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出版的“双效合一”

2018-01-31 11:30董丽娟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董丽娟

摘 要:图书是兼具商品和文化双重属性的特殊产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图书双重属性的市场体现。出版社追求经济效益是符合市场规律且合法的行为,也是维持自身经营的必然行为,但出版业作为特殊经济实体,绝不能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自身的社会责任。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关键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效合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11B-0013-02

在我国出版行业中,“两个效益”的统一问题并不算是一个新课题,许多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探讨,然而对于如何真正做到“两个效益”相统一,如何引导全国出版企业走上科学、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仍然需要我们进行认真思考。本文将尝试从如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图书质量的监督机制

图书质量体现的不仅仅是图书自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还体现着出版社的经营理念和责任担当,其不仅仅关系到图书及出版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高与统一,还关系到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优秀的出版物,对于传播和积累先进文化、养人心志和育人情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图书出版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应当且必须把内容质量与文化品质置于首位。但是,出版社要在轉企改制的浪潮中保障出版质量,还需要国家、社会和出版社共同做出努力。

(一)国家要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与行政监管机制

长期以来,市场上那些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跟风炒作、盗版侵权的图书出版行为屡禁不止,对此,国家要继续完善出版法律制度体系,对于丧失政治立场、失守文化阵地的出版物、出版社要进行严厉打击,不但要在违法成本上给予震慑,还要在出版资质的审核上建立警告、停业整顿、强制退出等处罚措施。法律的约束与处罚是必要的,但行政监管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在我国,新闻出版总署是监管图书出版的最高机构,但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制约,其对图书质量的检查面较小, 检查频度也较低。在出版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国家应该建立专门的出版物质量检查机构,并督促地方图书出版管理机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督职能,进而形成一个完善、有效的图书质量行政监督体系。

(二)让社会监督更有热度

社会监督大体包括舆论监督和市场监督两个方面。在舆论监督方面,具体可采用创办报刊图书专版、网络图书专栏,及时对低质量出版物进行曝光和批评,但与此同时,要让法律发挥作用,让舆论监督真正找到“保护伞”, 真正发挥“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作用,以提高出版物质量、净化出版物市场的作用。市场监督实际上也可视作消费者监督。目前,对于一些劣质图书,读者并没有一个合适的渠道进行投诉或举报,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为劣质图书流入并占有市场提供了可乘之机。所以,国家应当对此加以规范和监督,为读者建立一条畅通无阻的投诉渠道, 使其在图书质量保障中发挥独有的作用。

(三)完善出版社自身的监督机制

国家、政府及社会的监督虽然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图书质量的提高最终还是要靠出版企业自身来完成。

1.选题论证制度是保障图书出版质量的第一道关卡。《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明确要求出版社要坚持选题论证制度,并指出:“选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图书质量,也影响出版社的整体水平。出版社要对选题进行多方面的考察,既要从微观上论证选题的可行性,又要从宏观上考虑各类选题的合理结构。” 也就是说,选题论证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实现选题的优化,因为选题优化既是对图书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等进行完善提高的过程,也是对图书产品群体进行甄别筛选、去粗取精的过程,其可以使图书出版质量实现良性循环。目前,有些出版社成立了选题论证和审批委员会,由社领导、编辑室主任、资深编辑、发行部和出版部主任等组成,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选题论证会议,就选题的方向、思路和品牌效应进行充分的论证。这是好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但是,选题论证体系的建立,还应当包括科学的选题预测机制,譬如说,图书需求预测,包括图书需求最低点和市场需求潜量的预测;图书销售预测,包括图书销售量和图书销售寿命的预测;图书成本预测,即以本社的管理费用、印刷费用、销售费用等为依据,对图书成本进行测算;图书赢利预测,即根据该选题预测的销售数额和成本数额等,预测其赢利数额等。在选题实施的过程中,局部的变动是难免的,但是,选题的总体目标、整体结构和基本要求是不可随意更改的。这就需要监督,且这项工作可由总编室承担。在选题论证时,总编室对于选题论证的情况和选题通过的条件等应作详细的记录;选题通过后,总编室应对其实施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保证所实施的选题与论证通过的选题基本一致。

