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长城的守护者

2018-02-01 19:59
南方周末 2018-02-01
关键词:城砖烽火台长城

觅晋(视觉中国) 发自山西忻州

“我死后,你把我埋在这烽火台下。死了我也要看守长城。”2017年10月28日,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许家湾村,60岁的农民高政清交待儿子高凤鸣。

这座全国最大的明长城烽火台就矗立在高政清家的责任田里,而他更大的责任是看守60里明长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行走在长城沿线,用脚步丈量历史,用手中的笔书写偏关长城历史以及沿线的文化、风土人情。“我是个小人物,但心里有割舍不下的家国情怀。”高政清说,“古代戍边将士身披甲胄,这件印着‘长城保护四个字的外套就是我的盔甲。”

历经风雨侵蚀、人为损坏,“九窑十八洞”遗址矗立无言,高政清触摸墙体的手却在颤抖。九窑十八洞是长城上十分壮观的军事堡垒之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和个人都没有保护长城的意识,纷纷扒城砖,搬回去盖学校、碹窑洞,甚至垒猪圈。”高政清哽咽着说,“现在一想起来就心痛。如果时光能倒流,我愿意拿性命去保护它。”上世纪八十年代,高政清开始自发研究和保护长城。2013年,他正式成为长城保护员。

高政清所在的偏关县曾经位于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激烈碰撞的前沿。明代,蒙古各部频繁袭扰王朝北部边境,当时长城设九边重镇防守,其中山西镇就驻防偏头关。古人有诗赞曰:“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偏关保留着北齐至明代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城多处,被称为“中国长城博物馆”。

猜你喜欢
城砖烽火台长城
小微博物馆的探索与实践
长夜
首山烽火台,迟暮的美人云鬓散落
砖头也能变粮食
淋巴结:身体健康的“烽火台”
登长城
我轻轻地抚摸古老的城砖
我爱多姿多彩的长城
长城,长城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