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民居特色文化街区的规划、设计与经营
——以南城县南关古街改造为例

2018-02-05 06:15董飞飞
智能城市 2018年19期
关键词:古街风貌历史

董飞飞

河南省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1 再开发的优势分析

1.1 优越的区位优势

商城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隅信阳市境内,东临安徽南界湖北,风景秀美,资源丰富。信阳自古以来就是联结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的通道,被人们称作“鄂首豫尾的横亘江淮之间的利剑”。商城县南关街正是处于这样优越的地理环境下,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其具有深厚的再开发潜力。

1.2 独特的建筑文化

南关街处于豫南这个中原文化、楚文化与徽派文化的交叉地区。院落的空间组合上既有北方四合院的中轴对称,正方形制和风水选址,又有不同于北方四合院的“堂屋”,“不穿堂”,及“堂屋不对门”等传统;由于地域的临近和地貌的相似因素,建筑形式上与鄂东、鄂北民居相似性较多。建筑用材多砖木结构,色彩简单,以自然朴素的清水砖墙示人,朴素凝练,与山地环境整体相宜。此外,局部装饰精雕细琢,砖雕、木雕等;豫南地区居民的建筑形式在建筑结构上(砖木结构)与徽州地区相似。与徽州马头墙造型相似的墀头、天井院形式、歪门(风水因素)、门楼(意指富贵)、建筑群落分布形式(以家族大户为单位)等,以上的建筑文化元素都可以在徽派建筑文化元素中找到。

1.3 浓郁的商业文化氛围

南关街呈南北走向,依街建有商铺和民宅。自明代成化十一年间至今五百年间,这里一直是商城贸易中心,具有良好的商业氛围和历史内涵。该街区的历史建筑风貌和文化内涵使该街区的开发不同于其他普通商业街区,顾客在消费的同时,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商业氛围,同时也体验了城市的历史和民俗风情,所以在再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持和完善古街的传统风貌,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元素唤起人们的情趣,创造复合型的文化商业街区。

2 南关街的规划、设计策略

结合南关古街文化街区的自身特点及优势,以保护街区内现有的肌理以及当地的民俗民风的完整性、真实性的前提下,本文提出以下南关街规划设计的对策,综合社会、文化、经济与环境等各方面影响因素,最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达到街区传统风貌及文化的保护与全面复兴的目的。

2.1 南关街再开发的总体设计内容

2.1.1 设计目标

继承和汲取豫南民居中原文化的精髓,结合楚文化和徽派文化的特色,重现南关古街的原始风貌和传统文化,再创传统商市的繁华。以保护为基础,以街道的整体为切入点,通过改造和重建,实现传统文化复兴以及经济的逐步复苏和发展,从而再现老街区的活力。与此同时,为保障居民的利益,实现社区稳定和良性发展,需要协调各相关规划主体的利益,多主体部门联动,共同推进。

2.1.2 设计原则

(1)保护街区的完整性。南关古街的再开发需要兼顾各方面的需求与利益,不仅要满足局部改造地段的需求,也要兼顾与该片区相关的物质环境保护、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经济发展、居民的稳定等多种目标。虽然再开发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但是也要建立在 “整体性保护”的框架之下,不能为了个别的利益而牺牲改造的初衷。

(2)修旧如旧。应该尊重历史街区所处的历史环境,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合理改造历史建筑和环境,最大化地保留历史信息,以原有的建筑为载体,恢复建筑的传统风貌。

(3)可持续发展。南关街不仅要满足街区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立街区良性发展机制,成为一个不断生长发展的有机体,使街区能够自我更新,活力永存。

(4)适度开发。南关街要和谐发展,就不能盲目建设,而必须注重街区各个方面(经济、物质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协同发展,最终保持平衡、健康、稳定发展。

2.2 层次分明的街区保护对策

2.2.1 保护范围的重新划定

在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对南关街民居保护区划定了保护区保护范围,该范围是以有民居外墙为中心点向外各延至5m,建设控制带则以保护范围边界线四周各向外扩10m。由于原有的开发建设距今已多年,某些用地性质也随着城市的发展发生变化,已经不具备再开发及改造的条件,不适于作为保护区进行控制。借鉴其他的文化街区再开发实例,在之后的南关街规划设计中可根据街区的实际情况(保护价值)重新划定南关街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将其划分成核心保护区和风貌协调区。核心保护区在保留整体风貌的同时强化街巷风貌,改善街区内部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环境质量,对保护价值高的建筑强化保护,控制新建行为。风貌协调区主要协调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风貌,适宜小规模渐进式保护与开发。

