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跨期决策行为

2018-02-02 22:07尹述飞李添胡雪
决策与信息 2018年2期
关键词:老龄化

尹述飞+李添+胡雪

[摘 要] 跨期决策是指个体对在不同时间点发生的交易进行选择与评估的过程。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快,政府等重要决策部门的主要决策权也出现老龄化趋势,因此,跨期决策的老龄化问题受到了各个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是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Laura Carstensen教授提出的动机毕生发展理论。该理论将人的社会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追求知识相关的目标,另一类是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目标。在日常生活中,两种社会目标相互竞争,更为重要的社会目标决定着人的行为;而时间知觉在社会目标的权衡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关键词] 老龄化;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未来时间知觉;跨期决策;决策心理

[中图分类号] C9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2-0068-08

一、问题提出

跨期决策是继风险决策之后决策领域研究的新热點,它是指个体对在不同时间点发生的交易进行选择与评估的过程[1]。决策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对社会经济建设有直接意义。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政府等重要决策部门的主要决策权也出现“老龄化”趋势,这就需要考察:伴随年龄增长,个体能否依然明智地决策?

研究发现,老年人在进行跨期决策的过程中,会做出与年轻人不同的选择。然而,老年人在跨期决策过程中到底是倾向于立即获得较小的收益还是愿意等待一段时间以获得较大的收益,目前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2]。生物学因素、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等都会对老年人的跨期选择产生影响 [3] 。本文以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为基础,探讨未来时间知觉和情绪对老年人跨期决策的影响。

二、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一)社会情绪选择理论简介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Laura Carstensen教授提出的动机毕生发展理论。此理论是在三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假设一,社会互动是社会生存的核心;假设二,人们根据自己预期的目标来实施行为;假设三,由于人们会同时拥有多重目标,那么目标的选择会优先于行为的产生。该理论有两个核心概念,一个是社会目标,一个是时间知觉。人的社会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追求知识相关的目标,另一类是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目标。在日常生活中,两种社会目标相互竞争,更为重要的社会目标决定着行为的产生。时间知觉在社会目标的权衡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4]。

(二)老年人的积极效应

研究者最开始从记忆和注意领域着手对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进行验证,发现老年人在记忆和注意加工过程中的积极效应十分显著 [5]。老年人的积极效应,是指老年人在认知加工过程当中,相对于消极刺激,对积极刺激表现出更多偏好的一种年龄相关的趋势[6]。Mather & Carstensen用点探测任务来考察不同年龄个体对伤心、生气或幸福等面部表情的注意和记忆成绩。结果发现,在注意任务中,老年人对中性脸的反应速度会快于消极情绪脸,而年轻人却不会呈现出这种偏好;在记忆任务中,老年人对积极情绪脸的记忆会优于消极情绪脸的记忆 [5]。然而在认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老年人这种积极效应便会消失,也就是说认知资源会对老年人的积极效应产生影响[6]。老年人认知衰退的程度往往也会对情绪调节产生影响,认知能力下降越少,情绪调节方面也越好[7]。

为什么老年人会表现出积极效应?有的研究认为,老年人偏好积极信息,是由于“杏仁核”的老化,由此导致对消极信息的加工更加困难[6]。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老年人“杏仁核”的受损程度较小,老年人忽略消极刺激并不是“杏仁核”功能老化的结果[7],而是老年人以往经验降低了“杏仁核”对消极情绪刺激的反应导致的[8]。还有研究认为老年人大脑加工有两条不同的认知路径,一条路径中的处理加工能力下降,而另一条关于判断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路径却保持相对完整[9]。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由于时间知觉的不同,不同年龄个体两种社会目标的权重会发生变化[4]。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社会目标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与追求知识相关的社会目标的重要性则会下降[10]。时间知觉不仅在社会目标的权衡和行为执行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还会影响老年人高级的认知操作——跨期决策 [11]。

三、跨期决策的老龄化

(一)跨期决策定义与研究范式

跨期决策是指个体对于在不同时间点发生交易进行选择与评估,从而做出自己的决定的过程[1]。例如,烟民是选择继续吸烟还是为了将来的身体健康选择戒烟;在思考是否参加一项投资理财业务时,是选择眼下消费的快乐,还是放在理财机构以换取将来更大的收益等。

