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茶园机械化的实践与思考

2018-01-31 23:21沅陵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刘海清
时代农机 2018年1期
关键词:茶农茶园机械化

■ 沅陵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刘海清

沅陵县位于茶叶优势产业带的中心区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大力推进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高度融合,努力把茶产业发展成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把沅陵建设成中国茶文化旅游强县、中国茶产业10强县。全县有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70多家,茶园总面积达15万亩(1亩=667m2,下同),有120余家茶叶加工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年产茶8000吨,综合产值8亿多元。

随着市场经济纵深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密集型的茶产业面临严峻挑战,传统茶园生产方式因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下滑,成为制约沅陵县茶叶生产发展的“瓶颈”。2017年以来,沅陵县积极贯彻落实省农机局提出的“四提升”工作要求和市农机局关于“五园”机械化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顺势而为,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进茶园生产机械化。依托湖南湘瑞健茶业有限公司,在官庄镇沐濯铺村建立1500亩茶园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试验示范推广标准化茶园开垦、茶园管理和茶园采摘等先进适用新机械新技术,培育扶持茶园生产机械化专业化服务组织,提升茶园机械化生产水平。计划通过五年连续推进,力争到2021年全县茶园家家有机械,进园用机械,基本实现茶园生产机械化和标准化。

如何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推进茶园生产机械化?结合本县茶产业实际,通过调查研究,笔者有以下三点思考。

1 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夯实茶园机械化基础

要实现茶叶采摘和茶园修剪、耕整、植保这四个关键环节的生产机械化,除修建机耕道、地块连通等适机田土改造外,还必须推行适宜的农艺管理措施,使茶园生产适宜机械化操作。要抓住六个关键:

(1)规范种植规格。新发展茶园统一采用宽行定植方式,淘汰其它不适于机械化生产的种植规格。

(2)统一优良品种。选用无性系良种,不用茶籽发展新茶园。

(3)完善修剪方式。通过定型修剪保持树高、蓬面和茶蓬间距,矮化树冠,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以适应机械化操作。

(4)变革施肥方式。适应机械采茶特点,优选施肥品种,增加施肥量,改革施肥时间和方法。

(5)因园配套机型。对规模化标准化茶园要大力引导运用高性能、智能化机械。为全县近3万多亩的传统定植的行间狭窄老茶园适应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引导茶农购买体积小、重量轻、功率足、多用途的微耕机,解决老茶园机械难耕整问题。

(6)优化茶树蓬面。为提高茶树蓬面有效日照时数,要示范引导茶农购买平型修剪机,将原来的弧型蓬面改为平型蓬面,增加蓬面光照时间,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还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2 运用国家政策引导,推进茶园生产机械化

要推广并实现茶园生产机械化,就要让茶农在生产机械化的过程中降低劳动强度并获得良好的收益,掌据机械化操作的技术和得到相对于市场价格更便宜的生产机械。要做好四项工作:

(1)用好阳光工程培训政策,培训农机操作技术。农业、农机部门要积极利用国家阳光工程培训等平台,采用农机展示会、农机现场操作会等形式,每年培训农机操作手300人以上,使所有拥有茶园生产机械的农户都有会操作的机手。

(2)实施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茶农认购生产机械。落实国家购机补贴资金,补贴茶农购买茶园修剪机、采茶机、微型耕整机和植保机械。

(3)积极申报省级农机示范推广及服务能力建设和“百千万工程”项目,补助示范基地基础设施、样机购置和关键环节技术创新,扶持茶园生产机械化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

(4)注重舆论宣传造势。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增强茶农对“茶叶生产的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认识。除农机部门利用会议、发放资料、网上宣传茶叶生产机械化的好处外,涉茶部门也加入到宣传行列中,有效营造宣传份围,使茶园生产机械化的观念深入人心。

3 茶园生产机器换人,促进茶产业提档升级

推广和普及茶园生产机械化,不单是为了“机器换人”,重在推行精准、生态、绿色生产方式,有效促进茶产业的提档升级。要突显七大成效:

(1)改观茶园园相。茶园机械修剪使茶园树冠蓬面平整,茶树高度一致,茶园通风性、采光性大为改善,茶叶病虫害发生概率降低,通过机械化修剪的茶园,成为茶区一道亮丽的风景,为观光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增长茶叶产量。机械采摘剪口切面平滑,有利于新芽叶快发,同时机采鲜叶下树率高,增加了茶叶产量。

(3)发展精深加工。机械化采茶大大提高了夏秋茶的产量,中低档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带动精深加工企业创收增效。

(4)提高种茶经济效益。经过专家测算:机械化生产与传统生产亩平节本增效1500元,若全县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60%,全产业链增效将超过1.35亿元。

(5)增加茶园种植面积。由于生产机械缩短劳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性支出,种茶与种农作物和其它经济作物的比较效益在不断提高,农民发展新茶园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促进全县实现茶园种植面积20万亩目标。

(6)提升茶产品安全品质。机采使茶芽萌发形成了明显的轮次,每轮次采摘需间隔20天以上,而植保用药时间一般又在每轮茶机采后,这样能有效保证农药使用后的“安全间隔期”,使茶叶的安全品质得到保障。

(7)转移茶区青壮劳力。茶叶产区普遍成立有机剪、机防和机耕服务队,造就一支学机械、用机械的农机操作队伍,机械一般老年人和妇女也会操作,这为青壮劳力外出务工提供机会和可能。这样增加茶农外出务工经济收入,提高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茶农茶园机械化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茶园飘香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茶园之晨
“早春茶”开采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快乐的小茶农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