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海林市新兴林场铜钼矿点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8-01-30 17:38王亚超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15期
关键词:矿点钼矿矿化

王亚超

(1.吉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2.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O二队,黑龙江 牡丹江 157021)

1 成矿地质背景

矿点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兴凯湖—布列亚山地块区,老爷岭地块西缘张广才岭边缘隆起带。处于红光—磨石山铁多金属Ⅱ级成矿远景区的南部。牡丹江深断裂在工作区东部通过,区域环境较好[1,2]。从红光林场闹子沟~新兴林场闹枝沟一带是铁、金、铜多金属的成矿带,是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多金属成矿带中具有远景的找矿靶区。

区域内发育有近南北向的复背斜,已圈定的矿化区均沿此复背斜分布,此复背斜轴部被多个次级断裂截切,几组断裂交汇处控制矿化区的空间定位,新兴林场铜金多金属矿预查区即位于构造交汇部位[3]。

2 矿点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上元古界张广才岭群正沟组、红光组、新兴组地层,中生界侏罗系太安屯组及新生界第四系。

(1)正沟组(Pt3z):岩性由灰色、灰褐色片理化流纹岩、凝灰熔岩夹灰色千枚岩、千枚状板岩、含石榴石堇青石片岩、绿帘黑云片岩组成。为一套浅变质的酸(中)性火山岩夹细碎屑岩组合[4]。

(2)红光组(Pt3h):岩性为主要由二云母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组成。被新元古代南华纪花岗闪长岩侵入。岩石局部地段受热、动力变质作用,产生各种蚀变及片理化等现象。

(3)新兴组(Pt3x):主要由泥质板岩、灰色—灰黑色千枚岩、灰绿色角岩化变质粉砂岩、深灰色黑云斜长变粒岩、灰色—灰绿色黑云片岩、石英岩及浅灰色角岩化变质石英砂岩等组成。为一套浅变质的细碎屑岩组合。

(4)侏罗系太安屯组(J2t):岩性为流纹质凝灰熔岩、酸性熔岩角砾岩、凝灰砾岩等。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张广才岭群地层之上。

2.2 侵入岩

区内出露侵入岩有新元古代南华纪花岗闪长岩,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中侏罗世花岗斑岩。

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为小岩珠,受断裂控制明显,该类花岗岩与铁、铜、钼矿产有关,本矿点矿体与此花岗岩有关。岩石新鲜面呈灰白色,多为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有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其中钾长石含量为33%、斜长石含量为33%、石英含量为30%、黑云母含量为4%,副矿物有黄铁矿、磁铁矿、磷灰石、锆石、榍石等。蚀变矿物有石英、白云母、高岭石、方解石等。

2.3 构造

区域褶皱构造有南北向的红光—三部落复背斜,轴部由上元古界张广才岭群组成,边部有边缘混合岩发生。背斜中的地层总体走向和地层的分布方向近于一致,被后期新元古代、三叠纪侵入岩侵入、局部地层产状变化较大。已圈定的矿化区均沿此复背斜分布,此复背斜轴部被多个次级断裂截切,几组断裂交汇处控制矿化区的空间定位。预查区位于该复背斜的北中段。附近还有多个已知矿点和矿床,如闹子沟金铜矿化点、闹子沟铁矿床、大北岔铁矿化点、磨石山多金属矿点、夹心沟红旗山铜矿化点。上述铁及多金属等矿点呈带状分布于复背斜中,说明该复背斜为一控制铁及多金属矿产的成矿带,属一级控矿构造。

2.4 矿化蚀变

(1)蚀变种类符合中温热液蚀变特点,为主要有硅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其中晚期热液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硅化主要表现为次生石英的生成,主要以细粒、隐晶质次生石英形式存在。

(2)矿化种类主要有黄铜矿化、辉钼矿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铜、钼矿化体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中的石英脉中。

3 矿(化)体特征

3.1 铜、钼矿 (化)体特征

槽探工程发现1条钼矿体和9条钼矿化体,其中钼矿体宽1.0m,品位0.039%,钼矿化体宽1.0m~2.0m,品位0.01%~0.021%,这7条矿(化)体均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中蚀变破碎带。

钻探工程共发现14条铜矿(化)体、9条钼矿(化)体,其中铜矿体穿厚0.9m~2.70m,品位0.232%~0.312%;铜矿化体穿厚0.9m~2.28m,品位0.109%~0.18%;钼矿体穿厚0.48m~2.30m,品位0.036%~0.115%;钼矿化体穿厚0.9m~1.8m,品位0.016%~0.019%,矿体一般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中的石英脉中。

3.2 矿石特征

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铜矿、辉钼矿、黄铁矿,均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中及石英脉中。

黄铜矿:多呈星点状,偶见团块状,粒度多在0.2mm~1mm之间,多为铜黄色,金属光泽,硬度小于小刀,为铜矿体主要矿石矿物。

辉钼矿:多成星点状,偶见薄膜状,星点状粒度在0.5mm~1.5mm之间,铅灰色,硬度极低,有滑腻感,为钼矿体主要矿石矿物。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 矿床成因

综合本区地质特征,推断此铜钼矿床为中温热液矿床。

区域上褶皱、断裂发育:背斜构造形成时所派生的空间空隙、轴向断裂以及环状或放射状断裂等,为含矿热液流通提供了有利空间;断裂构造对矿床的形成、产出位置、矿体的形状和规模等有明显控制作用,穿切岩浆岩侵入接触带的断裂可使气水热液进入围岩,形成脉状或分枝状的矿体,在断裂构造交汇处还可形成囊状、柱状富矿体。工作中发现矿体围岩裂隙发育,岩裂隙充填有石英脉,铜、钼矿体即赋存于其中或石英脉周围的花岗岩中。可见构造裂隙成为热液运移通道及容矿构造。

4.2 找矿标志

构造标志:区域内近南北的复背斜,次级断裂截切褶皱轴的部位及几组断裂交汇处,控制了矿(化)点的空间位置,新兴林场铜金多金属矿预查区即位于构造交汇部位。

矿物标志: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矿石矿物为黄铜矿、辉钼矿;其他矿化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这些蚀变矿化均为典型的中温热液蚀变组合。

猜你喜欢
矿点钼矿矿化
矿化剂对硅酸盐水泥煅烧的促进作用
专利名称:一种钼矿和钨矿的联合冶炼工艺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基于复合胶凝材料的CO2矿化养护实验研究
浅析涞源县大黄峪钼矿成矿远景
安徽省矿点分布与主要形迹相关性的分形研究
铁矾渣中有价金属的微生物矿化-浮选回收可能性和前景
全球十大钼矿
矿石质量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
基于波形特征的露天钼矿微震事件的识别分析——以卓资山钼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