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时节,古人是如何御寒的?

2018-02-02 02:31宗合
畅谈 2018年24期
关键词:棉裤昭君棉袄

宗合

冬天能有暖气是一大乐事,我国古代也有暖气,但不是谁都能享受得到。古人到冬天也会想办法御寒,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古时冬季人们服饰品种繁多,既保暖又美观,有一些甚至在今天看来仍很时尚。妇女的贴心小棉袄

说到冬装自然少不了棉袄,“棉袄”在古代通常写作“绵袄”,这是因为夹层里的填充物不同,并非是现代常用的棉絮,而是蚕丝质地的绵絮,多是缫丝的下脚料,这种充绒轻薄而保暖。

棉袄最早被称作“襦”。襦的长度一般至腰间,故有“腰襦”之称。东汉训诂学家刘熙在《释名·释衣服》中称:“襦,暖也,言温暖也。”因穿起来温暖柔软,这种棉衣又称“温襦”。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中曾出土一件汉代“複襦”,此衣大襟、窄袖,用浅蓝色绢做成,内外两层,层间填上丝绵,所有者为一妇女。这种複襦己很接近现代的棉袄了。

“複”的叫法唐代开始出现。白居易在《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一诗中写道:“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在唐代,袄成为冬季专用的棉衣,而且当时已有了“绵袄”之称。

明清时棉袄成为过冬御寒的主要服装,社会各阶层都喜欢穿棉袄,尤其是贵族妇女。《红楼梦》第六回中,刚进荣国府的刘姥姥就看见王熙凤“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真可谓派头十足。

棉袄因为比较短,所以下身还常配有棉裤。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在《镜花缘》第六十回中写道:“身穿紫绸短袄,下穿紫绸绵裤,头上束着紫绸渔婆巾。”这就是当时冬天的流行装束:上穿棉袄,下着棉裤。1982年发掘的湖北荆州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了一大批战国时期的丝织品,其中就有一条棉裤。这条棉裤是穿在女主人的裙子里面的,裤管以红棕色绢为面料,上绣凤鸟花卉图纹;衬里是深黄色绢,层间填以丝绵。

然而丝质棉袄、棉裤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穿得起的,窮人棉衣都用葛、麻这些植物粗纤维,一直到御寒上品棉花大量种植,这种情况才得到改变。

古代的保暖内衣

现代人多以为袍是外穿的,事实上古代袍一般是内穿的,外面还要套上罩衣、马褂等,正如《礼记·丧大记》中所言“袍必有表”。

袍的本意就是一种御寒内衣,东汉训诂学家刘熙在《释名·释衣服》中写道:“袍,苞也;苞,内衣也”。袍是上衣和下裳连成一体的长衣,是在古代“深衣”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如同将“棉袄”写作“绵袄”一样,古人将“棉袍”也写作“绵袍”。袍有内外两层,夹层里放入柔软的御寒填充物,就成了棉袍。通常情况下,古人—入冬就要穿棉袍,而且要穿上好几层才能起到御寒的效果。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夫人辛追身上穿裹了20层衣物,其中就有棉袍11件、夹袍1件。

棉袍也有高档与低档之分。如果夹层里所填的是“纩”,即新鲜的高级天然蚕丝絮,就称为“茧”;一般百姓根本用不起这种高档货,他们的棉袍里通常填充的是“缊”,即絮头、细碎枲麻这些粗劣、陈旧的下脚料。

古代棉袍常与外罩合为一套衣物,比如清代皇帝冬天穿的龙袍外面要配上皮衣和端罩,皮衣多用貂皮、狐皮、羊皮、银鼠皮等为内衬或镶边,柔软保暖;端罩则是一种圆领、对襟、平袖、长及膝、左右垂带的翻毛外褂。

头部保暖有花样

现代人冬天往往忽视头部保暖,而古人则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扎实。古人头部最常见的保暖物件称为“抹额”,它与现代的头带、发箍十分相似,妇女将其包于头上,或束在额前,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抹额早在汉代就已出现,起初为男子所佩戴。当时的抹额为裁成长条、内絮丝绵的帛巾,扎在额间,用作冬季保暖。到了元代,抹额开始在贵族妇女间流行起来,这种风俗—直持续到近代。

现代女性在冬天很注重鞋子的选择,而古代妇女则痴迷于帽子。著名的“昭君套”就是一种冬帽,这是一种用动物皮毛做的女式帽子,但没有顶,要露出发髻,严格上说应该是帽套。“昭君套”在明代亦称“卧兔儿”,用海獭皮制作的就叫作“海獭卧兔儿”,用貂鼠皮做的就称“貂鼠卧兔儿。清代小说家褚人获在《坚瓠集》中描写晚明吴中女子妆饰时云:“满面胭脂粉黛奇,飘飘两鬓拂纱衣,裙镶五采遮红祷,绰板脚跟着象棋。貂鼠围头镶锦裪,妙常巾带下垂尻,寒回犹着新皮袄,只欠一双野雉毛。”文中提到的“貂鼠围头”指的就是“貂鼠卧兔儿。

明代还有另一种比较严实的冬帽叫“风领”。在记录明朝著名权臣严嵩被抄家的单子中,就有“五条貂鼠风领”。风领与“昭君套”不同之处是,它是两侧合围的帽圈,而且在脑后的部分很长,像披巾似的罩住了脖子,当时的人们通常会把“昭君套”和风领一同使用。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画师焦秉贞绘《仕女图册》中,就有头上套着皮革风领的女子,看上去别有一番风韵。

古代还有一种妇女冬季常戴的帽子叫作雪帽,雪帽为两片式,有些款式在前额会有异色的折角帽檐,两侧有绳带,可以反向系于颔下,这种雪帽一直使用到了近代。

冬天耳朵也是不能忽略的保暖重点。在明代版画《御世仁风》中,官员不仅在官帽外戴了额护,还戴了暖耳。明代的暖耳看上去就是皮草制的耳罩,这种东西据说唐代就已出现,当时称为“耳衣”。民间多有近代心形暖耳存世,上面的刺绣装饰有图案,也有诗句,比如有一对明清时期的暖耳上绣着两句诗“轻风耳边过,难冷套内物”,十分诙谐风趣。

猜你喜欢
棉裤昭君棉袄
妈妈的小棉袄
民族团结视角下的昭君文化
藏在棉裤里的爱
藏在棉裤里的爱
隐藏的爱意满满
贴心小棉袄
小兔的棉袄
脑筋急转弯
透过历史文化还原昭君的多维价值
一条黑棉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