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的融合

2018-01-31 11:55刘军
考试周刊 2017年61期
关键词:专业课融合数学

摘 要:中等職业学校的教学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来组织实施的,将文化课教学融通于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教学,来实现技术性人才的培养。数学的教学工作,也要顺应专业课程与技能实训的实际需要,使数学技能恰当地融合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数学;专业课;融合

数学方法较之于数学内容在专业课中的应用显得更为重要一些。专业课的学习方法很依赖于数学,用数学密切配合专业课的教学,往往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应与专业课紧密结合来服务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进步。

一、 当前职业学校专业分类与教学特点

为了顺应市场需求,当前职业学校的专业种类设置繁多,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以理工科为主的技术类。如:机电、计算机、模具、建筑、数控等。这些专业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强调对图像的理解、掌握与应用。专业课程教学中常常需要分组教学,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其教学在组织实施上要有序、合理、明确。

音乐、舞蹈、美术为主要基础学科的艺术类。如:戏曲、服装设计、学前教育等。这些专业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为核心,教学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精准的语言表达、美学思维。

针对性强的服务类。如:餐饮、旅游、家政、空港等。这些专业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 数学知识对各专业的学习意义

首先,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使得学生在学会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目标的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正确地对学习的事物进行分类归纳、整合信息并提取出对学习目标有用的信息。技术类较强的专业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凸显出对这种思维的需求。

其次,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数学中的美,在灵活多变的图形里得以呈现,在巧妙流畅的逻辑推理中得以呈现,在严谨精准的数学建模中得以呈现……学生通过观察一些美丽的数学图形,了解一些数学家的历史和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掌握一些严密的数学推理,熟练一些艰难的数学运算,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

再次,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哲学道理。学习数学知识的最大目标,是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来呈现我们所认知的客观世界,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哲学思维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 不同专业的数学知识体系

各专业应以各自专业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应本专业的数学知识体系。

以理工科为主的技术类。因计算、图形和推理等方面能力的需求,数学教学内容可着重强调简单的函数知识、常用的几何知识、基础的方程思维以及规范的集合思想。音乐、舞蹈、美术为主要基础学科的艺术类。此类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数学基础知识薄弱,而且很多数学知识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用处很少。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介绍一些数学的发展史,一些几何图形的规律,数学与美学的直观联系(如对称,黄金分割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之美。这样的数学知识更能够让该专业的学生接受。

针对性强的服务类。很多数学知识在该类专业学习上似乎不大需要,数学教学工作也很难开展。因此,此类专业的数学知识应予以删减,结合其未来工作中一些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如概率,优化等)、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数学所能体现的哲学思想等,来进行数学的教学工作。

四、 开展数学与专业课综合教研活动,合理安排学校课程体系

在融合数学课与专业课的问题上,数学课与专业课的教学研究活动可以共同开展,彼此增进交流。数学教师应及时地了解专业课学习所需的数学内容与程度,在数学教学中以专业课程为背景,选编一些与专业相关或相近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专业课教师也应多采用数学教材中好的思想与方法,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

学校对每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进行精心的论证和严谨的安排,要统筹协调好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与师资之间、课程与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要对数学与学习各专业知识的作用程度、效果进行仔细研究,要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

五、 对就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为了健全符合专业特色的数学课程,学校应对就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所需知识的要求。在建立了庞大的调查数据基础上,再按不同专业的数据信息,进行专业课程和数学课程设置,使设置的专业课程和数学课程能更好地应用于就业学生的工作岗位,更好地促进就业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阮佩文.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的应用性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2]李广全.数学(职业模块 工科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编委会.数学(职业模块)服务类[M].陕西: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4]高职数学教材编写组.技术数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刘军,安徽省淮南市职业教育中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课融合数学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