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职业院校德育课程教学模式浅析

2018-01-31 14:39曾丽
考试周刊 2017年61期
关键词:德育课职业院校信息技术

摘 要:本文通过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讲授型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活动情境,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教学模式;通过网络环境开展小组讨论式协作教学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职业院校德育课程可以采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职业院校;德育课;教学模式

一、 引言

德育课是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得以开展和实施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所有专业学生都必修的文化基础课,其目的是要强化与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其思想觉悟的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进而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全面发展。然而,就德育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低下较为普遍,使得德育课程的实效性低下,成了大多数德育教师“头痛”的事情。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职业院校德育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契机,将德育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够为德育课程改革起到重要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因此,作为德育课教师来说,应该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重视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使德育课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视野,激发创造力与潜能。

二、 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职业院校德育课堂采取的多数都是讲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形式单一,教师最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就是通过课堂讲解、板书以及简单的电教媒体,学生被动吸收,效果十分的不好。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媒体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微课,录制一些较短的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实现德育课程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德育课的理论课程体系实现了向教学实践体系的转化,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使得理论的魅力得以展示,也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兴趣,让学生面对较为枯燥抽象的理论时不再感到厌烦,进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例如,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中的某些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把要讲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提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所要讲解的内容,同时带着问题听课,这样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三、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活动情境,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教学模式

就学生而言,其道德品质构建的过程实际上使其思想、政治以及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不断提升的过程,是知、情、意、行几个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结果。在此过程当中,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成为德育活动的追,进而在此过程中对社会有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不断地将道德规范等内外成道德情感,外显为道德行为,从而构建良好的道德体系。而作为职业院校的德育课程来说,其终极的目的就要实现这育人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的提升道德水平。然而,就过去的职业院校德育课的教学模式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学生在德育活动当中的作用进行了忽视,对其所具有的独特性、差异性以及发展的潜力等方面忽视,在德育教学的方法、途径以及内容选取上都未能对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对于社会发展以及时代特点也没有及时的关注。大多数时候,在德育課堂上,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则成了课堂教学当中的“听众”或是“观众”。教学的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和听众的角色。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机械的进行表演,使得教学的效果和实际的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基于生活实际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下进行角色扮演,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其积极性、创造性以及自觉性等进行启发与挖掘,基于学生的情感、意志以及兴趣和理想需要,给学生创设道德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使其在实践当中强化道德认知、提升道德发展水平。

四、 通过网络环境开展小组讨论式协作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我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在教育教学领域同样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实施教学。在职业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网络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基于网络资源实施分组教学,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论坛、泛雅课程、超星学习通或是其他网络互动平台让各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完成网上作业等。基于网络环境开展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是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实施的基础,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共的体验式学习,重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将问题提出——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体验验证——概括结论——巩固总结提高作为基本的教学步骤,给学生创设充足的网络资源,营造较为宽松的教学环境,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由于网络资源具有内容更新较快、信息容量较大等特点,能够让学生结合学习的目标对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自主筛选,从而使其视野得以拓宽。 同时,通过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让不同小组对分工非常的明确,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教学的参与度,并防止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在网络中迷失自我,让沉闷的德育课堂变成和谐的宽松的有声课堂,进而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五、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职业院校的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德育教学模式创新增添了新的活力。作为德育教师来说,应该基于信息技术的大环境,对各种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做到德育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极大的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的热情,进而提升德育课程教学教学的提升,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南永新.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整合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2]胡秀平.信息技术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整合研究[D].河北大学,2012.

[3]武立栋,钮小静,徐君姬.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院校法律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6,(9上).

作者简介:曾丽,江苏省南京商业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课职业院校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