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修改

2018-01-31 08:40邓艳
考试周刊 2017年61期

摘 要:作文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生和老师都很头疼。一来学生写得很辛苦,二来老师的批改量很大,三来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提高也不明显。如何能让作文教学发挥出它本来的意义与效果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发现作文教学需要重视课前的阅读积累和多样的作文修改方式。

关键词:课内和课外阅读;作文点评;学生互评;征文比赛

首先,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课前的阅读积累。

一、 课内阅读是基础

我们的教科书中的文章可谓都是优美的文章,而文中的那些优美的词句、优美的语段经过岁月的积淀,值得学生去积累。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虽然手机看小说十分普及,但是他们的名句积累大部分来自于课本。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的阅读时,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要着重训练和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学会尝试使用类似的词语。讲近现代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我的母亲》《我的空中楼阁》《好雪片片》等文章时,课后要求背诵的段落是一定要背熟的。除此,我还会让学生讲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归纳起来,熟读背诵。我觉得怎样把课本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应用,而不是分析分析再分析,也是值得我们语文老师探究的问题。

二、 课外阅读是辅助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就积累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笔下就会生花。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先从课文相关进行推荐阅读书目,比如讲《合欢花》,我要求学生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讲《卖白菜》,我要求学生读莫言的《蛙》《檀香刑》;讲《林黛玉进贾府》,就要读《红楼梦》等。其次推荐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书籍,比如影视热门《琅琊榜》《左耳》《华胥引》等。然后,让学生来推荐阅读书籍给同学,上榜率最高的是《盗墓笔记》《鬼吹灯》《花火》系列等。最后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和摘抄,这些好句尽量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里。

然后,来谈谈如何进行多样的作文修改方式。

1. 老师修改作文,从小处着手改起。可以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也可以大到整句话的增删。不仅要从小处落笔。更重要的是要从大处着眼,统观全篇,看学生习作立意是否鲜明,情感是否表达到位,内涵是否高尚等。如果大的方向是不够好的,细节再精美也是无用的。老师的点评里指出这方面的是否饱满,是否缺失,才能指引学生在构思阶段就把握方向。教给学生眉批、侧批、总评的各种技巧,老师可以先给一个学生的习作进行示范性批改,然后把批改范文上传班级学习群里,学生可以根据这个格式进行批改。这样,以免学生的批改粗糙敷衍,学会批改作文的正确方式,也能帮助他们吸取前人之鉴,在作文写作时少犯错误。

2. 作文的修改不仅要进行自改,还要进行他改和互改。在这一方面,我进行了互改互评的探索,学生习作随机发放,自主的评估。首先教会学生批改作文的技巧,先对每一本习作进行错别字、病句方面的纠正,接下来对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特色、手法的运用、主题的表现等方面进行点评。最后拟一个分数(百分制),并且记得写上批改者的姓名。这样,如有疑问,作者和批改者可以交流答疑。我还要求在作文批改课上,每个同学批改至少三本以上,最后学委会登记统计。这样登记以免有些同学偷懒,在作文课上混时间。课下鼓励批改者和作者之间进行直接的交流,指出存在的问题,点评成功经验。而且作文好的同学的习作不仅被老师一人看到,也会被三位以上的同学看到。最后,每篇作文计算平均分,得分排名前五名的作文,会作为优秀习作粘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这种直接的刺激能够激发学生优质创作的动力,而非像以前的作文一样,随便写一篇来应付老师。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也广泛接受各方面的经验技巧,從而提高自身作文写作能力。

3. 更亲切的评语能拉近师生距离。评语,尽量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如:真实的事例、真挚的情感、精巧的构思、甚至准确用了一个成语,一个句子用了修辞手法都成为我表扬的原因。曾经我布置过一篇命题作文《遗失的美好》,一个男生写了坐在他前面的一个女生,语句幽默,活泼可爱的文笔刻画了那个女生的才气与迷糊。这篇文章因为是真人真事,也是才华的体现,我并没有因为其他特别的敏感而压制这篇文章,反而在评语里真诚的赞扬:“你的观察好仔细,文笔很细腻,小敏还真是如你笔下的样子,老师看了也觉得她很可爱。”然后那个学生以后的作文都很认真,两年后,他的作文水平一直保持较高水准,他也知道,语文老师是真心欣赏他的。对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也需委婉地指出,如:“语言是否平淡了些,各种修辞手法不太明显啊”,“文中所举的例子好像似曾相识啊,如果换一个小众的是否更让人眼前一亮。”在我的修改下,学生的改文往往更多进步,很多比前一篇好得不止一点点。

4.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征文比赛活动,也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加校内“青草的香味”写作社。借助“文明风采”比赛,校级各类母爱、感恩、爱国类主题征文比赛等来锻炼自己,检验自己。有了比赛和奖项的激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在收集资料,确定主题,草拟初稿,一次次的修改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得到提升。如果能够拿到奖项,学生都会增加自信心,也对写作更有兴趣了。

“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文教学也需要唤醒孩子内心的那个创作的小梦想,重拾写作的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再探索更有效的作文教学法。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评改举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13.

作者简介:邓艳,助讲,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