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版)

2018-01-31 23:36
中国计算机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规则领域经济

分享经济进入中国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持续成为中国新经济的发展热点,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正在形成,分享平台和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各细分领域创新活跃,中国正在发展成为全球分享经济的领头担当。同时,在政策和市场的综合影响下,我国分享经济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将持续活跃,不同地区、不同业态、不同領域的分享经济都将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和趋势,我国分享经济价值将在更多领域得到更大程度释放。

全球分享经济发展情况

(一)经济规模

产业规模。目前对分享经济规模尚无统一统计口径,但从各机构预测数据看,全球分享经济市场规模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40%, 占GDP的比例将从0.23%增长到0.54%。

企业情况。分享经济企业的井喷式增长促进了全球分享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创新业态和模式不断衍生,风投次数和额度大幅提升,众多企业短时间内成为全球独角兽企业,部分企业市场估值达到百亿美元。

(二)区域分布

美国依然是分享经济发展领先地区,众多分享经济创新模式都源于美国,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均为全球领先。英国、欧盟、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大力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市场发展极具潜力。

(三)主要特点

分享经济向细分领域延伸, 模式业态愈发丰富。从细分业态看,分享经济起步于金融、旅游住宿、出行、二手交易和内容分享五大领域。近两年,分享经济正在向更多细分领域渗透,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居民消费升级,劳动技能、经验知识、医疗教育、品质生活服务等高度专业性分享领域成为创新热点,企业数量和规模加速壮大,细分领域新技术融合性增强、业态愈发丰富。

后发国家加速布局,进一步释放分享经济价值。从各国情况看,全球主要国家纷纷提出分享经济相关战略规划, 特别是荷兰、意大利等欧盟国家和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对分享经济的重视, 有效促进了全球分享经济价值的加速释放。相关资料显示,目前1/3的欧洲国家已经开展分享经济;加拿大39%的人口参与分享经济,超过英国和美国;韩国约有145家企业参与分享经济发展。

分享经济投融资增速放缓, 加速行业优胜劣汰。分享经济仍是当前全球投资热点。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分享经济投融资金额达到142.06亿美元, 较2014年增加57.08亿美元。虽然2015年投资增速达到67%,但较前一年增速放缓, 投资开始趋于理性,投资方向由“烧钱成名”的分享模式向专业化、品质化和市场盈利能力强的分享领域转移,将加速分享经济各领域优胜劣汰。

我国分享经济发展情况

(一)市场规模

我国分享经济发展起步较晚, 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最为活跃、最具潜力的分享经济市场之一。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报告显示,通过利用闲置资产,中国的共享经济规模已达到3000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每年增长40%。从企业数量看,截至2017年2月17日,全球独角兽企业共有186家,其中中国公司达到42家,具有典型分享经济属性的公司有15家,占我国独角兽企业总数的35.7%。从投资情况来看,2016年分享经济企业的融资规模约为1710 亿元, 比上年增长130%。从参与情况来看,2016年分享经济参与者总人数达到6亿人,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6000万人,就业人数约585万人。

(二)行业分布

近两年, 分享经济成为我国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交通出行、金融借贷、内容分享、生活服务等存量细分领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能源资源、劳动技能、经验知识、医疗教育等增量细分市场正向所有领域渗透。从存量市场来看,2016年我国分享出行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038亿元,融资规模达到700亿元;2016年在线旅游分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可达到89.4亿元,相比2015年交易额增长80.6%;2016年我国P2P网贷市场成交量为28049.38亿元,同比增长137.59%。从增量市场来看,自媒体、教育、医疗、专业服务等细分行业后来居上,领先企业市场估值分别达到46.2亿美元、31.6亿美元、29.9亿美元和19.8亿美元,仅次于金融和出行分享领域。

(三)主要特点

部分领先细分行业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分享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部分行业暴露出诸多问题,相关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分享经济细分行业健康发展。

高度专业化分享经济领域本土创新踊跃。在经历了对国外模仿、跟随后,我国分享经济开始凸显本土化创新特点,特别是在高度专业化分享经济领域,创新十分踊跃。例如,医疗分享领域,“名医主刀”聚集国内外顶级名医和医疗床位,实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医患精准匹配,帮助广大患者在第一时间预约到名医专家进行主刀治疗,平台上线几个月内开展数千台手术,业务量月均增速40%以上;“在行”运用知识经验领域的分享理念,极大提升了知识服务效率,打造了社会化的个人智库。