跨期决策的研究范式包括评估任务、定价任务、匹配任务和选择任务等[1]。评估任务和定价任务只能大约估计被试者对结果的偏好,所以在实际研究中并不常用;选择任务和匹配任务则应用更为广泛。在匹配任务中,被试者通过填空使得跨期选择的两个数量相等。例如,现在的100元等于一年之后的多少钱。而选择任务则是让被试者在小的即刻的收益和大的较远的收益中间进行选择 [3]。

(二)老年人的跨期决策

老年人需要做许多关于未来的决定:医疗保健、退休计划等。研究跨期决策的重要模型之一为贴现效用(discounted-utility)模型,该模型的核心假设是所有隐藏于跨期选择当中的不同动机,都可以被提炼成为一个简单的参数——贴现率[1]。贴现率又称为折现率,是指今后收到或者支付的款项折算为现在的利率。贴现率越高,说明未来风险越大,更加重视眼前的收益。

目前关于跨期决策老龄化的研究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有些研究发现,在跨期选择过程中,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而言,会更倾向于等待一段时间而获得未来更大的收益 [2]。比如,Read & Read选取了年龄在19-89岁的123名被试进行分析发现,老年人的贴现率高于年轻人,而中年人的贴现率最低 [12]。有些研究结果却恰恰相反 [13]。还有研究发现,在跨期选择中,老年人和年轻人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14]。endprint

四、未来时间知觉和情绪对老年人跨期决策的影响

关于老年人在跨期选择中贴现率是否高于年轻人,前人研究还没达成完全统一的意见。但是,大部分研究者均认为老年人在跨期决策上的表现不同于年轻人。随增龄所发生的血清素和脑功能的改变 [15],认知资源的下降[21],身体健康状况变差等多种因素均可能影响老年人在跨期决策上的表现。比如,研究发现,在面对收益时,身体不健康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立即获得更小的利益[16]。这可能是由于身体不健康的老年人知觉到未来时间有限,更关注当前情感满足。接下来,我们会从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出发,深入探讨时间知觉和情绪对老年人跨期决策的影响。

(一)未来时间知觉的作用

根据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在进行跨期决策时,老年人会更关注当下,选择立即获得较小的收益;而年轻人则会更多考虑未来,更愿意等待更大的收益。相对于年轻人而言,老年人将未来描述为更加有限。老年人无意识的时间监控系統和生活中发生的诸如孩子结婚、朋友去世等事件会促使他们意识到所剩余的时间逐渐缩短 [4]。决策者本身在时间知觉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动机状态和目标状态的差异会对决策任务的完成产生影响 [17]。那么时间知觉上的差异会对人们跨期选择的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从社会情绪选择理论的角度来看,未来时间知觉是否有限,会影响人们社会目标的选择。与年轻人不同,老年人知觉到未来的时间更加有限,从而追求的社会目标是让当前的情境最优化,即获得情绪上的幸福感 [18]。因此更加注重与情绪相关的社会目标,相对于从未来的消费中获得情绪上的满足,他们更希望立即获得快乐 [19];他们偏爱可以短期实现的目标,也更加专注于当下 [20]。

Fung和Carstensen的研究曾被广泛用来作为支持以上观点的实验证据。实验使用的材料是针对同一产品设计的两个不同版本的广告语。第一个版本是富含情绪意义的广告语;第二个版本是与未来获得成功相关的广告语。被试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组。主试者让实验组被试者想象场景A:“你在休息时看到了一些杂志,其中两本杂志用不同的方式对同一种产品做了广告,你看看自己更喜欢哪一种广告?”同时,主试者让对照组被试者想象场景B:“医生上周告诉你他研发出了一种新药,这种药可以延长20年寿命。今天你在休息时看到了一些杂志,其中两本杂志用不同的方式对同一种产品做了广告,你看看自己更喜欢哪一种广告?”结果发现,老年人更偏好关注现在的广告,而年轻人则没有表现出这种偏好;而且,通过让老年人想象拥有延长寿命的药物来扩展其时间知觉后,对于广告偏好的年龄差异消失了。这个研究表明,时间知觉会影响个体对信息的评估,当知觉到未来时间更多之后,老年人便不再局限于获得当前的较小收益了 [21]。