2.严格执行印前质量检查制度。

印前质量审查是在图书付印出版之前对书稿进行再次检查,其对于完善成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质检方应根据书稿内容的难易、复杂程度来确定抽检范围,对于出版社投资出版的精品图书和政治敏感性较强的图书要进行全面检查,可安排多个经验丰富、编校知识扎实的质检人员分别进行检查,最后汇总检查结果并下发给编辑,对于有异议的地方,编辑可进行书面申辩。当前,许多出版社都已建立了印前质量检查制度,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编辑对印前检查存在抵触情绪,认为其有损自身名誉;另一方面,质检人员的配置不足且水平有限,难以发现书稿中出现的知识性、政治性错误。所以,出版社要帮助编辑正确认识印前质检的用意所在,引导编辑和质检人员统一认识,共同铸建图书质量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火墙:出版社要保证数量充足的质检人员,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的质检队伍。同时,出版社也应强化每一位员工的责任意识,在全社形成为读者、社会提供优秀精神产品的文化担当意识。

二、图书出版的激励机制

出版企业具有传播和积累先进文化,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然而,既为企业,便无可避免地要追求经济效益,否则企业自身的经营也会陷入困境。因此,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并将社会效益置于首位,需要国家在财政上有所保障,让出版企业有合理的收入。当然,企业优化自身经营管理机制也至关重要。

(一)国家要建立出版财政保障机制

首先,对于社会效益突出的出版项目,国家要加大扶持力度,且要有效落实在资金帮扶上,从而让项目有执行下去的动力。其次,国家要进一步扩大出版业发展专项基金的规模,设立新闻出版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并努力探索以政府为主导、动员民间参与的新型新闻出版产业投融资模式。第三,国家应多设置一些出版奖项,提高奖励力度,扩大奖励范围,这不仅于经济上是一种扶持,更对提高出版行业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自费图书出版这一领域,建议国家建立相应的奖励补贴制度,这对繁荣国家的图书出版业,提高图书出版质量,鼓励作者创作高质量的产品都有积极作用。国家可成立自费图书质量审查小组,每年筛选出若干部优秀作品作为奖励对象。資金补贴的方式可以是国家直接将资金拨付给承接出版该书的书商,也可以由国家买断作者的几年版权,交由有关书商出版。这样,国家奖励补贴的自费图书发行后,如果盈利较大,国家可参与适当的利益分红,以收回一定的投资,然后入归国库。

(二)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目前,出版业并不是吸引优秀人才的行业。要扭转这种局势,出版业就要在企业文化和用人机制上有所改善,即通过企业文化和用人机制的有机结合,增强员工的组织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因此,出版社不仅要适当提高员工的薪酬待遇,还要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晋升路径和发展方向上给予引导和帮助,尽可能地为其提供更宽广的发展空间:要摒弃过去事业单位体制下子承父业、论资排辈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尊重人才,尝试实行职称的评聘分开机制,如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等创新做法,以此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再者,出版社还应制定一套系统科学且严密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第一,出版社要对不同种类的图书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施以不同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特别是对于还不成熟的数字出版来说,不能以纸质图书出版的经济指标作标准,而是要建立以数字出版项目数量、质量、发展周期和经济效益等为要素的综合考评指标体系,各出版单位共享出版资源、分享发展成果的分配机制。第二,要在企业内部设立不同的奖励项目,完善相应的评奖标准,进一步提高奖励力度,并采取多种形式表彰、推广先进典型。

另外,书业项目合伙人制也值得尝试。所谓“项目合伙人制”,是指组建一支跨出版社、跨公司、跨行业的项目组,由各方发挥自身优势,对某一项目共同进行运作,通过项目合同明确项目牵头人、合作执行人的责任权利。

三、创新机制

目前,文化产业的创新与融合方式大体来说有两种。一种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同类文化产业内部的融合,即所谓的数字化创新发展模式。另一种是不同类文化产业相融合,从而形成新兴的文化产业。

在新的经济形态之下,出版业必须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与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才能适应市场发展,满足群众需求。近些年来,“互联网+”已成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其也将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而对于出版业而言,“互联网+”可以使全行业的出版数据信息实现融通共享,特别是对出版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此外,出版社要转变经营理念,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来创建崭新的互动出版模式。例如,从选题策划到内容撰写、排版设计,再到图书名称的确定,都可以通过网上讨论这样一个集思广益的方式来完成,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关注点来引导图书出版方向。

还有,出版业要加强与其他文化产业的融合,改变原有的运作模式,不要仅仅把目光局限在图书产品的制作上,还要紧跟形势,树立起自己的原创品牌,并打破产业边界,积极主动地融合影视、动漫、旅游、网络游戏、餐饮娱乐等临近文化产业的文化、技术、资本等要素,让图书产品与其他文化产品相互借力发展,最终形成共同繁荣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周全.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争创双效益期刊[J].编辑之友,2004,(1).

[2]杨发.办好社科类期刊必须坚持双效益原则[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9,(6).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好刊社会效益高
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钱学森图书馆建馆四年注重社会效益
对提高煤矿经济效益措施的探讨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