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型的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培养发散思维

2018-01-31 06:41杨燕燕
考试周刊 2017年103期
关键词:数学方法发散思维

摘 要:解决物理问题不一定全是用物理方法,思维发散,采用数学方法解决,是对数学知识的迁移,也是两种学科知识的融合,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方法;物理问题;发散思维

在求解物理问题过程中如果能与数学知识进行灵活整合,充分发挥数学的作用,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找到相应的数学规律,数学思维也能解决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采用数学方法表现为:学会根据数学方法采用例如数学函数知识、图像法等,通过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推导得出物理结论,并能直观表达分析。常用的数学方法有微元法、估算法、函数法、数列法等。解决物理问题不一定全是用物理方法,思维发散,采用数学方法解决,是对数学知识的迁移,也是两种学科知识的融合,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以将采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用以下流程表示:实际问题抽象概括找到数学规律,推理演算到数学模型的解,还原说明到实际问题的解。

微元法是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微元法”是将复杂的物理过程分割成微小的过程,即微小的元素,又都遵循相同的数学物理规律,使之可以化曲为直,使变量或难以确定的量成为常量、容易确定的量。使用微元法解决一部分物理问题能够简化物理模型,对所学所知规律进行再思考和再联系,可提高物理问题解决的发散思维。

比如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在定义瞬时速度时采用的方法就是极限法,当时间趋近于无限小,趋近于0时,求得的平均速度就可以当成是瞬时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利用图像的微元法定义的。

一、 微元法思维的运用

在香港本节的教材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将纸条裁成许多相同宽度的长方形,然后往梯形上贴,学生会发现,长方形宽度越小,分割的越多,整体面积越接近于梯形面积。根据微元法探究出的结论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位移对应着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之间包围的梯形面积。该方法解放了学生的思维,学会从数学层面去解决物理实际问题,从图像上解决“位移”和“面积”的关系,提高了物理问题解决的速度和准确性。这样的定义采用了数学方法,是思维充分发散的结果,是创造性的体现,物理规律可以从数学方法得到,发散思维得到了提升。

古时,微元法已有采用。“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数学家刘徽首创了“割圆术”,他计算得出圆内接正192边形的周长,得到了圆周率的近似值(3.1416)。

例题1 求解一质点从实心长方体的A点沿着表面运动到对角点B,此过程的位移大小和最短路程。长方体的三条边长分别为a、b、c(a>b>c)。

[点评]该题实际是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需要学生联想到数学问题,将长方体上下两个面展开画一条直线。最近距离也就是路程的概念,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求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从新的角度思考,训练了发散思维。

二、 函数思维的运用

在中学物理中常用的数学方法有均值不等式、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导数、因式分解、三角函数、有关圆的知识、数形结合思想等中学数学知识。

例题2 某一质点的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规律是x=-3t2+3(m),沿y轴做直线运动,t的单位为秒。关于该质点的运动,正确的是( )

A. 质点一直向y轴的正方向运动

B. 质点从y轴坐标O点开始运动

C. 在最初的1 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是0 m,位移的方向与y轴的正方向相反

D. 在最初的2 s內,质点的位移是2 m

本题采用的方法是利用二次函数,画出抛物线开口向下的图线,找出对称轴和y轴交点,利用公式,找到对称轴,对称轴右边是递减函数,所以选择C。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常常涉及数学函数问题,如果学生能发散思维,问题解决将会更为准确、迅速。

例题3 整个空间为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固定一个开口向下半径是R光滑半球,放置于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P,电荷量是+q,使该球在球面上做水平匀速圆周运动,圆心为O′。圆周上任一点到球心O的连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0<θ<π/2)。令小球能够在该圆周上运动,求小球运动的速率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的极值。重力加速度取g。

[函数图像分析]通过已知条件可画出运动示意图,该小球在球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为O′。分析出P处受到重力、洛伦兹力和支持力分别为mg、f=qvB、N。其中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f,方向指向O′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列出关系式两个方向上满足:Ncosθ-mg=0向心力公式f-Nsinθ=mv2/Rsinθ从而球在球面上的速度v2-qBRsinθv/m+qRsin2θ/cosθ=0如果小球在球面上运动,速度肯定为有实数解,Δ=qBRsinθvm-4gRsin2θcosθ≥0,得解:B≥2mqgRcosθ。所以此时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最小值是:Bmin=2mqgRcosθ,该小球此时的速度大小是:v=gRcosθsinθ。

点评:本题根据数学典型的二次函数y=ax2+bx+c如果a>0,x=-b/2a时,y有最小值,为ymin=(4ac-b2)/4a;如果a<0,-b/2a时,y有极大值,为ymax=(4ac-b2)/4a。

注释:本题是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在解物理题中的应用。物理解题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一思想,有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物理问题过渡到数学问题,是对思维的较高要求。

无论是采用数形结合、函数法还是微元法等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都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同时具备清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师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性,学生在以后的问题中会更为主动的采用数学方法,并且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和快乐,发散思维随之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德虎.数学物理方法简介[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8.

作者简介:

杨燕燕,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文枢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方法发散思维
数学方法在化学平衡学习中的重要应用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月牙肋岔管展开图的数学方法解析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论简单估算数量级的数学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方法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