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话题材艺术窥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2018-01-31 23:02陈宇刚
内蒙古艺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欧罗巴众神宙斯

陈宇刚

(江西服装学院服装工程学院 南昌 330201)

神话是人类历史脚步的见证。从古代到现代的绘画艺术发展中,神话故事都与其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纵观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内容和特点,神话故事对其的影响悠久而深远,神话贯穿于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长河中,神话形象也以其独有的趣味感和神秘感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素材。在西方的绘画艺术中,神话与绘画的关系十分紧密,许多画家都选择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中国的神话故事具有一种含蓄美,虽然没有像西方神话有一个系统性的记载,却不乏有许多文人墨客对这些神话故事吟诗作赋,更是艺术家们常常表达的艺术题材。本文以神话题材艺术作品中西方神话人物形象与中国神话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者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性。

古希腊文化被称为西方文明之源,其中古希腊的神话传说故事更是艺术家们创作灵感的源泉。许多艺术家在创作中将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与想要表达的社会现状相结合,以宣泄出自我的艺术情感。然而,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1]艺术家们由于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以及各自性格的迥异,导致各自对古希腊神话故事理解存在较大差异,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形式多样,在某一程度上也使得西方艺术和古希腊神话得到充实与传承。

基督教和古希腊的神话传说是西方美术史中的两大主题。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两大主题时兴时衰,在斗争中促进了西方文明为主体的神话题材艺术的发展。尤其在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西方艺术家们以两大主题为背景创作的作品种类繁多,如齐马布埃的《圣母子》、乔托的《犹大之吻》、马萨乔的《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等。在西方美术史中,两大神话传说中的主要故事和情节几乎都被表现过,而且还是被不同的流派、年代和不同国家的艺术家都反复表现过,艺术家作品中呈现出的神话人物形象也是形态万千。每个人对待同一对象时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感受,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感受,不单单是受理性的影响,对艺术形态的把握也是由情感来实现的。每个人对于美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但这种不同又存在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简言之,在一个社会的大关系下社会体制的制约使大家存在于一个共性之中,但每个人有着自己的文化背景,因为文化修养、个性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也都影响着每个人对于美的不同理解与领悟。艺术家就像是一些被过分的欲望需要所驱使的人,而艺术家的创作是无意识欲望在想象中的满足,艺术作品是作者将自己所期望的幻想的那些本能欲望表现到作品中去。这样的替代过程就是一种升华,它使艺术家的幻想和欲望得到了满足。所以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艺术家对于同一主题的神话传说,会有不同的情感表现和不同的意趣及艺术美。[2]

希腊神话中赞美崇仰的不是救苦救难的有“德”者, 而是叱咤风云的有“力”者。开拓求知是他们的目的, 而“力”则是为达到这一目的所必需的能力。在众多古希腊神话题材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几位主神,这也是众多艺术家们常常表现的题材。主神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首先是统领一切的众神之王宙斯。宙斯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被尊称为众神之主,象征着权力与力量,他是一位威武公正的帝王。而在人们闲谈之于传诵的并非他的文武之道,更多的是讲述宙斯与妻子赫拉之间的情感故事。与东方文化不同的是,在东方中国,盘古开天辟地,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如来佛主,观世音菩萨等这些重要的神明几乎在人们心中是完美无缺的,而宙斯这位众神之王却有着许许多多的缺点,在古希腊神话中其他的主神也没有一个是完美的神。

宙斯泛爱美女的故事引起了众多美术家的兴趣和灵感。传说腓尼基的阿革诺耳的公主欧罗巴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少女,她在海边游玩时,发现在吃草的牛群中有一头公牛很奇特,欧罗巴非常喜欢这头牛并骑到它的身上,突然这头公牛慢慢向海中游去,最后迅速地游向对岸。当游向对岸时这头公牛显出了原形,变成了一位威武的男子,他就是天神宙斯。宙斯为了躲避赫拉的监视将自己变成牛去抢夺欧罗巴。抢夺欧罗巴的故事非常具有戏剧性,使得美术家乐此不疲地将这个故事情节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在鲁本斯的油画《抢夺欧罗巴》中,众神之王宙斯变成了一头牛,而美丽的少女欧罗巴倾斜着身体躺在牛背上,好像马上要掉进海里,再加上三个小天使翻转飞舞的身姿带来的不安,以及女主人公惊慌的神态,整个场景包含的强烈戏剧性充分被表现出来。法国画家库辛的油画《抢夺欧罗巴》与鲁本斯截然不同,整幅画面气氛十分活跃明快,欧罗巴完全没有受到一点惊吓,旁边的小天使也表现得非常愉悦,好像在庆祝宙斯的成功。[3-4]

