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2018-01-31 14:45林文兰
考试周刊 2017年61期
关键词:教学素养个人修养

摘 要:初中历史课面临的困境:教材太骨感,教师不作为,学生太功利。常态历史课应从抓住课魂,整合教材,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学生主导教师主体意识;加强教师个人修养等方面入手,力求改变现状。

关键词:历史困境;教学素养;个人修养

很多时候,教学是一场单恋,你一往情深,学生一脸漠然;更多时候,教学是一场苦恋,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但是,作为几十年一线教师的我,始终相信:教学也可以是你情我愿的热恋。关键在于你的魅力指数如何?下面就如何上好初中历史常态课谈几点感想:

一、 一声叹息——初中历史课的无奈

1. 教材太骨感

歷史本该由生动的故事、鲜活的细节组成,然而教材完全剥离了历史原有的灵性。抽去了故事、细节的历史,枯燥无味,味同蜡嚼,尤其是初三世界史。初中生本就对世界史比较陌生,教材内容要囊括世界古代史到近代史到现代史的整个发展脉络,所以九年级的教材只有“骨架”没有“血肉”。

2. 教师不作为

历史教师一般课务较重,甚至跨头教学。为了应付教学任务的完成,为了尽可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基本上采用读教材,划重点,做练习这种白开水式的教学法,美其名曰:高效教学。这是教学中的“潜规则”:公开课时八仙过海,凤姐变范爷;平时上课只需“清汤寡水”。

3. 学生太功利

初中学生本该是求知欲、探求欲最强的花季少年,但现在学生的关注点是:分数、分数、分数。在学生眼里,历史满分只有50分,所以历史课不重要,平时可以不听,只要考试前去背书就行。他们不在乎你的课是否有趣,只在意是否有用。

二、 做更好的你——教师的教学素养

既然改变不了世界,就只能“进化”自己:

1. 抓住课魂,整合教材

初中历史教材特别是初一的古代史,线索过多、知识点过杂而具体内容只是蜻蜓点水。以2016人教版七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为例:此课从唐朝建立到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开元盛世,前后共五页,有关三位盛世皇帝分别介绍了盛世表现和原因,知识点非常多,三位皇帝的措施分别讲述,只有理论没有实例,盛世表现理论性更强,初一学生很难理解。结合课标和教纲,我把这课的主题定为“执政为民,勇于进取”,分两条线索:惠民措施、创新措施,把三位皇帝的共同措施和不同措施分别罗列出来,讲述盛世表现时从现在的社会现状入手,从政治、经济、人民生活三方面观察,学生非常容易就记住了。

2. 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1)理论性强的概念故事化:

七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最后一段内容是“重文轻武政策”,理论性强,语言表述繁琐。我在讲述这个内容时先带领同学们复习“安史之乱”“陈桥兵变”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唐朝以来武将专权导致的后果,接着设问:军权对于赵匡胤来说:几多欢喜几多愁,他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看《相关史事》里的“杯酒释兵权”的小故事,接着联系教材中关于“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这样,通过小故事、前后知识点串联、比较法等手段,把“重文轻武政策”的前世今生都交代了,学生岂能不理解?

(2)复杂的“内容”情境化:

九下第二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课介绍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理解起来非常有难度。在讲“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时我设置了一个场景:1921年过年时伊万老爷爷很高兴,因为他可以把自家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去卖掉,然后帮小孙子去买玩具了,但去年过年时他却啥也没买给孙子,为啥?通过对比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就理清啦。在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之一:优先发展重工业轻视农业和轻工业”时,我展示了一幅漫画:一位名叫“苏联”的跛脚老人,一个大粗腿,另一个腿却是芦柴棒。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也就深刻了解了这一弊端。

3. 把课堂还给学生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横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悟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条横幅生动表达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主体的要求。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课堂我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讲到七下第三单元《明朝的统治》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材要求学生通过了解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这块内容理论性强,学生难以理解。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我事先给同学们布置了任务,让他们按照这部分内容自己设计编排一个小短剧,内容不限,可以反映加强中央集权、锦衣卫设立、八股取士等内容,但是有个基本要求:在表演小短剧的时候要能够让其他的同学找出短剧中包含哪些内容,并且你对这个措施的态度也能反映出来。

三、 “风景这边独好”——魅力教师的基本素养

1. “一蓑烟雨任平生”——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有思想会使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有思想,使我们保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有思想会使我们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他理解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懂得教育最忌讳急功近利。他知道教育是慢的事业,需要专注的关切,需要持久的耐心。

2. “一身诗意千寻瀑”——做一个有文学底蕴的老师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诗词中丰盈着灵性、充满着人文情怀,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缓缓地走进你我的心底,流淌在血液里。“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平时积累,方能在课堂上驾轻就熟。当然,诗词的艺术性和文学性特征使得它区别于准确的史料,所以在运用诗词时要合理、合情,避免生拉硬拽。

3.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做一个语言表达力强的老师

历史知识的古今中外、人物事件、政治经济、文化传承等等,可谓丰富至极,这都要求历史教师具有较强的情感理解能力与表现力。历史教师高尚激越的感情,妙趣横生的语言,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学生的人格,而且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历史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我追崇的语言境界:以相声的方式说历史,把历史故事当单口相声说!

现代社会,倡导绿色,追求原汁原味——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用心用情做好你自己,常态课同样可以魅力四射: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作者简介:林文兰,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素养个人修养
领导力视域下中学校长担当精神的探讨
如何提升随迁子女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教学效率角度分析英语教师角色的重要性
优化课堂教学艺术,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读书目的与方法探析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素养提升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