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分析

2018-01-30 17:38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整治边坡矿山

董 玮

(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江西 南昌 330095)

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1.1 多发生地质灾害

因采石活动形成的边坡坡度较陡,大多数矿山宕面局部呈现倾斜或直立状态,遗留边坡高度普遍较大,边坡节裂对比于普通边坡来说较发育,基岩有裸露情况[1]。所以采石形成的废弃矿群较正常地域来说灾害的发生频率很高。

1.2 景观效果不佳,生态环境恶化

采石活动形成宕面岩体裸露,边坡陡峭,山体破碎,没有一个良好的沿线景观格局,对游客来说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冲击[2]。对露天采矿来说,破坏矿区原始地形地貌不可避免。特别是开采技术和手段落后情况下,矿产资源规划滞后,矿山开采工作缺乏必要组织管理措施,都使大部分矿山具备这种随意乱采乱挖现象,这就导致了山体环境被严重破坏。

1.3 资源严重浪费

对部分废弃矿群宕底而言,土地资源被大量闲置浪费、矿石未被完全开采,这些资源浪费十分严重。且矿山所在地具有大量工程建设项目,周边施工建设项目需大量回填料,但回填使用的塘渣资源十分紧缺[3]。

2 治理方案编制原则

2.1 坚持保护与建设措施并举

保护与建设良好矿群生态环境是当下矿区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重要环节。同时还要合理运用各种修复手段来保障修复过程顺利进行。比如自然恢复、人工重建及辅助修复等。

2.2 坚持投入和产出相互扶持

首先需合理规划利用矿山废弃土地资源,用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生态环境问题稳定。尽最大可能做到投资力度省、对原有生态环境破坏小、打力美化城市环境、展现出良好城市面貌,使人民生活水平可提高。

2.3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需全面梳理与总结当地及其周边废弃矿群治理的优秀做法与先进经验,多借鉴和继承他人在治理废弃矿群问题上的有效治理技术和管理模式,一边加快废弃矿群生态环境恢复过程。一边,合理运用废弃矿群治理方面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等,使治理效果与本项目区所拥有的重点治理示范区的定位相匹配。

3 废弃矿群治理目标

A县废弃矿群分布于道路可见得范围内。加上地质灾害隐患多,周边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日益恶化,因此需尽快开展治理活动。

①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项目执行原则是通过对边坡稳定性评价来按安全坡度要求进行削坡、锚固等措施操作,以此确保边坡稳定性,达到废弃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标准;②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区域景观格局。需对边坡及需进行绿化修复的土地来恢复其植被体系,以此来修复区域生态系统,提升道路沿线景观效果,让这些废弃矿群的恢复绿化工程符合“绿色矿山”建设相关要求;③开发利用剩余资源,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合理利用废弃矿群所闲置的、废弃的土地资源和残余、未开发完毕的矿产资源。

4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

随国家着力治理矿山环境政策发布,各地方纷纷响应号召。治理工程效果较出彩的当属A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情况有个非常不错的开端,甚至在各个省市中名列前茅,做了良好示范。可是这样的修复与治理速度和规模相较于废弃矿山地理环境被破坏的程度,实在是杯水车薪。甚至于存在极少数的废弃矿山环境修复项目在治理时没有全方位考虑该项目是否与周围人文地理环境相结合、是否为最优治理方案,只是极大程度的压榨了生态环境收益、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博取社会关注程度,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另外,因不同类废弃矿山所处的地理环境、废弃原因和过程等因素,应因地制宜,使用不同规划方案进行修复治理工作。由此可见,针对不同类别地形废弃矿山要布置规划出适合治理方案,这既有利于我们检测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情况,也为日后废旧矿山治理的有关设计和技术奠定基础。

例如,在治理B省周边废旧矿山地质环境时,工程项目组首先要详细勘查矿山各项数据信息,遵守矿山恢复整治相关条例,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四种可行治理方案。

4.1 新增土地整治模式

能采用新增土地模式进行整治废弃矿山需具备如下特性:①矿山所处位置好,四通八达,交通便捷;②矿山资源被完全开采过,已耗竭,没有剩余,新添加的通行道路坡势平缓;③矿洞底面面积大,地面凹凸不平,开采废物随意摆放。对此,我们需对矿地地面做一个调整,高出部分推平,低洼区域填满。

4.2 生态恢复整治模式

使用此模式治理矿山在道路视线范围内,可看见矿洞表面积大;与上面那种矿山刚好相反,这类矿山矿洞底面面积相对较小;遇地质灾害波及伤害小。对此,我们需充分利用好矿山地势特征,移植生命力强的绿色植物做恰当点缀,让矿山以另一种形式重焕生机。

4.3 自然恢复整治模式

像那些开采幅度不是很大、用来通行的小路平缓无急陡坡、停止开采时间长有一定自然绿化基础、远离人们生活居住地的矿山就可利用自然恢复整治模式,保护现有绿化资源不被破坏。

4.4 综合兼顾整治模式

综合兼顾整治对象在道路能见范围内,可见矿洞表面积大,且矿山范围广,开发前景好,但不足的是存在潜在安全问题。对这类矿山,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解决潜在问题,再有就是做好绿化措施,慢慢恢复本地生态。

5 总结

因种种历史原因,即资金投入少、开采技术不发达和开采规划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废弃矿山具有极大安全隐患,景观效果也十分差,所具有的各类资源也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且开采点大量也多,治理所需求的费用也很大。因此我们一定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深入开展废弃矿群地质环境问题综合治理。须遵循消除安全隐患、保护安全环境为优先,符合区域总体规划,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治理模式,使整个废弃矿群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整治边坡矿山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专项整治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二维极限平衡法在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