我国分享经济领域海外拓展步伐加快。虽然我国分享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但部分领域发展较快,在迅速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和布局海外市场,助力我国分享经济“走出去”。如滴滴已经多次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重点布局东南亚、北美市场,分别与美国汽车租赁服务商安飞士巴吉集团(Avis Budget Group)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为近175个国家和地区的滴滴中国用户提供境外租车服务; 联合寇图资本、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东南亚打车应用Grab Taxi 投资3.5亿美元;对美国出行平台Lyft进行1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参与了对印度打车服务商Ola的最近一轮融资。

趋势展望和建议

(一)分享经济发展趋势

“烧钱”仍是分享平台构筑市场门槛的主要途径。我国分享经济起步较晚, 但在庞大资本催化和市场需求下,实现了高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从细分领域看, 金融借贷、交通出行等分享少数领域进入规范发展阶段,更多细分业态则刚刚起步,正逐渐向多样化和细分行业纵深演进。由于创新公司无先例可循,且找到成熟、稳定、规范的商业模式需要经过长期探索,因此短期来看,分享平台仍会主要采用“烧钱”方式构筑市场门槛、做大企业估值。endprint

部分领域扩张过快将导致企业合并并购事件增多。在自身尚未探索出合适盈利模式和竞争不充分情况下,初创企业往往通过资本加持来扩大市场布局。同时,为快速扩大用户规模和实现盈利,资本方也会督促同类企业合并,这易导致企业发展不可持续、生命周期缩短。当前,部分分享经济企业刚刚起步便盲目扩张, 预计未来企业合并并购案还将增多。比如分享单车刚刚起步,国内运营仅两年多,在自身造血不足且国内市场尚未稳定情况下便在国外布局,同一资本方主导的合并并购案将增多,可能导致该领域重演新美大、滴滴快滴并购事件。

地方政策差异性促进中型城市分享经济相对繁荣。当前, 国家和地方网约车相关规定已陆续施行,尽管各地方普遍支持网约车发展,但由于城市定位和发展基础不同,地方政策呈现较大差异性,网约车在大型人口密集型地区受到较大约束,而中小城市则能够给予宽松的发展环境。例如,网约车相关规定为城市和生活服务领域分享经济规范发展提供了样本, 在综合考量下, 贵州、浙江、重庆等都将大力促进分享经济发展,预计分享市场和资本投资将由沿海大城市、人流密集区向中型城市转移。例如,2016年进入我国的Car2go服务便选择从政策风险相对较小的重庆起步,目前重庆已有即行Car2go、环球车享EVCARD等多个共享汽车平台,共享汽车规模接近6000台。此外,除了支持分享业态发展,更有可能产生城市闲置资源的分享试点。

分享经济的“马太效应”将令平台服务更加集中。当前, 部分分享经济细分领域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分享平台和市场达到一定规模,用户习惯已经养成,品牌影响力也极大。同时,极具规模的分享平台具有显著“ 马太效应”, 平台服务更加集中,使得同行业同类平台进入构筑壁垒更高。如滴滴已占据我国90% 以上的出行领域分享经济市场,其他平台短时间内难以撼动其市场地位;Uber是美国典型的分享经济类雇主,仅此一家企业便可以占全美该类新兴产业的2/3,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将共同驱动分享经济新发展。随着VR、人工智能等技术和产品发展日趋成熟,未来新技术将逐渐发展成为各行业基础智能应用, 催生出更高效、更多样和创新性强的分享模式。人工智能技术已在物流仓储、知识内容分享等领域展开应用。同时,随着国内消费的升级和绿色消费的兴起,民众对分享服务和商品品质要求更高,可持续性使用消费取代一次性消费,“交换价值”正被协同共享中的“共享价值”取代。

