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DSA设备的综合效益分析

2018-02-01 05:21黄健美
财会学习 2018年34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黄健美

摘要:通过对A公立医院新增的 DSA设备进行综合效益分析,探讨大型医疗设备DSA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借此抛砖引玉提出采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综合效益评价,促进公立医院合理、高效地使用大型医疗设备。

关键词:DSA设备;本量利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普遍存在重投入轻效益的现象,对医疗设备的购置论证更多的关注学科发展、科研要求、技术更新等社会效益方面的评价,缺乏对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在医改新形势下,医院内部运营管理模式发生了改变,医院及业务科室也逐渐开始关注资产的经济运营效益。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财务管理,能够实现医疗设备的高效管理,从而成就高效的医院资产运营。

通过对A公立医院新增的DSA设备进行综合效益分析,借此抛砖引玉提出采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综合效益评价,促进公立医院合理、高效地使用大型医疗设备。

一、分析对象与研究方法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简称DSA,是采用数字减影技术,为各种血管介入治疗提供技术支持。DSA设备主要应用于冠心病、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DSA设备购置成本和维保费用高昂,无论是投资决策还是日常的使用管理,都需要进行科学地效益评价。

本研究以A公立医院2015-2017年的DSA设备相关的经济运行数据为基础,采用本量利分析等项目投资决策方法对新增DSA设备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地为医疗设备的绩效评价和医院今后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二、研究结果

(一)A公立医院现有DSA设备情况

A公立医院导管室现有3套DSA设备,其中于2016年5月新购置一套DSA设备(价值925万元)。自投入使用后,导管室的手术台数相应增加了3181台,科室业务收入也相应增加。(見表1)

(二)新增DSA设备的经济效益分析

1.导管室DSA设备相关运行支出

根据导管室DSA设备运行成本的实际情况和各类支出的经济性质,按照成本形态分为固定支出和变动支出。其中固定支出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维保费及人员支出;变动支出主要包括绩效工资、水电费等其他费用及供应室分摊的费用。其中单位变动支出为每台手术分摊的变动支出。

表2中新增的DSA设备按使用年限5年计提折旧,年折旧费为185万元(925万/5);该DSA设备质保期1年,三年维保费234万,年均维保费为78万元(234万/3)。其他数据采用加权平均法,由2016年-2017年实际数据测算取得。

2.新增DSA设备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2016-2017年的收支及工作量数据,采用本量利分析等项目投资决策方法,选取盈亏平衡点手术台数、设备投资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三个指标,对该DSA设备的经济效益及实际运行状态作出评价。

(1)盈亏平衡点手术台数

盈亏平衡点手术台数=年固定支出/单位边际贡献,其中单位边际贡献等于台均收费水平减去单位变动支出。

如表2,新增DSA设备的盈亏平衡手术台数为923台,即为避免发生设备投资亏损每年必须达到的最低手术台数为923台。而新增的DSA设备所带来的实际年总手术台数为1912台,远高于盈亏平衡手术台数。

(2)设备投资收益率

设备投资收益率=年收支结余/设备投资原值*100%=303.61/925*100%= 32.82%。

该DSA设备年投资收益率折算成月均投资收益率为2.74%。据相关资料,大型医疗设备利润率可转化为设备运行状态[1]。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该DSA设备投资收益率2.74%,定为二级(收益率2%-8%),运行状态良好。

(3)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设备投资原值/年收支结余=925/303.61=3.05年。

如表2所示,新增的DSA系统的年收支结余为303.61万元,投资回收期为3.05年,表明该设备投资的回收状况较好。

(三)新增DSA设备的社会效益分析

随着医学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病人对各类创伤小、疗效快、快捷高效的诊疗技术的需要不断增多。为满足病人的医疗服务需求,新增数字减影血管照影(DSA)设备不仅能提高医院的综合诊断水平和临床科研实力,也能为广大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医疗诊断环境,使病人享受到低创伤、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此外,随着医改的推进,公立医院更加关注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DSA设备的引进必然会提高医疗业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住院天数、床位周转率、患者满意度等与科室绩效考核相关的非财务评价指标也相应得到改善,从而引导科室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而非单纯依靠创收来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

三、结论及建议

效益评价是公立医院资产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综合效益评价,能够促进医疗设备的高效管理,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从而成就高效的医院资产运营。

为了能够更全面、精确地评价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建议医院采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同时,公立医院还应强化医疗设备效益责任挂钩制度,提高相关人员责任意识,对已购置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及效能分析,以提高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戴文娟,丁旭辉,汤建凤,宋玉秀.医院成本核算下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效益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1 (04).

[2]董兆华,王蓬勃,孙春堂,董艺丹,张春霞.医疗设备成本管理与效益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 (06):110-112.

[3]刘佳佳,朱奇,张新荣.医院成本控制下医疗设备购置与使用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取得效果[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 (04):161-164.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医学学术期刊在媒介传播生态系统中的发展研究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图书馆财务管理与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电厂燃煤管理方法探讨
论财务管理的目标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