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眩晕症给予天麻素联合异丙嗪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8-01-30 07:31王利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异丙嗪天麻动脉血

王利伟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郑州450004)

眩晕症是临床常见自主神经失调的症状,属于患者的主观感觉障碍,在急诊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近年来,临床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天麻素联合异丙嗪治疗急性眩晕症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眩晕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22~62 岁,平均年龄(33.9±3.7)岁;病程 6~100 d,平均病程(48.1±1.3)d。观察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 21~63 岁,平均年龄(34.1±3.5)岁;病程 7~98 d,平均病程(48.3±1.1)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眩晕症,且有颅脑外伤史,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肿瘤或血液病患者、神经功能病症者、对所用药物过敏者、脏器功能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国药准字 H61021122)25 mg,肌肉注射,1 次 /d,持续治疗3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国药准字H20063070)8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 次 /d,持续治疗 3 d。

1.3 观察指标及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2],治愈:眩晕及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1个月随访,未出现复发;显效:眩晕症状基本消失,经1个月随访,偶有复发,但症状显著减轻,眩晕评定量表得分<2分;有效:眩晕症状显著减轻,经1个月随访,偶有复发,但症状较之前显著减轻,眩晕评定量表得分<4分;无效:眩晕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经1个月随访,出现反复发作。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血流峰值速度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峰值速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峰值速度比较(cm·s-1,±s)

表1 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峰值速度比较(cm·s-1,±s)

组别 n 时间 V A(L) V A(R) B A对照组3 1治疗前治疗后t P观察组3 1治疗前治疗后t P 3 1.1 3±3.1 3 3 5.8 2±3.4 1 5.6 4 2<0.0 5 3 0.8 2±3.2 9 4 0.2 3±3.4 1 1 1.0 5 7<0.0 5 3 0.9 5±3.4 3 3 4.9 7±3.7 6 4.3 9 8<0.0 5 3 0.9 7±3.4 4 3 9.5 2±3.6 9 9.4 3 6<0.0 5 3 3.5 7±3.2 1 4 1.6 1±3.4 6 9.0 5 5<0.0 5 3 4.0 3±3.3 2 4 7.4 2±3.1 1 1 6.3 8 8<0.0 5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眩晕症在颅脑损伤患者中较为常见,多由组织缺血导致患者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位置性错觉,临床表现为感觉自身或周围事物移动,伴随头晕脑胀或头重脚轻等,且复发率较高,其中老年人所占比重较大,女性患者多与男性患者[3]。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西医对症治疗,对患者微循环加以纠正来达到治疗效果。西医对症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远期效果并不理想,易复发。

异丙嗪可竞争性阻断组胺H1受体而产生抗组胺作用,对抗组胺导致的毛细血管扩张,降低其通透性,药效较快,一般静脉用药3~5 min、肌肉注射20 min左右即可发挥作用。异丙嗪还具有中枢性抗胆碱性作用,用药后可作用于患者中脑髓质感受器、呕吐中枢以及前庭感受器,阻止胆碱能突触迷路冲动的兴奋,充分发挥止吐及抗眩晕的效果。同时,还可显著改善患者脑血管痉挛状况,增加脑部供血量,改善脑部微循环[4]。

天麻素提取自中药天麻,具有补肝滋阴、镇静、安眠以及镇痛的效果,可有效保护患者脑细胞,还能对患者心理状态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抗惊厥及抗癫痫的效果较为突出[5]。有研究表明,天麻素可降低患者的脑部血流阻力,起到扩张血管的效果,使脑部血流量增加,在眩晕症的治疗中,效果突出[6]。天麻素与异丙嗪联合使用,治疗效果更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天麻素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症,可改善患者的脑部微循环与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张迎君.天麻素与异丙嗪用于急诊眩晕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医药前沿,2017,7(9):209-210

[2]周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系统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药师,2016,19(11):2094-2096

[3]陶平德,范荣兰.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外伤性眩晕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7):1056-1058

[4]胡运朋,吴丰学,鲁婷.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对患者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10):87-89

[5]邵国锐.天麻素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症30例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64

[6]陈俊先.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0):1191-1192

猜你喜欢
异丙嗪天麻动脉血
勘误声明
你知道食天麻会引起“药驾”吗?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倍他司汀加异丙秦注射液治疗中老年眩晕症临床分析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