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与晓庄学院的创办及其教育理念

2018-01-30 01:01陆敏��
考试周刊 2017年69期
关键词:陶行知

陆敏��

摘要:陶行知认为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是在农村,中国教育的改造应从农村开始。于是在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神策门外的农村小庄山地创办了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艰苦的办学条件,不仅体现了陶行知艰苦创业的精神,更表现出了他獨到的教育思想理念。时至今日,陶行知独到的教育思想理念,仍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关键词:陶行知;晓庄学院;教育思想理念

陶行知,近代著名教育学家,师从美国近代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孟碌和克伯屈等人。学成归国后,将近代欧美国家先进教育理论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城外的小庄山地创办了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将自己的“三大主张”实际运用到了教学之中。

一、 创办晓庄学校的背景

1917年,陶行知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学成归国前夕,他婉言拒绝了校方的好意,放弃了在美国继续留学深造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当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投身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之中。归国途中,陶行知胸怀豪情万丈,与同行友人交谈时,就表明自己励志于改变当时的中国教育。

五四运动之后,国民明智渐开,国内上层精英也深刻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这时国内的教育改革是势在必行了。

回国之后,陶行知同蔡元培、晏阳初等人积极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将教育在平民阶层中推广开来。陶行知深刻认识到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农村教育,在于平民教育。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有着数以亿计的农民,这些农民大都目不识丁,陶行知认为要普及教育,必须把教育普及到这些农民身上。3亿多的农民,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即便上层精英们在努力推进教育的普及,但也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师资的严重紧缺。为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陶行知着手创办了一所师范学校。

农村是当时中国的根本,解决了农村教育,中国的教育问题也就迎刃而解。陶行知自己也是农村来的孩子,多种因素一综合,陶行知最后决定在农村创办一所师范学校。所以,在1927年,晓庄学校正式创办了!

二、 晓庄独特的招生制度和教育模式

1927年1月10日,乡村师范学校刊出一则招生广告,报考资格别具一格,广告中明文写道:“少爷、小姐、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最好不来。培养目标:(一)农夫的身手;(二)科学的头脑;(三)改造社会的精神。”当时这招生规定和培养目标一出,众皆哗然,世人完全不懂陶行知究竟在搞什么名堂,因为这招生规定和培养目标与当时政府所创办的高等院校截然不同!没过多久,陶行知把学校所处的“老山”和“小庄”全部改名,改成“劳山”和“晓庄”,并将“教、学、做合一”作为学校校训,这时,通达之士明白了陶行知的用意,他是要将自己“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贯彻于自己的实际办学之中了。

晓庄学校不但招生制度独特,它的教育模式也是与众不同。

每日5时,全校集合开晨会,晨会由全校师生轮流主持,在这晨会上,师生之间畅所欲言,无话不谈。之后由当日的负责人安排今日的读书任务与工作任务,在晓庄上学,你不单单要在教室里上课学习,同时也要实际参与劳作,去田间锄地插秧,抑或是去劳山上砍伐耕种,每日工作任务并不固定。在学习的同时,也与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这也打破了当时社会上非常普遍的“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育局面,教育也从原先的“死教育”变成了“活教育”,这对当时反对封建社会传统教育起到了一个重要作用。原先的知识份子一个个都是“天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现如今,陶行知把这群神仙请回来人间,“孔乙己”也与这个社会接轨了,除了拥有“四书五经”之外,也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陶行知在晓庄学校施行的这套教育模式,对当时的教育方法的改革起到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作用,打破了原先“死教育”的局面。

三、 当前教育背景之下,“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发

在20世纪20、30年代这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之下,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对于打破原先的“死教育”的局面,起到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作用。它揭露了封建教育的弊端,并且提出了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但到了如今,教育背景同100多年前已完全不同,那它是否还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吗?答案是肯定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仍有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教”与“学”与“做”三者结合起来,同我们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收获的知识会更深刻,同时也会收获到许多课本之外的只是。但现如今,学校教育即学校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完全沦为一种形式主义。那“教、学、做合一”是不是又给了我们另外一种教育的思路呢?

教学方法在现有框架下很难做出“出格”的举动,那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转变成一种以学生为本,联系现实生活的教育方式。这也是对教师们的一种挑战,教师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摒弃旧思想,大胆试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以“教、学、做合一”为理论核心,大胆试行,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

四、 对于“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批判”

著名史学大家、教育学家钱穆曾指出:“若使大学教育而忽略了一种追求高深学问的学风之养成,而仅限于课业与学分之得过且过,这绝不是大学教育使命之所在,实在也说不上有多大的意义与价值。”钱穆认为大学教育是让学生追求一种更高深的学问,而不是为了混一张毕业文凭。陶行知先生所创办的晓庄学校,学生每日有一半时间花在了田间劳作、工艺制作和开垦修路上了。论语中有“樊迟请学稼”这么一件事情,孔子对这学生的问题很不以为然。钱穆对于大学的见解和孔子类似,其实都是在于要追求一种更高深的学问,而不是那些琐碎的“小事”。大学需要培养的是社会精英人士,而是手工业劳动者以及农民。术业有专攻,论种地、工作制作和开垦修路,老师肯定不如老农、手工业从事者和建筑队。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陶行知,2005.

[2]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1985.

作者简介:

陆敏,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陶行知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Tao Xingzhi — One of the Best Educationists 陶行知——最优秀的教育家之一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情怀的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