生宝宝的眼角存在眼屎,妈妈应初步判断一下是属于“上火”造成的眼屎,还是病理性眼屎,又或者是正常的生理性眼屎。那妈妈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呢?

如果宝宝是因为“上火”造成眼屎增多,那么往往会伴有大便干燥、小便赤黄、舌苔厚腻等表现。常喝配方奶粉的宝宝上火状况相对较多,因此最好能坚持母乳喂养,并在哺乳间隔给宝宝喂水。哺乳的妈妈自己也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以便帮助宝宝清火。

如果是病理性眼屎增多,宝宝大多会伴有眼结膜充血、刺痒、红肿。其他情况下,如眼睛里进了飞虫、灰尘等异物,或者存在倒睫,又或者遭遇先天性泪囊炎,宝宝亦会感到眼部明显不适,妈妈应尽快带宝宝去医院眼科检查。

倘若是正常的生理性眼屎,一般不用特殊处理,必要时可以使用消毒纱布或无菌棉签蘸上微量的温开水或无菌生理盐水,为宝宝清洗眼部周围即可。

鼻痂不能硬往外掏拽

鼻子是呼吸的孔道,新生宝宝每分钟呼吸次数偏快,呼吸表现为幅度深浅不匀、速率快慢不均。不过,他对母乳的香气却情有独钟,感受灵敏,并会表现出喜爱之情。

新生宝宝的鼻腔狭窄,位置较低,黏膜脆弱而柔嫩,血管较多,没有鼻毛,因此鼻腔的加温加湿作用较差,容易引起鼻黏膜肿胀,造成阻塞,从而影响到吸奶,引发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进而有发生窒息的危险。

如果新生宝宝的鼻腔里有鼻涕,妈妈应先粗略判断鼻涕的性质,然后加以处理。清亮且量很少的鼻涕大多是一过性的,无需特殊处理;清亮、量较多的鼻涕,应注意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同时可使用缠裹严紧的无菌棉签轻轻将宝宝鼻腔中的鼻涕蘸出。

对于黏稠、阻塞鼻腔且影响到新生宝宝吃奶的鼻涕则应遵医嘱,在宝宝吃奶前使用滴鼻药,如滴药后好转不明显,则应再次就诊。如果新生宝宝的鼻内分泌物没有及时得到清理,一旦干燥,就会结成痂,所以更应保持婴儿室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对于宝宝的鼻痂绝不能使用金属物硬往外掏拽,那样可能会伤害宝宝的鼻黏膜。如果鼻痂较小,可用无菌棉签蘸温水浸润,也可用棉签蘸少许无刺激性的油脂涂抹,待鼻痂湿润或软化后取出即可。如鼻痂较大,则需医生帮忙取出。

口唇皲裂须注意保湿

口唇由皮肤、口轮匝肌和黏膜構成,是语言、吞咽、咀嚼等功能性器官,还具有保护口腔、吃东西、协助发音、表达情感、表现形象等诸多功能。

在临床上,医生经常通过观察口唇的变化来诊察内脏器官之病变。如果新生宝宝口唇颜色青灰,应特别注意呼吸系统疾患;口唇紫绀,当心心血管系统疾病;口唇发黑,可考虑消化系统问题及中毒;口唇皲裂,则可能存在脱水情况;口唇有裂隙裂开,即为先天性畸形唇裂的表现。

如果宝宝的口唇存在干燥、皲裂的现象,可能是与周围环境比较干热、宝宝进水过少、穿衣盖被过多、排尿和汗液分泌过多、存在腹泻等因素有关,此时宝宝眼窝、前囟可能会微陷,尿色偏黄,周身皮肤也相对比较干燥,但也可能是维生素、微量元素失衡所致。

对于脱水所致的口唇皲裂,妈妈应当注意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增加宝宝的饮水量,适当减少穿衣及盖被,哺乳后注意将口唇上的残留液体用干净、柔软的棉布棉签擦拭干净,同时注意观察宝宝的排便性质及次数,进一步查找原因。

对于口唇干燥较为严重的宝宝,可选用没有染料、色素、香精、添加剂、防腐剂等成分的护唇油、护唇膏,或者是纯天然的香油,在哺乳、喂水、洗脸后,以无菌棉签蘸取少量护唇油膏涂抹在宝宝的唇部,对于仍无好转者,需到医院就诊。

尽量不要自行清理耳垢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出生后两周左右,宝宝就能辨别妈妈的声音并作出反应,尤其会注意聆听近旁10厘米~15厘米处发出的声响,在3个月内可能因高音量的噪声而被吓哭。

新生宝宝的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一旦遭遇鼻咽炎,病原菌容易沿此途径侵犯从而引起中耳炎。由于不会表达自己的不适,耳痒或耳痛,宝宝都会采用哭闹、抓耳等方式来提醒妈妈。当宝宝哭泣或呛奶时,眼泪或乳汁很可能顺势流入耳道,造成耳道的炎症。

尽量不要经常自行清理宝宝耳道内的耳垢,因为宝宝的头部不容易固定,很可能在掏、挖时不慎戳破耳道内的皮肤黏膜,更不能用尖锐的、容易脱落的、具刺激性的物品为宝宝清理耳道,以免伤及鼓膜,造成破裂、穿孔,引发感染或不慎脱落,成为异物。

如果宝宝的耳垢较多,从外面就可以轻易看到,妈妈可以适当予以处理。让宝宝侧卧于怀中,阳光直射至耳道处,动作要轻柔,不要拉扯耳部。对于干燥的、敷在表面或非常靠外的耳垢可直接用无菌棉签黏出;稀状的耳垢则可用无菌棉签蘸少许温开水轻轻旋转擦拭。

耳轮、外耳道、耳后皱褶部位的湿疹被称为耳湿疹,表现为红斑、渗出,有皲裂及结痂,有时带有脂溢性。对于罹患耳湿疹的宝宝,哺乳妈妈应远离刺激性食物,并尽量避免宝宝搔抓、热水烫洗、肥皂刺激,可使用棉布蘸温水清洗,严重者应尽快就诊。

猜你喜欢
口唇耳道棉签
蚊虫入耳怎么办
冰糖葫芦
如何制作雪花风铃
棉签怎样选购和使用
异物进入耳朵
法国2020年起禁售棉签
中国美貌汉族女性口唇特征的测量
我国成立耳道数据与3D打印服务中心
拍脸颊 护口腔
口唇性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