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学习真正发生

2018-01-31 14:42张丽华
考试周刊 2017年61期
关键词:真实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学习为核心,让学生有效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在探索简便计算过程中,学生去观察、思考、比较、感悟让课堂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真实;有效;真正发生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八册P57例2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并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 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如何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报数游戏:老师报一个数,你报的数要跟我的数凑成100。

[设计意图:“凑整百游戏”为新知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自主探究例题。

1. 出示例2:

先列式: 29+46+54,再尝试计算。

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算的?

组长收集小组内不同的计算方法,比较哪种简便?为什么?

[设计意图: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在学习任务的指导下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本课始终创设适合学生进行数学化活动的具体情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学习为核心,让学生有效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2. 别的小组还有补充吗?

[设计意图: “还有补充吗?”“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有什么和大家分享的?”……这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出”而不是“堵塞”学生的真实想法,给各种基于思考的观点与想法提供碰撞的机会。]

3. 回顾、板书简便计算的过程。

为什么可以先计算46+54呢?(明确应用的运算律。)

[设计意图:比较、择优后追问:哪种简便?为什么可以先计算46+54呢?经过这一系列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进行简便计算是应用运算律的结果,体会运算律的价值所在。]

4. 揭示课题:《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5. 像老师这样,把思考的过程在学习单上补充出来。

[设计意图:在学习单上再现思考过程,复习、巩固新知。]

三、 当堂检测一。

先简便计算,再小组交流:计算时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86+(14+79) 18+(159+82) 47+58+42+33

先按要求完成,再请小组上来汇报。

做完这组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应用运算律将能凑整的先算,就能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听讲、做题、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对话……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让课堂学习真正发生。]

四、 快速抢答。

1. 我校阳光大课间给孩子们发放沙包。一年级144个,二年级87个,三年级113个。三个年级一共发放了( )个沙包。

2. 我校为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添置体育器材。买了79个篮球,59个足球和21个排球。这三种球一共买了( )个。

3. 我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评比设了4种奖品。选购( )商品刚好能凑成300元。

①155元 ②164元 ③68元 ④45元 ⑤32元

静等几分钟(问没思考出来的学生):你感觉第3题怎么样?(复杂)

(问快速思考出来的学生)这么复杂的题目,你怎么这么快就思考出来了?

看,这么复杂的题目,应用“凑整”,咱们都能快速口答了,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在实际应用中,在等待中,在快慢对比中,在相互倾听中,更充分体会到观察数特点的必要性和运算律的价值……]

4. 468+103

这儿的整百在哪儿? 板书简便计算的过程:468+100+3,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设计意图:运算律逆向运用难度较大,此题引起思维的“堵塞”。“这儿的整百在哪儿?”,启发性的问题把课堂引向更深层,在思维碰撞中,学生自己得出“分”产生“整百”。让课堂中的学习真正发生!]

五、 当堂检测二:127+302;305+467。

[设计意图:接近整百的数在题中或前或后,题型有变化,巩固新知,且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好习惯,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六、 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全课小结不仅让学生回顾、梳理新知,而且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七、 回顧延伸。

1. 联系一到四年级及后面应用加法运算律的典型例子。

[设计意图:在旧知的回顾和后续新知的延伸中,体会加法运算律运用范围的广泛性和数学知识的连贯性。]

2. 思维拓展:

1+2+3+4+5+6+7+8+9

1+2+3+4+5+…+96+97+98+99

[设计意图:由单纯的计算(“动手”)转向更为深入的思考(“动脑”),学生在探索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感悟到“计算也需要审题”,体会运算律的价值。]

3. 介绍高斯:

[设计意图:联系数学家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的兴趣。]

作者简介:张丽华,江苏省扬中市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真实
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究
教学的自然回归
论现代的“看客”问题
论现代的“看客”问题
新形势下新闻舆论监督相关问题浅析
巴赞电影理论对“真实”的澄明与立义
卡拉瓦乔《纸牌作弊者》戏剧性的真实瞬间
如何提高中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