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康复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1-30 07:31解姗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有效率常规

解姗姗

(河南省周口永兴医院康复科 周口466000)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在中国每年约有200万新发脑卒中患者,其中70%~80%的患者因发病后不能独立生活,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主要病因是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供养大脑,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功能损伤,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1]。脑卒中发病后易损伤患者脑部神经组织,造成认知功能、运功功能和语言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偏瘫或其他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研究显示[2],给予脑卒中患者相应的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促进早期康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9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系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5例。常规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 53~74岁,平均年龄(66.7±4.3)岁;脑出血 16例,脑梗死29例。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55~76 岁,平均年龄(66.8±4.5)岁;脑出血 18 例,脑梗死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者,合并严重心、肾、肺等脏器功能衰竭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组 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调节血糖、血脂水平,给予营养支持,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系统康复治疗,具体内容如下。(1)运动疗法: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训练 Bobath、Brunnstrom、Rood、PNF 等多项运动。患者处于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1期、2期时,采用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助动运动、主动运动等;患者处于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3期、4期时采用痉挛抑制训练、肢体负重训练、躯干控制训练、肢体协调训练等;患者处于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5期、6期时,采用运动速度训练、精细运动训练、步行训练及上下楼训练。(2)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病情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参与工作、劳动及文娱活动等项目,科学地合理安排活动,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3)言语吞咽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失语症、构音障碍及代偿性、治疗性吞咽训练等方法,比如语言强化训练,可指导家属加强对患者的语言管理,并每日定时练习。(4)电疗法: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功能性电刺激、痉挛机、生物反馈等,采用低频电疗设备,30 min/次,2 次 /d。(5)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给予针灸、中药熏洗治疗,针灸取风池、哑门、廉泉、百会为主穴,加减列缺、照海等穴位,15~20 min/次,2次/d;采用我院自制中药熏洗药方,加水煮沸20 min后,先进行熏蒸,再用药汁清洗,30 min/次,1 剂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 Barthel指数(MBI)和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SF-36)状况;NIHSS分数越高,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FMA评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MBI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强;SF-36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2)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评定标准:NHISS评分下降程度低于18%为无效;NHISS评分降低程度18%~45%为有效;NHISS评分下降程度46%~90%为显效;NHISS评分降低程度超过90%为临床治愈。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临床治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用率表示计数资料并进行χ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 NHISS、FMA、MBI、SF-36 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项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水平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水平比较(分,±s)

组别 n NHISS治疗前 治疗后FMA治疗前 治疗后MBI治疗前 治疗后SF-36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观察组45 45 tP 16.3±2.9 16.4±3.1 0.158>0.05 11.3±2.2 7.8±2.1 7.720<0.05 36.2±7.3 36.6±6.3 0.278>0.05 48.2±4.1 59.4±5.3 11.212<0.05 43.2±8.2 42.9±7.9 0.353>0.05 53.4±8.9 66.3±9.9 6.500<0.05 79.7±5.1 79.9±6.1 0.169>0.05 83.3±3.3 92.1±4.7 10.280<0.05

2.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例(%)]

3 讨论

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上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决定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键因素。其中康复治疗在患者术后身体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系统的康复治疗和训练,有利于降低后遗症和并发症的风险。因此,给予患者系统全面的康复治疗,既可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又能增强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等,促进早期恢复[3]。

脑卒中易损伤中枢神经,导致肢体运动功能下降。通过康复训练中的肢体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脑组织血液循环,有利于脑部神经受损细胞的修复和重组,改善脑神经功能[4]。此外,给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指导和心理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理活动能力[5]。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 NIHSS、FMA、MBI、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系统康复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疗效颇佳,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1]高炜炜.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7):3245-3246

[2]胡桂芳.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7):3261-3262

[3]于靖,于洋,郝福春,等.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3):221-223

[4]雷晓辉,马奔,黎耀峰.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35(6):547-548

[5]商敏,王玉凤,杨凤梅,等.系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3):6551-6553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有效率常规
常规之外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别受限于常规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