在中国的神话题材绘画艺术中,与西方神话题材有较大差异的是中国的神话有着鲜明的“尚德”精神,这一点与西方神话题材相比较时显现得极为突出。人们口中传诵的中国神话人物大多数具有完美的神格特征,缺少人间情欲。神话中都是对那些远古英雄等神话人物的讴歌,以及神话人物能够保护世间百姓的职责。其中有一部分是先天神话的内在特质,但也有一部分是由人们对自我人格的提升与向往。中国从古至今以来,神话人物的“尚德”精神都影响着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现实人物的期望,至今都有着一定的影响。相比于内敛、厚重的中国神话,希腊神话则显得激昂与奔放。

在中国的神话题材艺术中,场景更多围绕圣贤世界展开,与西方神话题材艺术不同的是,中国的神话题材艺术中没有系统的神系家谱,故事情节往往也不是很完整,但却有一点十分突出,那就是“尚德”精神的烘托,有着十分鲜明的东方艺术特色。中国神话故事十分丰富,在各个朝代的书籍中都有关于神话故事的记载,如《三五历记》《山海经》《风俗通》等典记中都保存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与西方神话故事相比较,中国的神话故事中以“尚德”为准则去再现神的形象,“尚德”精神已深深地注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而西方的神话故事中,更多的以力量、智慧、威严去展现神的形象。

以中国的神话故事表现的艺术人物形象有伏羲、女娲、炎黄两帝、尧、舜、禹、愚公等,如唐代的《伏羲女娲图》和现代的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图》等作品中,都以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为创作背景,表达一种不畏艰险,有智慧、有恒心毅力的高尚品德的人物形象。[5]这些神话人物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是完美无暇的形象,都具有品行、德操、礼节方面的修养,艺术家们都竭尽所能将神话人物这些优良的品德通过作品深入刻画出来;而西方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几乎没有完美的,或多或少与人们意识中完美形象有所冲突,如鲁本斯的油画《抢夺欧罗巴》。中国的神话题材绘画艺术中表现的爱情故事情节相比西方神话传说居多,如嫦娥奔月、巫山神女、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神话故事。相反,在古希腊的神话题材艺术作品中,我们所看到了解到的众神们都是世俗的,都食人间烟火,就好比前面所说的众神之父宙斯的狂放不羁,对七情六欲的喜好,行事充满嫉妒、不讲原则,甚至没有一点值得人们敬重的优点。众神之父如此,可想而知他手下神明的品性也不过如此。由此可以看出,在希腊神话中,神与人除了力量上的差别外,在情感上都是相同的。如艺术家们笔下描绘的宙斯出于嫉妒为了报复普罗米修斯,竟然发动洪水,以此来灭绝人类,表现出宙斯丑陋的形象。这与中国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炎帝击石生火、后羿射日等神话相比判若天壤。正是由上古时期的神话所留下的尚德精神,使得我们的中国文化到处都体现出对“德”的要求。[6]甚至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在我们民族的思维和习惯中,到处都能体现出这些优良的道德品质。

在对中国神话故事的深入研究后,发现中国的画家在表现神话故事的时候基本上是积极向上的,尽可能地表现出积极的精神面貌,“尚德”精神在画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综上所述,中国神话题材绘画艺术具有不同于西方神话题材绘画艺术的特点:首先表现的神话故事的人物具有淳朴善良的本性特点,大部分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以造福人类为使命。其次与西方神话题材艺术不同的是中国神话题材艺术中没有所谓的主神,但是中国的神话有血缘系谱。最后中国画家表现的神话题材基本都是以乐观积极的形式结尾,还体现出善恶对立的观念特性,最重要的是中国神话题材艺术中体现出人的中心地位。

中西方神话题材绘画艺术具有各自的典型意义,体现出各自的民族精神,也代表了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性。西方神话的艺术魅力催生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人们强调个性,崇尚个人英雄的民族精神的形成;而中国神话绘画艺术则促进了中国伦理文化的形成,因此,对于中西方神话题材艺术的研究,对于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有着重要意义,并且能够促进相互之间的文化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猜你喜欢
欧罗巴众神宙斯
祈 祷
潜入欧罗巴
专著《众神狂欢》节选(评论)
陆地开来“宙斯盾”
众神归位
祈祷
解读欧罗巴
在欧罗巴奏响中国之声
蜣螂的报复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