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2018-02-01 18:56曾彬
山东青年 2017年10期
关键词:艰苦奋斗井冈山精神现实意义

曾彬

摘要:井冈山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岁月里前赴后继铸就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也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热血铸造的井冈山精神,是推动我们工作前进的动力,弘扬传承井冈山精神,在新时期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艰苦奋斗;信念;现实意义

井冈山,在中国革命斗争中浓墨重彩,举足轻重。这里被誉为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新道路;在这里,凝聚了井冈山精神并激励和鼓舞后来者前赴后继[1]。

五天时间里,从踏循革命先烈的足迹到亲身体会革命家身先士卒的革命气概;从参观龙潭红军洞、小井红军烈士遗址、三湾改编旧址到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再到瞻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从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到24字井冈山精神……这片红色热土,一次又一次带给我们每一个人震撼、启迪和思考。在井冈山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没有那一段前赴后继艰苦斗争的峥嵘岁月,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中国革命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尤为艰难。当时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物质匮乏,缺医少药,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党和红军领导人没有被困难吓倒,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自己动手挑粮、种菜、挖草药、编草鞋、熬硝盐、办军械厂,克服种种困难艰险,打破重重包围封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直至夺取胜利。

崎岖不平的朱毛挑粮小道,只有半米宽,全长3.1公里,垂直高度有600米,从海拔800米到1300米。在重走朱毛挑粮小道中,我们沿着窄窄的羊肠小道一级一级往上爬。在肩不挑手不提的情况下,不少人都觉得很吃力,大家纷纷感叹当年红军的不容易。红军身挑重担,走在泥泞不堪的陡峭小山路上,他们的辛苦可想而知。朱德军长年过四十,还坚持亲自挑一担一百多斤粮,并留下“朱德的扁担”的美谈。在朱毛亲自带领下,红军靠着肩挑背驼硬是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井冈山,解决了关乎军队生死存亡的给养问题。“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会剿匪”,这段历史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高风亮节。“挑粮小道的满头大汗,胜过教科书上的千千万万”,这绝不是在公园踏青,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明知山不易,偏向山上行”的豪迈,仿佛我们已经是当年的红军战士中的一员。尽管大家都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但最终都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坚持下来了。

在参观井冈山小井村红军医院旧址时,一座平平常常,毫不张扬的土包让我们久久驻足。墓碑上镌刻的“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11个大字时刻提醒着来往的人,这里长眠着一位红军战士。从曾志墓放眼望去,是她生前工作战斗过的红军医院以及在这里惨遭敌人杀害的130多名战友的集体墓穴。许多人只知道曾志是陶铸的夫人,却很少知道在井冈山斗争的峥嵘岁月里,她是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女红军;纵有千般不舍,为了革命她将出生不久的儿子送了人;身为高官,却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干了一辈子护林员;她魂牵井冈,去世前就立下遗嘱,要将自己的骨灰埋在井冈山的一棵小树下,为小树做肥料……多少年过去了,那个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孩已经一头白发,这位拥有无私胸怀的伟大女性和母亲依然让我们动容。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当年这些革命先烈纵使经历了无数艰苦卓绝的岁月,仍然矢志不渝、坚守信念?是什么力量激励着当年这些革命先烈虽经历了惨烈悲壮的战争,依然孜孜不倦、探寻中国解放之路?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吟诵着毛泽东同志《西江月·井冈山》,耳边似乎又响起炮火轰隆声,又看到那些一个倒下去另一个又站起来的红军战士,我突然意识到,他们依靠的正是永不褪色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实事求是、勇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艰苦奋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依靠群众、无私奉献是井冈山精神在人生价值观和道德情操上的具体体现。

硝烟已逝,精神永存,作为我党革命斗争历史的宝贵财富,24字井冈山精神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第一、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革命如大浪淘沙,只有无数坚定者的坚持才能有伟大的成功。曾经有一位哲学家这样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理想信念,是一个组织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在任何时候,坚定的信念都是我们战胜困难、昂首向前的精神支柱。如今虽然没有了战争的硝烟,但各种问题和诱惑仍然摆在党的面前,作为党员,一定要做一名信念坚定的“红砖块”。只有我们内心充实,永远坚定自己的希望和信念,工作中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攻坚克难的勇气,烦恼和困难才不会难倒我们。

第二、坚持艰苦奋斗作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的传家宝,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同志在1928年写给中共中央报告即著名的《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到: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是一律两角,四角即是一律四角。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么人。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在根据地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精神,绝大多数红军战士对清苦生活表示理解。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同时也是对党员长期的实践要求。新时期下,一如既往地坚持勤俭节约,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攀比不浪费不讲排场,有助于遏制奢靡享乐之风,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素养,汇聚正能量。我们要从工作上、生活上、学习上树立忧患意识,勇于战胜困难、应对挑战,迎难而上,励精图治。

第三、坚持实事求是。以毛泽东、朱德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井冈山实际出发,也从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形势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成功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事求是,既要讲实事,又要讲实践,更要注重“求”、注重“是”。实事求是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提升过程。实际工作中,只有与时俱进,不断了解实际、逐步掌握实情,不做粗枝大叶的表面调查文章,真正掌握客观实际中的“实事”,才能使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客观实际,才能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

第四、坚持大胆创新。当年毛泽东同志敢为天下先,审时度势,

放弃攻打长沙的“城市中心论”模式,带着队伍上井冈山,中国才有了正确的革命道路。新时期,我们讲求开拓创新,还要解决想不想、敢不敢、能不能的问题,不能因循守旧,沉醉于成功经验,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要树立更高的标杆,主动创新,敢于创新,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克服原有的思维定式,摒弃落后、保守、封闭、狭隘的观念,换个角度分析问题,不断探索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让创新成为一种意识、一种责任、一种境界。

每个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都不想庸庸碌碌,都想获得成功和幸福。工作是人生的试金石,也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井冈之行,是一场心灵洗礼,井冈山必将成为一种象征一种信仰牢牢印记在我的心中。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努力工作,少说空话,多做实事,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和荣誉,在工作中体现人生价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把井冈山精神内化成自己行动的指南,做井冈山精神坚定的信仰者、积极的传承者,忠诚的实践者,在工作中秉承井冈山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学院教材编写委员会.学习井冈山[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绵阳 621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艰苦奋斗井冈山精神现实意义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奉献精神研究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