(二)情绪的作用

根据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年轻人知觉到未来的时间很充裕,与知识相关的社会目标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可以以损失情感方面的目标作为代价;而老年人知觉到未来的时间变得有限,则会更多追求与情感相关的社会目标 [4],相对于为了广阔的未来而做准备,更愿意将立即获得情绪上的幸福感作为优先选项[20]。这一推论得到了一些研究结果的支持:比如,Read 等发现,老年人的贴现率要显著高于年轻人[12]。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总体情绪体验更积极, 情绪状态更稳定,而且往往更加注重情绪调节, 将调节情绪状态看得比知识获得等目标更为重要[20]。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个体会表现出积极情绪偏差,即在情绪调节上会倾向于将积极情绪最优化,消极情绪最小化[9]。老年人的积极情绪偏差会使他们对负性情绪的敏感性降低;而且,与年轻人相比, 老年人更加倾向于规避损失, 从而规避负性情绪。

老年人的积极情绪偏差可能导致其在跨期决策过程中对积极信息更加偏爱,从而影响其信息加工过程。老年人为了增加情感上的满足感,会减少决策过程中的消极情绪而对积极决策相关的信息更敏感[17]。Mather &Carstensen研究发现,老年人在任务中回忆的积极信息数量确实要显著高于年轻人 [7]。另外,伴随增龄所发生的认知功能下降,会促使老年人更倾向于利用情绪信息进行决策,以此来降低决策难度。因此,老年人特有的情绪特征和情绪调节策略会对其跨期决策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三)当前研究的争议与不足

根据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在跨期决策的过程中,老年人会由于更关注当下情感上的满足,而选择立即获得较小的收益。但也有研究者发现了不一致的结果。Lockenhoff的研究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对于相同时间长度,个体主观知觉到的时间会变短,对于既定未来事件,老年人可能知觉到时间更为接近;同时,老年人很好的情感预见能力以及“未来快感缺失”现象的减少,使其在跨期决策过程中更可能等待一段时间来获取更大的收益 [18]。还有研究认为,老年人的“晶体智力”弥补了“流体智力”的不足,使其在跨期决策上的表现与年轻人没有差异[22]。

不同的研究之所以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跨期选择的对象不同,可能影响跨期决策行为。Jimura让老年人和年轻人分别参与两个相同的跨期选择任务。一个任务是让被试者在立即获得较小的金钱回报和延期获得较大的金钱回报之间进行选择,另一个任务是让被试者在立即获得一小杯他们喜爱的果汁和延迟获得一大杯他们喜爱的果汁之间进行选择。结果发现,以果汁作为决策对象时,老年人和年轻人没有显著差异;而以金钱作为决策对象时,年轻人的贴现率却高于老年人[2]。

被试者的收入差异也可能影响跨期决策行为。研究发现,有相似收入水平的个体延期回报贴现率相似;而年龄段相同但经济地位不同的个体,其跨期折扣贴现率却存在差异。特别是低收入的老年人,其贴现率远高于高收入群体;但是在高收入群体中贴现率却不存在年龄差异[23]。而很多研究在选择被试者时,却没有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16]endprint

另外,涉及到金錢的跨期选择研究中,金钱数额的设置和等待时间的设置也会影响研究结果。在不同研究中,金钱的设置从少于10美金到1800美金之间不等,等待时间的设置也存在巨大差异,而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跨期决策的结果[24]。因此,未来迫切需要设计严谨、控制严格的研究来考察老年人的跨期决策行为。

五、结语与展望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对于理解老年人的跨期决策行为有重要意义,未来时间知觉和情绪调节等因素在老年人的跨期决策行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不足之处,需要未来研究的进一步探讨。

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情感相关的社会目标会越来越敏感。但是关于时间知觉是否是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却没有得到系统的检验。除了时间知觉伴随年龄发生的变化,其他认知能力的衰退同样会起到这样的作用。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系统地操纵时间知觉,或者至少将被试者自我报告的时间知觉作为一个协变量来进行评估[18]。

第二,随着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跨期决策的老龄化问题受到了各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并没有研究者直接以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为理论基础,从未来时间知觉和情绪调节的角度对跨期决策的老龄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根据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我们了解到未来时间知觉和情绪调节策略确实会对老年人的跨期决策过程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未来时间知觉和情绪到底是如何对老年人的跨期决策产生影响的,以及这种影响的脑神经环路是什么,这些问题还需要未来研究的进一步探讨。

