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甘石汤佐治急性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18-01-30 07:31王亮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12期
关键词:麻杏乙组甲组

王亮

(吉林省和龙市人民医院内科 和龙133550)

急性肺炎为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病情进展快等特点。该病多由细菌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带有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若未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为研究麻杏甘石汤治疗急性肺炎的疗效对患者血清CRP的影响,此次选取我院80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0例。甲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5.8±12.3)岁;病程3~20 d,平均病程(6.8±0.5)d。乙组男 22例,女 18例;年龄 18~64岁,平均年龄(45.5±12.0)岁;病程 4~19 d,平均病程(6.5±0.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经肺部CT或X线胸片确诊,排除合并严重内脏器官疾病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甲组 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头孢曲松钠(国药准字H10983036)80 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2次/d。

1.2.2 乙组 在甲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方剂组成如下:炙甘草5 g,川贝母3 g,生石膏30 g,杏仁、白术、茯苓、炙麻黄、地龙各10 g;严重痰热者加黄芩,肺阴虚者加沙参,痰多者加鱼腥草,肺气虚者添加黄芪。加水煎煮,取汁3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1剂/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治疗前后由同一护理人员于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 ml,送至化验室进行免疫比浊法检测CRP。(2)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包括发热、咳嗽、肺部罗音。(3)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胸片阴影消失,肺部炎性面积缩小>70%,为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胸片阴影面积有所减小,肺部炎性面积缩小30%~70%,为好转;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肺部炎性面积缩小<30%,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乙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CR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乙组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甲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比较(mg/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比较(mg/L,±s)

?

2.3 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乙组发热、咳嗽及肺部罗音改善时间均短于甲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比较(d,±s)

表3 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比较(d,±s)

组别 n 发热 咳嗽 肺部罗音甲组乙组4 0 4 0 t P 3.6±0.2 2.0±0.5 1 8.7 9 1<0.0 5 6.5±1.7 4.3±1.3 6.5 0 2<0.0 5 6.4±1.6 4.2±1.2 6.9 5 7<0.0 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急性肺炎属“肺热咳嗽、风温”范畴,治疗重点在于“泄、透、祛邪”。麻杏甘石汤出自《伤寒论》,方中麻黄为君药,可宣肺平喘;生石膏为臣药,可清宣肺中郁热,两者合用共奏寒热相制、宣肺不助热、清肺不留邪的功效。另外,杏仁属于佐药,利于石膏重降、协助麻黄轻宣,发挥宣肺降气、止咳平喘的功效;川贝母止咳化痰;白术、茯苓药性平和,可祛除湿气;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平喘;炙甘草在方中具有调和作用,联合石膏可发挥生津、佐使之功效。从现代药理学的角度来说,麻杏甘石汤的杏仁、麻黄及石膏等药物中含有苦杏仁苷、麻黄碱以及伪麻黄碱、硫酸钙等众多成分,可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抑制支气管神经兴奋,祛痰、镇咳,同时还可抗炎、抗过敏[2]。

血清CRP属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主要由机体肝脏合成而来,一般浓度非常低。但当机体受到损伤出现应激反应,其浓度可迅速上升,一般受损后4~6 h即可处于异常状态,在35~50 h达最高峰。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淋巴因子大量释放,加快CRP合成。因此,急性肺炎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清CRP水平,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体现麻杏甘石汤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价值[3]。

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短于甲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甲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R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乙组血清CRP水平低于甲组(P<0.05)。说明麻杏甘石汤佐治急性肺炎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缩短住院时间,且有效降低血清CRP水平,促进早日康复。

[1]肖灵芝.麻杏甘石汤佐治急性肺炎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6,14(2):98-99

[2]刘建华,魏民.麻杏甘石汤佐治急性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7):742-743

[3]何宾仕,许迎景,林雪云.麻杏甘石汤佐治急性肺炎的疗效评价[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3):404-406

猜你喜欢
麻杏乙组甲组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HPLC法同时测定麻杏抗感颗粒中5种成分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麻杏薏甘汤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与其组方合理性的研究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麻杏枇杷颗粒对咳喘模型小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