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汽车中国变数

2018-02-01 14:15路梦怡江央索珍
财经国家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撤资本田东风

路梦怡++江央索珍

东本还是那个东本,广本还是那个广本,只是“本田中国两兄弟”各有算盘。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正式进入了新的竞争时代,而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不久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官网上发布了一则名为《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10%股权》的产权项目信息公告,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这则公告显示,东风汽车从即日起至2018年1月29日在上海联交所网站挂牌出售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本田汽车中国”)10%股权,挂牌价为9487.009万元。

与此同时,本田汽车中国的其他几家股东——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本田技研中国”)、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均拟转让其所持有的全部股权,所持比例分别为55%、10%、25%。

目前,以上所有股权转让尚未进入实质性转让阶段,不过从此前广汽的一系列动作来看,转让对象已经基本确定为广汽本田。

好好的“本田中国两兄弟”,如今本田汽车中国的现有股东全面撤资,广本接手,本田在中国这一大家子都打的什么算盘?

东风本田还在

从上海联交所公布的标的企业股份结构中可以看到,东风所持有的本田汽车中国的全部股份就是10%,将这10%拿出来交易,这是打算全盘退出了。

消息一出,随即引起了网民的热议,很多人说,东风从本田中国撤资,以后是不是没有东风本田了?本田中国两兄弟要散伙了?

其实,种种担心目前还是多余的,因为很多人把“本田汽车中国”跟“本田技研中国”弄混淆了,甚至进而把这两者与东风本田相混淆。

东风全面撤资的公司是本田汽车中国,这是一家整车制造出口公司,2003年9月8日,由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本土集团)、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立。它主要负责进口车销售,包括出口JAZZ、FIT、ACCORD、CITY等车型到欧洲、加拿大。

而普通消费者平常所说的本田中国,实际上是本田技研中国,这家公司为本田集团在中国的分支,专门负责本田集团涉外、知识产权、车型引入等业务。东本、广本引入销售的本田车型,主要与这家公司相关。

而东风本田则是东风集团和本田集团的合资公司,正如广汽本田是广汽集团和本田集团的合资公司一样。所以,此番东风从本田汽车中国的撤资,并不会影响到东风本田。东本还是那个东本。

那么,东风撒手后,为什么会是广本来接手?这还得从去年12月广汽的公告说起。

2017年12月16日,广汽就已经正式审议通过了《关于转让本田(中国)25%股权及广汽本田收购重组本田(中国)方案的议案》,批准广本收购本田汽车中国100%股权。

与此同时,广汽发公告称,将公司所持有的本田汽车中国25%股权通过公开市场对外转让,挂牌转让底价约为2.32亿元,而转让对象就是广本。

有不少业内人士分析,不光是广汽要把本田汽车中国的股份交给广本,从当前形势看,其他几家股东的股权,也有很大概率会由广本全盘接手,广本会成为全面控股本田中国的最终赢家。

广本的“小算盘”

广本能得到诸位股东的信任,离不开其出色的市场表现。

从广本的最新产销数据可看到,2017年全年广本累计终端销量达到730633辆,同比增长达10.8%,超额完成全年销量目标。

在具体车型方面,广本旗下雅阁、缤智以及飞度等车型总销量均超过10万辆,其中雅阁更是成为中国市场第一款突破200万辆销售成绩的日系中级车。

而蒸蒸日上的广本,愿意接手本田汽车中国,业内一说是为了扩充产能。

虽然广本2017年成绩很不错,但是大销量也带来了产能不足的问题。目前广本有三条生产线,年产能60万辆。其中第一条生产线位于黄埔厂区,设计产能为24万辆;第二条和第三条生产线位于增城工厂,现有产能分别为24万辆、12万辆。

按照规划,就算第三生产线未来增加12万辆产能,也达到24万的标准,三条线总计72万辆。对比2017年超73万辆的销量来说,仍然不够用,更不用说实现广本2020年产销百万的目标了。

本田汽车中国位于广州出口加工区内的整车生产线,一直也是交给广本负责生产出口车型,一旦广本接手,不需要大改动,就可以直接使用投入生产,解燃眉之急。

除了增加产能,也有分析认为,广本愿意接手,也是看重本田汽车中国的出口业务,借后者的海外渠道,拓展广本的海外市场。

其实,不管是扩充产能也好,拓展海外市场也好,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广本需要缓解来自内外部的压力。

内部,广汽近年来大动作不断,势要提高自己在国内几大车企中的地位,广本作为广汽的一份子,由上而下传导的压力,自然不小。

外部,则主要是东本的竞争。虽说广本是本田在中国的“长子”,但东本的追赶势头很凶猛。广本需要找到更多增量来应对兄弟的竞争。

东本的明智选择

不过,东本就没有产能不足的情况?就没有竞争压力吗?把进口车生产线和渠道全部给“大哥”,本田没考虑过东本的感受?

从销量看,东本的产能压力并不比广本小。

东本刚刚公布的2017年成绩单显示,公司全年终端销量达727025辆,同比增长25.3%,实现了零库存,可谓是去年车市低增长下的大赢家,与广本的差距也仅有3608辆。

但东本目前的产能只有51.2万辆,相比广本缺口更大,远无法满足目前的销量需求。

不过,2017年10月份有消息称,神龙汽车二工厂或将转手东风本田,用来解决东本的产能问题。资料显示,这家工厂年产能在15万辆以上,是PSA集团全球的样板工厂。而且,这家工厂位于武汉,相比本田汽车中国的广州工厂,地理位置优势更明显。

当然,除了产能问题有解,东风撤资还是与本田汽车中国自身经营不善更相关。

据资料显示,本田汽车中国年产能在5万辆,它原本的计划是要充分利用本田汽车在中国本土的零部件供应链及廉价的劳动力,从而以更经济的方式直接向欧洲市场销售车型。

不过,从欧洲汽车制造协会的数据来看,本田汽车在欧洲市场并没有很吃香:今年1~11月份本田汽车在欧洲市场销量为13.09万辆,同比下降11.9%,市场份额也下降到0.9%。

海外市场不佳,以出口作为本职的本田汽车中国,业绩也好不到哪里去。东风转让股权的公告上显示,本田汽车中国2016年的營业收入为2.573亿元,净利润为1364万元。

长期持有本田汽车中国的股份,却没有多少盈利,这对于东风而言,形同鸡肋,而如果出售所持股份,还将获得当初投资10倍以上的回报。如此看来,撒手或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endprint

猜你喜欢
撤资本田东风
等闲识得东风面
广汽本田型格INTEGRA
东风Honda第十一代思域
东风日产轩逸e-Power
理性看待李嘉诚的“撤资”
对外资银行撤资问题的研究
在华日企正常撤资原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