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吧!拖延症

2018-02-02 00:29黄子颖
求学·理科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期限事情习惯

黄子颖

前段时间,有一个名叫“拖延症之歌”的国外视频,在微博上不断地被转发,歌词中提到了很多有关“拖延症”的事例:“明天就要交作业了,不急,刷刷微博再说”“还有功课没复习,先打局游戏吧”……视频内容幽默有趣,反映了真实生活中人们做事拖延的现象,让众多网友都大呼“躺枪”。对于“拖延症”这个词,全球的年轻人似乎都能产生共鸣。由此看来,“拖延症”是一种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并且让许多人绞尽脑汁都解决不了的“流行病”。

在“拖延症”这个问题上,我也算是个“老病患”了,在高中的时候,每天晚上写作业前,我总要先看一会儿电视,不知不觉,作业就会写到很晚,直到眼皮快撑不住了,才勉强把作业写完,最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去睡觉。我的父母对这种事视若无睹,我也就养成了习惯。在我的成长轨迹中,我除了做事拖拉,还没有时间概念,常常到了最后期限也交不上作业,嘴上尽是“马上就好”的说辞。

上了大学之后,我便有了更多可以拖延的时间。老师布置的很多作业我都是熬夜甚至是通宵才完成的,如此完成的作業质量差不说,熬夜也给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更可怕的是,“拖延症”的危害在短时间内看不出来,但它会像慢性病一样,一点一点地拖垮人的身体和意志。

【洞察:识破“拖延症”】

在不同时期,“拖延症”有不同程度的病征。比如,当接到一个任务时,“拖延症”初期患者可能会以比较重视的态度着手一些准备工作,而剩下的工作则留到最后再完成。“拖延症”中期患者在了解任务量之后,计算了一下自己能拖几天,就安心地把任务搁置一旁。对于“拖延症”晚期患者来说,根本不管这个任务难或不难,一律拖到最后一天,甚至是最后一刻才执行。简单来说,“拖延症”晚期患者的潜意识已经把拖延当成习惯。那么,“拖延症”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相信大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在接到一个任务之后,你看似早早地迈出了第一步,但还是在接近最后期限的时候,发现自己其实什么也没做。有时候,这个结果可能出于无意。比如说,当你要用电脑查找资料时,突然有一条微博或信息弹出,深深地吸引了你,不知不觉你就浪费掉一整天的时间。

还有一种情况是,你明明知道最后期限就快到了,却迟迟不愿开始执行计划,希望通过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来寻求心理安慰。但事实上,你根本不会从中得到安慰,反而会饱受焦虑的折磨,因为那个最后期限像定时炸弹一样,你无法回避它,那倒计时的“嘀嗒”声会一直在你的心里响起。

既然拖延根本不能带来一丝快乐,那“拖延症”患者们为什么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走入这个陷阱里呢?因为在最后一刻完成任务的那种侥幸所带来的快感,足以让“拖延症”患者把焦虑带来的痛苦远远抛到脑后。但人不会总那么幸运,只要有一次没能成功脱险,就会让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沉浸在后悔和挫败感中,你就会将自己日后所有的不成功都归结于“拖延症”,而不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很多时候,拖延就是逃避问题和惰性的表现,从心理上放大了横在面前的困难,使我们望而却步,抱着能拖一天是一天的心态找各种借口逃避:“这工作不适合我”“这不关我的事”“我还有别的事要做”“晚点做也没关系”……渐渐地,我们会陷入“工作越来越难完成”和“人生越来越艰难”的泥潭当中。如此一来,人会变得更加懒惰,意志更加消沉,情绪会在惊慌和懊悔间不断摇摆。那么,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三连斩:击败“拖延症”】

首先,在刚开始行动的时候,不妨把目标分解得小一些,可操作性强一些,这样才更容易跨过自己的心理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任务量细化,分得越细越容易执行。还可以做一张签到卡,用打卡的形式来提醒自己,不能漏掉任何一天的任务。使用“手账”来记录每天的任务情况,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每天用固定的时间记录待办事项,检查任务完成情况,一段时间下来,当你看到手账本密密麻麻的记录时,从中得到的成就感就像是给自己的额外嘉赏。

其次,要避免因烦琐的准备而导致激情锐减,遇到困难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如果遇到一点挫折就选择逃避,只会陷入“拖延症”的死循环中。很多人做事的动力是兴趣和热情,但在现实中,单靠兴趣是不足以支撑你坚持下去的,一开始就拿出百分之百的激情,越到后面你就会越觉得力不从心。要学会适当地休息,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学习45分钟后,就要休息5分钟,学习了几个时间段后,你可以休息久一些。在休息的过程中,你可以决定下一个时间段该做什么。乐观而执着的精神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有稳健的步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自律的习惯,要学会克服懒惰。罗曼·罗兰曾经这样说道:“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让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事实上,它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我们可以通过每天的反省来改掉自己的惰性,例如每天睡前都问自己今天有没有懒惰,如果有,那就给自己一点惩罚,以帮助自己改正。认清自己后,才能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1天。这样看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你还会觉得难吗?

“拖延症”不仅存在于有明确期限的事情之中,对于那些没有明确期限的事情,那更是“拖延症”的重灾区。被“拖延症”耽误的,不只是要完成的事情,还有个人的能力提升与发展,那些可以增加生命长度和宽度的机会,还有那些曾经金光闪闪的梦想。当然,不用把“拖延症”看得无可救药,对大多数人来说,它的存在只是或多或少地对生活造成了一些影响而已。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并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依然相信前途是光明的,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从现在起,让我们从最简单的小事开始做起,把自己的桌面整理干净,翻开蒙尘已久的书籍,调一调被搁置一旁的吉他,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跟同学、老师交流一下最近遇到的难题。愿我们都能拒绝“拖延症”,许自己一个灿烂美好的人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期限事情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本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签订了固定期限合同,是否应支付双倍工资?
好习惯
把事情写具体
一级浪漫
好事情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论劳动合同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