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霈、王光耀主编的《文学欣赏导引》引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素材之教材内容分析

2018-02-05 16:25陈衍伟张爱明
小说月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材内容

陈衍伟+张爱明

摘 要:本教材在阐释观点时,引用了不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素材,或作为例句进行解说观点,或进一步阐述观念。本文试图从教材内容的角度分析本教材,以期促进建国以来文艺学教材引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素材分析的研究。

关键词:古代文学;理论素材;教材内容;文艺教材

对教材进行仔细研读后,读者发现本教材引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素材主要集中在第一部分“总论”,共引用25次;“诗文、欣赏”共引用10次,“小说欣赏”共引用3次;“电影欣赏”则无引用古代文论素材。且由本教材的编写篇幅可以看出,编者更重视对诗、文和散文以及小说的欣赏,同时对新兴的网络文学和电影也进行了欣赏。在网络文学和电影欣赏中,本教材未引用中国古代文论的内容,或许编者认为古代文论不能用来诠释最新的这两种文化。然而笔者发现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刘思在2015年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叙事学视域下的中国电影意境研究》中使用叙事学的研究理论,从叙事者、叙事视点、叙事时空,结构模式等角度探索电影意境①。在叙事学视域下,探究电影呈现出的意境美。在论文的第三章“中国电影意境的案例解读”中,论文对具有意境之美的电影实例进行了分析,以新世纪电影《图雅的婚事》、《黄金时代》、《推拿》作为案例,赏析了其中的意境之美。由此可见,电影此种文化是可以用中国古代文论进行阐释,因为编辑和导演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电影剧本撰写和电影拍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来。

本教材内容主要涉及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论和文学接受论,以文学接受论为主要内容,在阐释观点时,引用了不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素材,或作为例句进行解说观点,或进一步阐述观念。

1 文学本质论

关于文学本质论,本教材引用了刘勰“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②的“文”“笔”观点,将文学作品区分成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用以区别诗和散文。同时引用梁代元帝萧绎的“学”“笔”观点,“笔”则与现代的散文相接近。本教材认同“学”即“能识其事,不能通其理者”③,“笔”则“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篡,善为章奏如伯松”④的说法。

2 文学创作论

关于文学创作论,本教材在谈及雅与俗文学时,引用了明人沈德符的话:“……又有《打枣竿》》《挂枝儿》二曲……则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至刊步成帙,举世传诵……”⑤,“打枣竿”和“挂枝儿”在正统文人雅士看来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坊间俚曲,也就是一种民间歌谣。这样的俚曲歌谣在当时如此盛行,还“逗引”得文人参与其间,加以辑录整理,“以至刊不成帙,举世传诵”,追其缘由应是这些小曲感情真挚,又自然表达出人的喜怒哀乐和喜好与性情,且充溢着浓郁的世俗生活气息,因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这就说明某些俗文学具有高超的艺术。另引用魏晋时期曹丕‘文章观点,将诗文视为雅文学,把小说戏曲当作俗文学。

本教材还引用刘勰“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表达“物移我情”的观点,引用王国维“我情著物”观念和“意境说”阐述抒情性作品景与情的关系。此外,本教材引用明代徐渭起兴的观点,说明起兴在作品创作与鉴赏中的作用。

3 作品论

关于作品论,本教材引用清代诗论家叶燮的观点,来论述诗的内在形式。“可言之理,人人能言,又安在诗人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又安在诗人述之?”⑥诗由意象和意境、象征与隐喻等构成诗的内在形式,完成了“不可传达”的传达。另引用姚鼐关于散文气势的观点,以论述文学的形式。教材中认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八种成分”构成一篇文章,其中,“神、理、气、味”是文之精,“格、律、声、色”是文之粗。本教材又引用了陆机在《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与“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以阐述散文取材范围之广阔与形式之自由。本教材引用了宋人洪迈“大率唐人多工诗,虽小说戏剧,鬼物托假,莫不婉转有思致,不必颛门名家而后可称也。”⑦,用以说明诗文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本教材还引用《元和韵谱》“平声者哀而安,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⑧和清代桐城派散文家散文创作追求“因声求气”的主张,体现对文学传达出语音组合独具的审美特性的认识。而要求散文以“自然铿锵发金石声”达到神完气足的境界,以论述文散文的语言美。同时引用陈洵《海绡说词》评点吴文英《浣溪沙》中“秋”字“冷”字的用词效果,以论述抒情话语的修辞。本教材还引用明代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观点:“《水浒传》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真是绝其本事。”⑨,以进一步阐述人物塑造理论时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本教材引用魏晋时期曹丕“文以气为主”的观点,以阐述文学风格,认为“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⑩,“读其文而想见其人”11。

4 文学接受论

关于文学接受论,本教材引用宋人周紫芝《竹坡诗话》:“……忽记杜少陵诗:‘夜深殿突兀,风动金琅珰。恍然如己语也。……惟闻子规相应木间,乃知‘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之为佳句也。……曰,此少陵所谓‘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者也。……惟当所见处,乃始知其为妙。作诗正要写所见耳,不必过为奇险也”的经验,12以论述主体素养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鉴赏重要性。本教材引用《论语·述而》说:“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说的是《韶》乐之美使人感到唇齿留香,回味悠长。这是孔子听乐的感觉13;引用《列子·汤问》赞赏美妙的乐音,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说,用视觉感受描摹听觉感受——优美的音乐犹如可以看得见的额“绕梁”丝带14;引用《荀子·君道篇》中就谈到“人之百事如耳、目、鼻、口、之不可以相信借官也。”15;引用《礼记·乐记》中有“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折如折,止如槁木,倨中居住,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的描述16;引用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就這段描写音乐给人的感受的文字谈道:“声音感动于人,令人心想其形状如此。”17;引用苏东坡评论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18以论述在文学鉴赏中使用通感方法。此外,引用陆机“目无尝音之察,耳无照景之神”19,论证文学欣赏过程中存在否定通感的结果。

本教材引用金人元好问“文须要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20的文学阅读观,他还对那些读书不理会文字的人提出批评“……十行夸一目。阏颤失香臭,瞀视纷红绿。毫厘不相照,觌面楚与蜀。”21对于这一点,古人有很多值得注意的说法,比如明末清初的大批评家金圣叹说:“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本书了。”22这些引用有用以说明文学创作与读者的关系。

本教材引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偏执于自己的趣味偏好以致“执一隅之解”,“东向而望,不见西墙”,自然很难准确分辨作品的美质、疵点,因而也很难真正欣赏到美了。23后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平理若衡,照辞如镜”,这是艺术鉴赏、艺术批评的一种很高境界,这一境界是可以通过“操千曲”“观千剑”的“博观”的磨练达到的。24两者说明了文学批评的标准和文学批评所要达到的境界。

本文从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论和文学接受论四个角度分析了这本教材的内容,希望促进建国以来文艺学教材引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素材分析的研究。

注释:

① 刘思.叙事学视域下的中国电影意境研究.上海戏剧学院,2015.

②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46.

③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46.

④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46.

⑤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8.

⑥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0.

⑦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35-136.

⑧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3.

⑨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52.

⑩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28.

11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27.

12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9.

13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6.

14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3-34.

15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3.

16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3.

17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3.

18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7.

19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3.

20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9.

21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9.

22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9.

23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43.

24 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44.

参考文献:

[1] 王先霈,王耀輝主编.文学欣赏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

[2] 刘思.叙事学视域下的中国电影意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5.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教材内容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问题意识”探究一一以《诗经》为例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简介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