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泥工艺质量管理中的人机料法测环

2018-01-31 08:17
中国水泥 2018年1期
关键词:氧化钙熟料水泥

(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 神木 719319)

为提高广大水泥从业者质量意识,树立正确的质量理念,认真贯彻执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方针,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工艺质量管理水平,笔者结合个人的从业经验,主要从“人、机、料、法、测、环”(5M1E)6各方面展开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 从“人”方面

水泥的生产离不开一大批有技能的员工,但目前为止,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年轻的员工较多,经验和技能都不够,有经验的员工少,当前人员的技能是一大问题,也是重要的问题。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的进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单从目前教育来看,真正水泥工艺专业大学毕业且从事水泥生产工作的人是越来越少,种种因素吸引他们投向认为更好的就业方向,这样一来,反倒是大中专毕业生占据了较大部分从业资源。如何让年轻的员工尽早的成长起来,要不断的提高人员的技能,更要多指导、引路,让他爱上这一行业,去其浮躁,沉下心奉献水泥事业,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水泥事业大有可为,水泥技术博大精深。一方面技能的提高需要师傅的教导,另一方面需要自己的努力学习,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师傅请教,不断的通过各种渠道充实自己。持续开展“师带徒”活动就是很好的方法,这里讲到的是持续,而不是出个通知,下个文件,签个协议就能做到的,要有激励措施,要使广大老师们情愿的将真本事传授给学生,学生要有三思而恐学不会的态度,同时也不要让老师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感觉。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就要我们扩大老师的范围,“人人都是一颗星”,别人身上总有你需要学习的地方。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激励制度,真正调动员工自学,热爱学习,乐于学习的习惯,让普通员工都能够通过学习不断提升,不断进步。

2 从“机”方面

水泥的生产离不开机器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优良的机器设备是稳定连续运行的关键,这就要我们在目前已有的设备基础上加强管理,通过后期的努力,弥补设备上先天的缺陷。通过技改更换设备可以解决设备本身缺陷问题,但只有通过精心的维护保养,才能维持设备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公司前期解决了熟料斜车漏料,更换了出水泥磨提升机,解决了部分瓶颈设备问题,目前主要问题是基础管理不到位,思想观念跟不上。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有很多路要走,如果因为路很长,感觉现在走已经晚了,那就是错了,不走永远也追不上。我们可以使用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面,使设备管理脚踏实地,既要做好设备技术资料的收集和基础管理,又要勤对故障设备进行检查、润滑、诊断,提早发现问题,借助于现代化的工具,设备点检系统、TnPM系统等等,帮助我们提高管理水平,弥补不足。

3 从“料”方面

所谓的“料”实际就是用于生产的各种原燃材料,过程产品等物料。提供优质的水泥产品,就离不开符合要求的过程产品,就要我们从源头抓起,加强过程控制。当前我们面临的是产品质量波动大这一关键性问题,造成质量波动大主要有几点。一是配料成分波动大。主要是窑灰成分波动大,其次粉煤灰成分波动大,在原料配料会加大配料成分不稳定,造成锻烧困难,在磨制水泥中添加,会导致水泥安定性不良。二是秤体计量不准,主要是粉体秤,电石渣、粉煤灰以及生料干粉秤下料不准,主要是秤体密封及下料短路、来料不稳等因素引起。三是因配料引起的质量波动,引起熟料质量波动,继而导致水泥均匀性差。没有合格的生料,煅烧高质量的熟料就很困难,生产优质经济的水泥难上加难。在注重成品与半成品的同时,还应加强原燃材料的管理,建立严格的生产物料管理制度,严禁不同物料混杂,非生产用物品混进生产物料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物料质量,保证生产稳定运行。

4 从“法”方面

“法”,简单的从字面解释就是制造产品所使用的方法,操作方法,管理制度等技术管理文件。这些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产品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要求。完善管理制度,不断修订完善操作方法是非常重要,是管理和操作上的基础。优秀的管理制度、操作方法、操作文件,对生产系统起到指引道路的作用。就拿我们的三大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来说吧,在制定和修订的时候,需征求各方意见,这样才能使整个文件更加科学性和及时;当然管理制度在认真执行的时候,总要受到阻挠,当然因素有很多,包括领导层的,领导的支持尤为重要,及时对工作的一种肯定,又是践行制度管理的有效措施。在起草操作规程时,一定要以一名新进员工的姿态进行编写,让每一位新进员工均能按照规程完成操作的规程才是好规程。要重视国家、行业政策法规以及各类标准的归档、整理以及辨识,做到合规合法,同时也用标准来指导生产,与行业接轨,朝先进看齐。

5 从“测”方面

“测”就是计量、测量与检测,做好检验工作,是保证质量稳定的关键。生产出来的生料、熟料,水泥产品,能不能符合要求,能不能用于下道工序,不是凭空想象的,要依靠数据来说话,以检验数据为最终的依据。测量需要科学的方法,统一的标准,数据分析需要科学的方法,这些都是保证生产的关键。做好统计数据分析,为生产提供指导。同时要加强计量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保证各计量设备均能够正常运行,做好检验和校准,做到结果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资料的完整性,这样才能用科学的数据指导生产。