更多领域涌现出的个人分享经济将触及市场边界。过去一年,分享经济的概念和模式得到广泛讨论,网约车是否全部属于分享经济范畴引起争议,分享单车重资产市场投放过量被陆续叫停,分享经济的边界开始模糊。随着平台的壮大和竞争的加剧,预计未来将有更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分享经济抵达市场边界,个人闲置分享活跃度下降,“专业”提供分享服務的人群增多,分享平台演变为个人专业工作平台。如行家在平台上出卖自己的业余时间,随着平台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行家加入平台,平台上出卖全职工作时间的行家增多,平台竞争加大,分享闲置时间的行家数量增长减缓或降低, 分享平台逐渐演变为新型的专业工作平台,跨出分享经济边界范畴。

自营模式仍将成为提高分享平台收入的重要补充。除资本支持外,大多分享平台通过交易抽成和广告实现营收,但单纯的分享交易量抽成盈利不足以支撑平台人工支出,自营业务成为提高平台收入、满足资本盈利要求的重要补充。未来,平台自营这一模式还将持续,真正有价值的分享模式还有待深入挖掘,其重点还在发展切实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分享经济。

非标准、定制化的分享模式将成为热点。对于劳动技能类分享经济来说,众多分享企业凭借提供一般化众包服务起家,通过满足市场对一般劳动技能的需求即可实现快速发展,但随着一般技术分享平台的增多, 平台之间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同时市场对更高级别、更专业的劳动技能众包服务需求增大,平台上浅层的、标准化的分享服务都将经受考验。为适应市场需求升级的趋势,高水平的、定制化分享服务将迎来巨大市场需求空间。

分享经济价值将在公共服务领域得到更大释放。当前,分享经济企业在医疗、教育领域布局加速,公共服务领域分享服务创新活跃。如医疗分享领域,药品配送、初级卫生保健咨询等服务已经初具规模,而互联网医院、医疗设备分享模式也开始涌现;教育分享领域,提供标准化线下课程资源的分享平台大规模崛起,而针对学生个人特点的个性化辅导和教师资源分享平台也开始涌现,部分企业也开始布局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教学科研资源分享服务。未来,分享平台还将倒逼公共领域行业壁垒降低,分享经济价值将在医疗、教育甚至政府部门间得到更大释放。

分享经济将加速倒逼更多领域健全管理制度。网约车、分享单车的繁荣同样带来城市治理难题,新业态、新事物带来监管挑战在所难免,制度的及时补位成为确保分享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未来,教育、医疗等专业领域分享业态将不断出现, 由于部分行业较为敏感,如医疗行业需要严格的资质把控、教学服务则需要高度标准化等,分享经济的加速发展,也将倒逼更多制度性规范及时补位。

(二)相关建议

引导建立开放共赢的分享平台规则。加强平台规则的可开放性和适用性研究,明确应该开放和接受监管的平台规则,对涉及商业机密的平台规则接受分级分类监管,保证涉及平台相关方利益规则的公开透明。加强分享经济平台规则的审核, 明确平台规则审核部门和职能,探索建立分享经济平台规则审核办法, 明确审核对象、审核内容、审核方法和备案申诉机制,促进分享平台生态良性发展。依托第三方机构加强已备案平台规则的研究,开展分享经济行业共性基础服务标准制定,充分吸纳分享经济企业意见,优化整个行业发展环境。

探索基于平台规则的分享经济市场治理模式。加强分享经济平台规则与互联网市场监管治理的相关关系研究, 明确宏观、微观环境下平台规则对政府市场监管、行业竞争秩序、用户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影响程度,为相关部门权衡分享经济监管尺度提供决策参考。以平台规则为纽带, 辅以明确的底限规则,构建政府部门监管、平台自我管制、平台交叉监管和平台用户监管相结合的协同治理机制,保障平台相关方权益。建立常态化的平台规则执行检查机制,创新执法检查模式,搭建相关部门和企业信息对接平台,明确定期上报事项,以大力执法保证规则的严格执行。

构建适度合理的分享平台责任承担机制。加强分享平台的权责一致性研究,明确“避风港规则”和“红旗规则”的适用边界和条件,引导平台企业制定合理的免责条款,平衡兼顾平台创新发展和惩治担责。探索研究平台责任分摊模式,构建基于平台经营者、平台交易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等平台相关受益者的责任共担机制,明确相关方应承担责任,不给平台企业增加负担。endprint

猜你喜欢
规则领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领域·对峙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