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脉冲光多波段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探讨

2018-01-30 07:31梁占捧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中重度痤疮皮损

梁占捧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 郑州450000)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饮食习惯不规律,环境污染加重,我国痤疮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痤疮主要由于体内激素分泌紊乱,导致皮脂分泌过多引起,不仅对患者外观造成影响,同时还会给患者造成较大心理压力,出现焦虑、自卑、轻生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痤疮病程迁延难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3]。强脉冲光是光疗中应用较多的痤疮治疗新技术,效果显著。本研究旨在探讨强脉冲光多波段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中重度痤疮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8~31岁,平均年龄(24.5±3.6)岁;病程 1~11 年,平均病程(5.1±1.3)年;中度22例,重度18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7~32岁,平均年龄(24.9±3.5)岁;病程 1~10 年,平均病程(5.3±1.2)年;中度23例,重度1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寻常型痤疮,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分级标准 根据痤疮国际分类法,即三度四级分类法分级。轻度(Ⅰ级):主要皮损为粉刺,可有少量脓疱和丘疹,总病灶数<30个;中度(Ⅱ级):有粉刺,丘疹与脓疱数量中等,总病灶数为30~50个;中度(Ⅲ级):有大量脓疱与丘疹,分布广泛,偶见较大炎性皮损,总病灶数为51~100个,结节<3个;重度(Ⅳ级):可见聚合性痤疮或囊肿/结节性痤疮,伴随疼痛,有窦道或囊肿,结节或囊肿数量≥3个,病灶数>100个。

1.3 治疗方法 治疗前,所有患者均使用洗面奶彻底清洗面部,拍摄照片存档。采用IPL治疗仪(Profile超级平台治疗仪,美国Sciton公司),打开仪器预热,确定仪器各功能处于良好状态。用75%酒精消毒光子头,治疗前涂抹一层2~3mm冷冻无色凝胶。两组患者均选用420 nm滤光片治疗炎性皮损,能量设置为 4~9 J/cm2,脉宽 150 ms,重复 2 遍。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展开3~5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1周。观察组在炎性皮损好转后对痤疮后红斑进一步治疗:根据fitzpatrick皮肤分型,Ⅲ型用560nm滤光片,Ⅳ型采用590nm滤光片,结合病情、发病位置,能量设置为 11~23 J/cm2,脉宽 15~30 ms,重复治疗3次,每次间隔3周。对照组不予继续治疗。两组治疗时需确保光斑重叠低于10%,治疗后以清水洗脸,并冰敷20 min。嘱患者治疗期间外出时采用佩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措施保护皮肤,避免阳光暴晒。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治疗后皮损减退率≥90%;显效:治疗后皮损减退率65%~89%;有效:治疗后皮损减退率20%~64%;无效:治疗后皮损减退率<20%。皮损减退率=(治疗前总数量-治疗后总数量)/治疗前总数量×100%。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颜面部,其引发的炎性皮损、炎症后红斑会对患者外观造成一定影响,患者多存在较大心理负担。痤疮病因复杂,病程迁延,药物治疗易导致病情反复,且长期用药增加了致病菌耐药性风险。强脉冲光为痤疮新型治疗方法,其作用原理是应用连续强脉冲光子,在低能量密度下进行非剥脱式嫩肤治疗,这一技术兼具光的穿透性、选择性与卟啉活化作用,不仅可有效治疗痤疮炎性皮损,同时还可抑制油脂过多分泌,预防痤疮复发[4~5]。现阶段临床应用强脉冲光多采用420nm波段治疗,应用价值显著[6]。分析其作用原理发现,治疗痤疮后红斑的主要吸收峰为577 nm、418 nm及542 nm,其中577 nm是吸收峰中最长的波长,可兼顾靶组织的穿透性与选择性吸收,故本研究尝试在420 nm波长治疗基础上,结合患者皮肤分型选取560/590 nm强脉冲光展开治疗。560/590 nm强脉冲光可穿透皮肤,被血红蛋白吸收,促使新生毛细血管血液温度升高,通过光凝固原理破坏血管,促使血栓形成最后吸收、消退,促使痤疮后红斑淡化、消失。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重度痤疮患者应用强脉冲光多波段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高。

[1]张颂楠,王昊,陈智勇,等.异维A酸联合中药与异维A酸单用治疗中重度痤疮的meta分析[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3):141-144

[2]张颂楠,王昊,支媛婷,等.国内中重度痤疮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质量评价[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6,6(2):70-72

[3]尹锐,郝飞,邓军,等.不同浓度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4):245-248

[4]梅韬.光动力学在中重度痤疮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7):1038

[5]刘科峰,孙波,吴丹丹,等.光动力疗法与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比较[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11):999-1001

[6]曹萍,吴颖,杜鹏,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6):553-555

猜你喜欢
中重度痤疮皮损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中重度颈脊髓压迫患者术前术后MRI研究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Ustekinuma b 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系统评价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