6 从“环”方面

“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比如熟料的煅烧,水泥的粉磨等所处的环境,对质量的影响尤为重要。都知道熟料的煅烧温度要在1300℃~1450℃之间,但回转窑内的温度是不断变化的,而且不同的位置温度也会不一样,这就是熟料煅烧所处的温度环境。影响温度环境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系统的拉风、通风,煤质、用煤,生料的成分等等因素,这些都是影响熟料煅烧环境的因素。保证生产的同时,要注意生产的环境,全面考虑,雨天、雪天、大风天气等等,对我们的原燃材料的供应,水泥的发运等等都是有影响的,从环境方面提早做好工作,保障安全生产。同时此处的“环”,本人认为还应包括环保,正常生产的前提条件是环保达标,满足标准要求,通过现场“跑冒滴漏”的治理,努力打造环境友好型企业。

当然优质产品的生产不是单独依靠以上的某种或几种,而是由上面六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决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方法是我们提高各种管理方法的优秀资源,我们平时所说的“PDCA”就是质量改进的4个阶段。下面简要对工艺质量的精细化管理谈一下个人看法。

7 精细化管理

工艺控制指标需要不断的优化,最终控制在一个科学的范围内,而不是一味的调整扩大范围,为了满足合格率,而不管所制定的指标是否对生产控制有帮助,是否能够从节能、降耗,保证产品质量方面提供科学的控制依据,我认为最好的管理就是不断的缩小范围,分类别、分情况,达到最佳指标。合理的控制指标,一般是不能够随意调整的,当实际控制的指标不在控制范围时,要首先从自身方面分析原因,而不是指责指标定的有问题,比如说窑尾预热器出口温度和压强比平时偏低的,首先要认真检查预热器系统,看看系统是否有结皮积料,预热器是否有堵塞,是否有漏风,耐火材料是否完好,仪器仪表是否有问题等等,如果上面所说的一切都很好或者是暂时不能检查到位的,那就有可能是由于系统长时间的运行,系统各方面自然的比起新建时有所区别,那么就需要停机认真的检查,修复。对于预热器系统,包括整个生产线,在建成生产趋于稳定的时候,所有的实际数据就基本上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控制指标也就基本稳定了,当控制指标超出了规定范围,那就一定是系统出了问题,就提醒我们需要认真检查。例如某水泥厂 C2出口压力、温度长期异常,经分析除塌料的原因再也找不到其他原因,检修期间检查C1锥体才发现C1的内筒掉落卡在锥体,幸而未造成堵料,这才将C2出口压力、温度异常的原因最终确定,正是对系统问题分析不彻底,造成长期带病运行,问题的发现需要长期的数据积累和大胆的判断。

合理设定工艺指标,如生产不同品种的水泥选粉机的转速和系统拉风有很大的不同,往往一些工艺管理人员在设定工艺指标时没有按照不同品种水泥的不同情况分别设定控制指标,而是设定一个范围比较广泛的指标,这样的控制指标不能够真正的起到指挥操作的作用;再如回转窑的筒体温度超出了规定标准,主要是因为耐火材料原因,指标不在范围之内了,为了避免考核,做个备案审批把控制指标往高一点调,往往存在的问题是把整体的温度提高,而不是将存在问题的位置或固定段的控制温度进行备案,这样的备案和工艺指标管理就很不科学、精细。

再例如熟料的游离氧化钙含量控制指标,国家规定的是小于1.5%,甚至控制在小于2%也没什么大的问题,当然了这要看具体氧化钙的组成,可能对于水泥的安定性压力比较大。都说游离氧化钙控制的越低越好,甚至能够达到0.2%、0.1%,这样其实并不好,只有死烧的游离氧化钙才会影响熟料的安定性,将游离氧化钙控制的越低,就需要提高烧成温度,增加煤耗,同时死烧的游离氧化钙比例就会增大,反而是不科学的,最好对游离氧化钙设置一个底线,例如0.5%,那控制范围就是0.5%~1.5%,这样超出范围的就是有问题的产品,需要及时调整。同样的道理也应用于煤粉、生料、水泥的控制,合理经济的控制参数应该是一个两端有具体数值的范围。

当前的控制指标还有很多需要优化的地方,科学的控制指标需要科学的检测方法和真实的数据为依据,也正是上面我们所说的“5 M1E”的系统方法。使用科学的方法范围很广,科学这个词本身就包括很多内容。全面的质量管理就是科学方法的一种,要真正将全面质量管理落到实处,而不是每季度、每年检查时准备几天几夜,这正是需要“领导的作用”,做到使用合理的“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需要“持续改进”,采用“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也需要与顾客和供方合作,做到“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更离不开“全员参与,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这也正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曾宪军,李世强.浅谈电石渣制水泥生产线的设备管理[J].水泥技术,2015(1):52-53.

[2]曾宪军等.电石渣做原料在3000 t/d生产线的生产实践[J].水泥,2012(9):1-4.

猜你喜欢
氧化钙熟料水泥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协同处置危废对熟料生产运行影响数据对比分析研究
水泥熟料优选原燃材料及改善配料方案的实践探讨
高含量MgO原料对水泥熟料的不良影响及应对措施
鱼塘的清塘技巧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氧化钙抑制固体废物焚烧过程中氯苯生成
通过对水泥管式磨机隔仓板结构改进提高水泥台产
2020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口水泥熟料量增长迅猛
改性氧化钙在催化羟醛缩合反应中的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