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洒满留守儿童的心灵

2018-01-31 16:46何健华
考试周刊 2017年61期
关键词:儿童家长同学

摘 要:每一名儿童都是祖国的花朵,留守儿童更是祖国娇嫩的花朵。我们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爱与关怀,让他们在祖国的怀抱里健康成长。

关键词: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015年8月31日,带着各级领导的谆谆嘱托,我怀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奔赴梅州市五华县塘湖学校支教的路途。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回首过去有笑、有泪、有苦、有甜。下面是我在该校的具体行为。

一、 了解情况

我虚心走访了上一年教过他们的老师及学校领导后得到了这样的信息:班里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在家里都是祖辈带的;很多同学上学的路程比较远而且山路难行进而产生厌学情绪;现在的五年级两个班是由原来的四年级的三个班合拼而成,刚巧原来三个班里比较顽皮的同学都分到我所在的班上;同学们都“欺负”我是外地人不懂他们的语言,“外地姜不辣”。

二、 建表立册

通过向学生调查,班上56人中父母都外出工作的有45人,父或母外出工作的有5 人,父母都在家的只有6人。根据这些信息我为他们建立专门档案——留守学生花名册,登记好留守學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长姓名、家长工作地址、家长联系电话、代理监护人姓名及住址、联系电话等,同时还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以全面掌握每位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档案建立好后我马上利用放晚学后到学校附近、星期六、星期日就到山里的孩子家里家访,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祖辈都不会说普通话,我也听不懂客家话,我只有带着班长充当我的“翻译”,骑着自行车穿街过巷、攀山越岭,遇到泥泞的山路我只有肩托自行车手拉我那个“翻译”学生,一家一户的走。三个星期不到的时间,在第五周前50位留守学生都普访了一遍,通过家访我掌握了他们的第一手资料,并把得到的信息分门别类写进他们各自的档案,他们大多数都有以下情况:

(一) 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成绩较差。由于监护人往往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受祖辈文化水平和教育理念所限,他们没有能力恰当地辅导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监护人要么考虑到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对孩子言听计从,过于溺爱;要么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致使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情感缺失,心智不健全。由于在情感上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沟通,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由于缺乏有效和及时的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容易受社会上负面事物的影响,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例如:沉迷网络游戏,流连在外彻夜不归,学抽烟,学喝酒等。

(三) 生存条件不容乐观。由于得不到父母的呵护照料,部分留守儿童生活得不到保障,饮食难以保障,饱一顿饿一顿,营养方面跟不上五年级学生生理准备发育的阶段需要。卫生条件差,很多学生三四天不换衣服,一两个星期不洗澡是常事。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有些学生上学进出的山路荒无人烟等。

结合实际,我想只有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灵世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才有效,否则,任何努力都只能是南辕北辙。

三、 制定措施

针对留守儿童自我约束管理能力较差的问题,开展一系列自主教育活动:

自主规划——留守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确定发展目标,写出简单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并把它抄写在语文书的扉页,或向班、小组同学公布,或装入成长记录袋。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发展意识。

自律承诺——留守学生与班主任签订自律承诺书(我利用班会课搞了个签约仪式),找出自己最突出的缺点,承诺限期改正,并写明改正缺点的具体措施、具体时间接受集体监督,以实现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自我评价——我帮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省,与学校、家长、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对照,通过日记、班会课、“自我体检”等方式来调控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管理。反思是对自身行为进行校正的最好的方式,况且日记、“自我体检”也是老师和学生进行深度对话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好,益处是很大的。

四、 身体力行

我认为老师说再多,都不及亲自到他们身边,在他们生活中给予老师的爱来的重要。

我有意识地利用星期六早上十点左右的时间到学生家里家访,聊一下就到煮午饭时间了,客家人热情好客总是要留我吃饭,我也老实不客气,但我向学生的爷爷奶奶提了一个条件:饭菜的准备、善后工作全部让我和学生完成,爷爷奶奶带着疑惑答应了。我和学生动手准备了,刚开始学生还有点拘谨,做着做着,学生的话匣就打开了,说了很多平时在学校没有说的话。吃完饭我坚持和学生一起收拾碗筷,然后又和他一起把剩菜剩饭拿到后院喂鸡。一切都完成了,刚坐下喝了一杯学生泡的茶,我一眼瞟见墙角的一堆学生的衣服还没洗,就马上和学生挑着水桶来到房前的水井边把衣服洗干净,然后一起晾晒。通过这次家访这个学生在校表现简直是脱胎换骨,思想觉悟提高了,学习认真了,成绩进步了。他在同学们那里说:老师一点都不像课堂上的严肃,私底下好风趣幽默,好像我的大哥哥;老师一点都不“高、大、上”会煮饭、洗碗、喂鸡、洗衣服。他这样一说把我和同学们心灵上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看着这个办法行之有效,我就依样画葫芦,差不多每个星期六都到学生们家里“蹭饭”。这个办法也屡试不爽,我通过这样特别方式家访的学生都无一例外的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广大教师尤其是山区教师的不懈努力,我相信有国家、社会、学校的关心和支持留守儿童问题一定能得到完满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邹学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J].好家长,2016(39).

[2]侯得才,徐菊兰.浅析贫困县小规模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新校园(阅读),2016(11).

作者简介:何健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大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儿童家长同学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