2.2.2 建筑分类保护

南关街文化街区的建筑应该根据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和建筑质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保护整治方式,可以采用保护、改造、维持现状或拆除重建等多种方式进行改造。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需要整体保留较多历史元素的建筑,局部修缮加以利用;对整体保存较完整(局部损毁),历史文化价值一般,或已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有较大的再利用价值,可以在恢复其原有风貌基础上,做内部更新改造。对大量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现代建筑作外观改造;对历史文化价值较低、再利用价值也较小的少数简陋的临时建筑和无修复价值的危房,以及后期加建且破坏整体风貌的危房,可根据需要选择性拆除或暂时保留。

2.2.3 交通梳理整治

南关街作为商城县商业购物、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的重要场所,势必是重要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未来街区的正常运转及维护,交通组织势必成为其关键因素。

步行系统。步行作为人们最基本的出行方式,保障人们在步行街内购物环境的安全性及连贯性。规划将街区内部两大区域划定为纯步行街区,一个是联系各个分区的主要步行交通通道,另一个是重要功能片区的广场等区域。在这些区域禁止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内部穿行。整个步行街是一个完整的步行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机动车道的影响。街区主要步行通道的出入口有两个,分别设置在香港街、扒字街两条道路上,步行系统特别考虑了残疾人使用要求,无障碍设计贯穿始终。

车行系统。结合地块的实际及街区周边现有的道路系统,形成一个人车分流的车型系统。人车分流的交通系统避免了相互之间的干扰,能够满足购物环境中人行的安全需求,也能满足购物流线的流畅,以及快速、便捷的车型交通需求。

2.2.4 公共空间美化与设施改善

历史文化街区固有的特点就是建筑密度大、绿化率低。该区现状的开放空间与绿地非常少。因此,为了保障街区的环境条件及舒适的购物环境,应在保持街区传统的结构时尽可能增大绿化率及开放空间的面积。对于公共开放空间和绿地的规划,应该本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用地”的原则进行,打造出三维复合空间的绿色景象,即点线面的绿化组织形式——点,即点状的斑块形成绿色的节点。结合原有的肌理,创造形式灵活的小片绿地,改善居住环境;线,即道路绿带形成绿色廊道。各个开放空间通过绿化轴线相联系,完善南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格局;面,即见缝插针使得南关街人为活动的空间展现勃勃生机,空间立体绿化是南关街重要的绿化手段。对于道路绿化和开发空间适宜进行大规模的快速而统一的建设,快速改善公共环境。通过点线面的组织形式,形成系统的公共空间,提升街区活力,吸引各类投资,带动街区的发展。

3 南关街的经营策略

3.1 政府、市场、公众多元主体的管理模式

南关街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的过程中,所参与的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由政府、公众、开发商、媒体、专家等组成的复杂的、多元的主体,这就要求南关街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兼顾各个主体间的利益,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各个主体联动,达到最大的市场效益,确保南关古街文化街区稳定、有序的运营。因此,南关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应该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多主体运营管理模式。

3.2 滚动循环的资金运作模式

目前,商业文化街区的经营的资金来源单靠政府的支持,如果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工作要在市场经济下良好运作,单靠政府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像英国这样历史悠久的发达国家,其遗产更新改造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领域:政府、市场和第三方。在这三大支撑体系中,虽然政府资助的比例最大,但是第三方(主要是非政府领域的不求回报的“捐赠”)资助的数额也是非常可观。同时,在资金的筹措和管理上,政府、开发商和居民作为规划与实施主体,不仅要充分发挥在经济领域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群众等潜在资金投资者的作用。

4 结语

南关古街作为商城县的文化遗产已被列为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面临再开发的机遇时,能够结合地区复兴的大背景,以保护和再利用为根本出发点,在维持历史风貌原真性的基础上挖掘其文化内涵、提升其经济价值,以创新设计理念和创新经营策略激发片区活力,这是基于城市商业文化街区可持续利用的保护思路,也是实现城市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城市文化的繁荣复兴有效结合的根本途径。

猜你喜欢
古街风貌历史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西津渡古街忆旧
古街新韵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新历史
库车城市风貌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