第三,老年人的积极情绪偏差会影响其跨期决策行为。老年人在跨期决策过程中对积极信息更加偏爱,这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其信息加工过程;而伴随增龄所发生的认知功能下降,又可能促使老年人更倾向于利用情绪信息进行信息加工。也就是说,老年人的情绪和认知功能均会对其跨期决策行为产生影响。但这两种因素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即作用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这两种因素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等,目前还知之甚少。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老年人的情绪和认知影响跨期决策的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要在对相关因素进行更好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未来时间知觉和情绪等因素在老年人的跨期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这不仅能为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提供实证证据支持,而且能为帮助老年人做出更理性的决策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关于老龄化、老龄社会的人文科研成果,将有助于为老年工作的决策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S Frederick, G Loewenstein, & T ODonoghue. Time discounting and time preference: 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2,(2).

[2]K Jimura, J Myerson, J Hilgard,J Keighley, TS Braver, & L Green. Domain independence and stability in young and older adults' discounting of delayed rewards. Behavioural processes, 2001,(3).

[3]CE Lockenhoff, T O'Donoghue, D Dunning. Age differences in temporal discounting: the role of dispositional affect and anticipated emotions. Psychology and Aging, 2011,(2).

[4]LL Carstensen, DM Isaacowitz, ST Charles. Taking time seriously: a theory of 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9, (3).

[5]M Mather, LL Carstensen. aging and attentional biases for emotional faces. 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 2003, (5).

[6]AE Reed, LL Carstensen. The th-eory behind the age-related positivity effect.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2.

[7]M Mather, LL Carstensen. Aging and motivated cognition: the positivity effect in attention and memory.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05,(10).

[8]KN Ochsner, RD Ray, JC Cooper, et al. For better or for worse:neural systems supporting the congitive down- and up-regulation of nega-tive emotion. Neuroimage, 2004.

[9]LL Carstensen, JA Mikel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emotion and cognition: aging and the positivity effect. 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 2005,(3).endprint

[10]SJ Barber, PC Opitz, B Martins, M Sakaki,M Mather,. Thinking about a limited future evchances the positivity of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 recall: support for 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 Memory & Cognition, 2016,(6).

[11]陶安琪, 刘金平, & 冯廷勇. 时间洞察力对跨期选择偏好的预测[J]. 心理科学, 2015, (2).

[12]D Read, NL Read. Time Discoun-ting over the Lifespa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2004,(1).

[13]SM Albert, J Duffy. Differences in risk aversion between young and older Adults. Neurosci Neuroecon, 2012,(1).

[14]GR Samanez-Larkin, R Mata, PT Radu, IC Ballard, LL Carstensen, SM McClure. Age differences in striatal delay sensitivity during intertemporal choice in healthy adults.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s, 2011.

[15]TM Lee, AW Leung, PT Fox,JH Gao, CC Chan.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neural activities during risk taking as revealed by functional MRI. Soc Cogn Affect Neurosci, 2008,(1).

[16]K Halfmann, W Hedgcock, NL D-enburg.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discounting future gains and losse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Psychology and Economics, 2013, (1).

[17]邢 采, 蔡嘉杰, 王文君, & 孙健敏.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决策判断. 心理研究, 2013,(3).

[18]CE Lockenhoff. Age, time, and de-cision making: from processing speed to global time horizon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2011,(1).

[19]LL Liu, XJ Chen, JF Cui, J Wang, YB Zhang, DL Neumann, . . . RC Chan. Age differences in delay discounting in Chinese adul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6.

[20]LL Carstensen. The influence of a sense of time on human development. Science, 2006,(5782).

[21]HH Fung, LL Carstensen. Sending

memorable message to the old:age differences in preferences and memory for advertisem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3,(1).

[22]Y Li, M Baldassi, EJ Johnson, EU Weber. Complementary cognitive capabilities, economic decision m-aking, and aging. Psychology and Aging, 2013,(3).

[23]L Green, J Myerson, D Lichtman, S Rosen, A Fry. Temporal discounting in choice between delayed rewards:the role of age and income. Psychology and Aging, 1996,(1).

[24]KT Lim, R Yu. Aging and wisdom: age-related changes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cision making.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2015.

[責任编辑:邹立鸣]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龄化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全国深度老龄化省(市)增至7个
健康月历
浅析女性老年人活动状况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杭州民营养老机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应对养老金缺口的对策
太极养生在老年人群中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韩国将成为第二大老龄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