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增长的助力转换研究

2018-01-30 02:44李丹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25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新常态

李丹

摘要:通过供给和需求的双侧调控,逐渐增强和拉动经济增长,再加之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体制机制的大力改革,经济增长的质量也会愈加提高。通过稳步的增长规划,相信经济增长的助力转换会促进经济发展迈入新台阶。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助力转换;经济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F014.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5-0016-01

本文尝试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瓶颈来探讨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又结合相关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研究供给侧改革的正确性,结合上述内容,论证了供给侧改革对我国转换经济增长助力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如何避免踏入误区,最终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促进经济增长助力转化成功的相关建议和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展望。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我国经济增长助力的理论应用

1.供给学派通过“供给可以创造需求”的理论,认为可以通过减税刺激供给增加,但中国经济发展是基于供给和需求两手抓策略,通过改善供给,来满足需求。改善的是攻击的结构和质量,并不是单纯的增加供给数量。

2.供给学派流行阶段,经济存在着滞胀,但我国现今是处于经济新常态时期。当时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物价上涨和经济停滞同时存在的经济情况,但我国的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通胀和生产不足问题并未显现。

3.供给学派在性质上是面向成熟经济体,而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是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出现。前者由于私有制和经济自由化的经济体制决定,可以通过市场的机制自行调整,减少政府的管制来推进改革,而我国并非要放弃政府管制,而是利用政府看不见得手,进行适当的引导,但一定程度上希望企业实现自主发展,通过一些结构性的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转型,来打造新的产业体系。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增长助力转换的方式

1.逐渐更替落后产能,努力提高资本效率

淘汰落后的产能可以解决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制约问题,淘汰和更替的产能包括在环保方面,能耗方面,质量方面,安全方面,技术层面不满足要求的产能。为了更好实现去产能的决策部署,中央在2016年从煤炭、钢铁两方面进行整顿,更替淘汰落后产能。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变大,产能严重过剩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矛盾,始终存在于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历程中,也导致着供求关系的不均衡,衍生出来的价格下跌和企业亏损现象都迫切要求去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2.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

由于要素投入数量和效率的提升,才实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但随着我国的要素禀赋结构的改变,继续主要依靠高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投入的增长,会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因此,我国要积极调整发展模式,加快经济增长助力的转换,实现数量型扩张到质量型提升的飞跃,在紧紧抓住经济增长效率的同时努力提高要素的效率。

3.实行创新驱动和专利权保护的相互结合

为了实现更好的创新驱动发展,我国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是加大关于创新方面的政策支持,对创新进行相关政策激励,加大创新研发的财政投入,鼓励支持企业个体的创新创业活动,并给予相关补贴。其次要给予创新研发的专利权保护,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在法律领域完善对知识产权和相关专利的保护措施。通过创新推动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单位生产率,从而加速消费升级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增长助力转换的意义和挑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增长助力转化的意义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十分有利。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种中长期的宏观调控手段,它侧重于从供给侧发力,在供给方面进行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它一般采用降成本和补短板的方式,达到降低和缓解企业负担的目的,刺激推动企业发展自主创新,具体的操作方式包括降低交易成本、社会保障成本、企业税负和融资成本等。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彰显着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和适用性。通过放松政府的管制来释放市场活力的方式,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助力的迅速转型。如同上文提到,我国经济急需进行可持续的增长方式,供给侧改革就从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方面着手,加以改进。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管理体系同时人手。在经济新常态时期,我国处于向自主创造转型的关键期,在这一模式下,我国政府更加倾向于通过鼓励自主创新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准,使产业结构性失衡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使收入差距逐渐缩小。此外,供给侧方面的管理方式也得到重视,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变资源配置效率,来影响需求側方面的问题,从而加大有效需求,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为深层的含义,就是为了在供给侧发力,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来解决需求侧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推行的主要目的。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增长助力转化的挑战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相比,有更大的经济环境方面的困难:

(1)当今形势下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实体经济存在产能过剩等弊端,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下的矛盾显著,企业利润效益的负增长,改进产业结构的困难极大。在资本市场中,鼓励民间投资的难度很大,进行流动性管理不易实现。在国际形势下,由于全球经济的低迷,实现经济的复苏将变得非常缓慢而又曲折。传统动力尚不充足,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尚未成熟。

(2)社会经济各个层面均出现不平衡现象。随着这一问题的不断积累,已经渗透进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在宏观经济下存在对需求刺激不足,政策向着供给偏重的现象;从需求结构的内部看,高端需求无法获得有效的满足,而中低端收入群体不能得到充分释放;从供给内部看,高端供给存在不足,而中低端过剩情况严重,这样一来供需结构的错配会加剧供需失衡;加上地域方面问题,由于生产力和资源的分布不平衡,中西部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使得这一方面的困难更加难解决。从理论来说,通过增加创新水平是可以解决供需不平衡问题的,然而地区间的不平衡有随之拉大的可能,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仅靠传统供给侧管理方式是无法解决的。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新常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