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富宁县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以能屯金矿为例

2018-01-30 03:56何礼朋杨从府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17期
关键词:辉绿岩褐铁矿凝灰岩

何礼朋,杨从府

(1.云南环复地质矿业有限公司保山分公司,云南 保山 67800;2.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99)

1 区域地质

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的过渡带,夹持在康滇、越北、江南三大古陆之间的“金三角”地区。区域上处于个旧-右江盆岭区二级构造单元中南段,三级构造单元广南-富宁裂陷槽南东段。裂陷槽西以丘北-理达断裂为界,东与广西百色坳陷相连,南经广西那坡与越南相通,裂陷槽为盆岭裂谷系的盆堑区,以深度坳陷为特征。裂陷槽沉积早期具非补偿型双层结构,中期再度分裂后出现深水沉积与浅水沉积,并在纵向及横向上的急剧交替,晚期又回复到深水沉积,总的沉积厚度小,具“饥饿盆地”特征,并有热水沉积岩生成[1]。裂陷槽早期(D),在南延的部分出现双峰式火山岩;中期(P),境内出现亚碱性玄武岩及相伴的辉绿岩,从微量元素、喷发类型表明与峨眉山玄武岩不是来自同一源区;晚期(T),有基性火山岩(玄武熔岩、凝灰岩)及基性-超基性岩(辉长-辉煌绿岩、橄榄岩)侵入,为成矿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2]。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泥盆系(D)、石炭系(C)、二迭系(P)、三叠系(T)、上第三系(N)及第四系(Q)。其中以上二迭统吴家坪组(P2w)、中三叠统百篷组(T2b)和中三叠世“龙康型”喷出岩(T2αβ)分布最为广泛。

区域内断裂、褶皱相当发育,尤以断裂为主。主体构造线与岩带方向基本一致,总体呈南北向展布;地层走向多呈近东西向。区内褶皱受侵入体影响,发育一系列东西向为主的褶皱,形态多不规则[3]。较完整的褶皱见于富宁县北部那耶及南部里拱一带,北部为那耶向斜,南部以营排山背斜、弄索向斜为代表。区内断裂十分发育,其南北向和北西向断裂控制了岩带的发育和展布,东西向断裂与侵入体的就位密切相关。

区内岩浆岩较发育,分布于富宁里达断裂以东广大地区,多呈岩群出现,以基性为主,具多期性和多旋回性,始于晚泥盆世,延续至中三叠世,且以中三叠世最为活跃。本区岩浆岩可划分为三个岩浆活动期:第一岩浆活动期~偏碱性辉长辉绿岩类侵入体(即“半瓦型”岩体)、第二岩浆活动期~苏长辉长岩类侵入体(即“安定型”岩体)、第三岩浆活动期~安山玄武岩、凝灰岩等喷出岩及少部分浅成相(即“龙康型”喷出岩)[4,5]。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矿区内地层简单,有下三叠统罗娄组及第四系等地层,分述如下:下三叠统罗娄组(T1L):分布在全矿区,以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页岩、凝灰岩,局部见黑色锰线。中、下部具硅化、褐铁矿化,是本区的含矿层位。厚度>100m。第四系:包括冲积层(Qal)及人工堆积层(Qs)。

2.2 构造

矿区内为轴线近东西向展布的背斜构造,属区域构造者桑背斜南翼的次级褶皱,背斜两翼及轴部均为罗娄组。北翼产状较陡,倾角30°~65°,南翼较缓18°~40°,背斜有向东倾没的趋势。矿区断裂构造不发育,未发现破坏矿体的断层。

2.3 岩浆岩

在矿区东部有辉绿岩分布,成岩墙产出,出露于背斜北翼轴部附近,东西长大于400m,宽50m~80m。岩性为深灰、墨绿色致密状辉绿岩,岩石辉绿结构及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普通辉石30%~35%、斜长石35%~40%、绢云母10%~15%、磁铁矿10%、纤闪石10%,岩石纤闪石化、绢云母化强烈,部分辉石被磁铁矿交代。围岩有接触热力变质,泥质粉砂岩蚀变成角岩。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能屯金矿区圈定2个矿体(V1、V2),赋存于下三叠统罗娄组(T1L)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中,岩石全~强风化呈土状。

V1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罗娄组粉砂岩、凝灰岩中,走向长440m;出露标高542m~592m,倾斜延深大于30m,产状倾向北,倾角47°~55°。厚度2.87m~3.18m,平均3.03m;品位1.45克/吨~1.48克/吨,平均1.46克/吨。矿体形态简单,规模为小型。

V2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罗娄组粉砂岩、凝灰岩中。走向长450m;出露标高542m~587m,倾斜延深大于30m;产状倾向北,倾角47°~55°。厚度3.59m~3.98m,平均3.79m;品位1.36克/吨~1.41克/吨,平均1.39克/吨。矿体形态简单,规模为小型。

3.2 矿石质量

矿石结构:有泥质、粉砂状、粒状、鳞片状、压碎结构。矿石构造:有微层状、块状、浸染状、条带状、皮壳状、多孔状、角砾状构造。

矿体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绢云母、泥质及褐铁矿,无明金。金呈显微超显微形式,赋存于石英、褐铁矿中。

矿石主要化学成分有:SiO245.42%~59.27%、Fe2O33.42%~10.56%,A12O33.11%~7.52%,CaO4.18%~8.66%,MgO2.03%~4.22%,K2O0.33%~1.80%。矿石中有用组分为金(Au),含量1.30g/t~1.60g/t。多呈显微、超显微形式,赋存于石英、褐铁矿中。根据地表取样化验结果,矿体中金含量变化不大,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矿石类型根据含金岩石可分为两类:泥砂质矿石、褐铁矿化矿石。

4 矿床成因

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粉砂岩等细碎屑岩层中,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矿体与围岩无明显的边界,属沉积矿床的显著特征。早三叠世,滇东南地区为浅海沉积盆地,含矿物质来自南部的越北古陆,和西部的康滇古陆,同及火山喷发。被泥砂质吸附带入海盆地中沉积成矿源层,即下三叠统罗娄组中的含矿层位。

中三叠世,本区岩浆活动强烈,有侵入也有喷出.岩浆活动带来的热液,是成矿作用重要的热源,使矿源层内的成矿元素活化、迁移,逐渐富集形成矿体。同时,热液也带来矿物质,加入到矿源层中,使矿体品位提高。矿体及围岩具硅化、褐铁矿化,矿区内有辉绿岩体分布,是矿床后期热液改造的主在因素。矿床成因属沉积~改造型。

猜你喜欢
辉绿岩褐铁矿凝灰岩
养护温度对凝灰岩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
SN 地区辉绿岩下弱信号宽方位采集与成像
阜平辉绿岩饰面石材矿废石利用简析
柴北缘牦牛山地区辉绿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凝灰岩中微量元素的指标检测
福建平和深坑饰面石材(沉凝灰岩)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安钢烧结机配加澳褐铁矿粉的生产实践
凝灰岩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
顺北区块辉绿岩侵入体钻井液技术探讨
我国褐铁矿浮选及其联合选别的现状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