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对“梦”的认识

2018-02-05 16:58涂早玲
小说月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托梦文王处境

涂早玲

摘 要: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常常把梦也作为现实的事件来处理;随后早期文明时期,人们依然间接地依据梦的内容调节人们的言行;但庄子则提出梦是完全虚幻的。创作“文王托梦”的故事,证明了庄子对社会精英利用“梦兆”进行某些社会活动这一现象有深刻的洞悉;“文王尽之也”则表明庄子的态度是理解与赞同。

关键词:庄子;“梦”;认识

庄子将写梦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段,其基础是庄子对“梦”的客观认识,因为如果庄子将梦看作一种神意的预示,如果庄子认为梦与神秘力量相关,那么他就不可能将其作为一种纯文学对象来描写、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段来运用。

庄子对梦的认识又包含于庄子的整体思想与世界观之中。就庄子总体思想而言,庄子认为人的生死是由于气的聚散,包括人与万物在内的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因万物的意志而改变。因此,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庄子是一位无神论者,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而具体到庄子对“梦”这一现象的认识,我们通过庄子的描述可看到庄子的认识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首先,庄子认为梦实质上是虚幻的。庄子认识人们在做梦时候的生理感受是非常真实的,“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而且“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人们在梦中时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在做梦,而将一切都当做真实的,只有醒来之后才发现梦是虚幻的。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庄子认为梦不是真实的,而是虚幻的。

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在其代表作《原始思维》中提到,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分不清楚梦与现实的区别,常常把梦也作为现实的事件来处理。如“在契洛基人那里存在着这样一种风俗:人梦见自己被蛇咬了,就应当受到真正被蛇咬时所施行的那种治疗”①;士兵如果“梦见他在战斗中被俘,为了预防那噩梦向他预示的命运,他采取了下述行动:醒来后,他把自己的朋友叫到一起,央求他们帮助他消灾除难。他恳求他们作他的真正的朋友,象对待敌人一样来对待他……”②。

随后在人类文明有一定程度发展的早期文明时期,“梦占”“梦兆”现象盛行,人们虽然已不再像原始人那样直接根据梦中内容行动,但他们将梦作为蕴含某种寓意的暗示,依然间接地依据梦的内容调节人们的言行。

这两个阶段对梦的认识的共同特征,我们可以简单归之为梦的真实性意识,即他们认为梦并不是虚假的,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一种东西。但庄子则提出梦是完全虚幻的,梦境与现实处境可能完全相反,也可能相同,二者之间无一定定则,梦是随机的,与现实生活无必然联系。

在“梦觉之异”一段,庄子写到“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说梦中与现实的处境可能完全不同,并举“艾封人之子”的例子以互证:“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齐物论》)庄子举这两个例子是在共同论说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人们处于一种处境的时候,他只以为这种处境是真实的,他的认识和感受就只局限于这种处境,而只有当他跳出这种处境之外,他才能认识到之前以为真实的处境可能完全是虚幻的,微不足道的。而通过这段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梦与现实的关系中,庄子认为梦是虚幻的,是一种可能暫时遮蔽现实的幻象,与现实没有必然联系。

其次,庄子对“梦”的第二层认识是庄子已经意识到“梦”是一种可被利用并且已经被利用的手段。与早期文明中的“梦占”“梦兆”观念相连接,人类社会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社会精英开始有意识地借助某些迷信的内容或形式进行某些社会活动,以达到某些目的的,如以色列学者尤娃尔·赫拉利在其著作《人类简史》中所表述,早期宗教的产生是出于族群精英协调族群的需要。

在“文王托梦”寓言中,庄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文王欲起用太公为政,但师出无名,恐父兄大臣不安。于是文王就想了一个办法,假托自己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位形似先王的人向自己举荐了太公。文王将此假托的梦讲与大臣并煞有介事地提议占卜,大臣则指出既然是先王的梦兆便无需占卜,直接按照先王在梦中的指示行事即可。于是文王也就顺利实现了自己的目的,授太公政。

“文王托梦”的故事未见于庄子之前的其他典籍,联系庄子一贯的寓言原创作风,我们可以大概断定这个寓言是庄子原创。创作这样的故事,证明庄子对社会精英利用“梦兆”而进行某些社会活动这一现象有深刻的洞悉。

在“文王托梦”寓言之后,庄子借颜回与孔子的问答表达了自己对这一事件的态度:

颜渊问于仲尼曰:“文王其犹未邪?又何以梦为乎?”

仲尼曰:“默,汝无言!夫文王尽之也,而又何论刺焉!彼直以循斯须也。”(《外篇·田子方》)

颜回问孔子说:“文王还不能取信于人吗?又为什么要假托做梦呢?”孔子回答:“你不要说话了。文王做得很完善,你为什么还要讥刺他呢?他只是顺乎众情于一时罢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对于行为处事方式的态度是相当灵活的,并不拘泥于形式。他认为你的目的是好的,而众人可能难以理解,那么你采取众人可理解的方式(可能是愚昧的)使他们接受也未尝不可。因此,对于一些人利用“梦兆”去实现一些目的的行为,庄子的态度是理解与赞同,并未加以批判。

综上所述,我们说庄子认识到人们做梦是一种虚幻的情景体验,对现实生活处境没有影响;基于早期文明中人们对“梦”与“鬼神”的崇拜,社会精英开始有意利用“梦兆”“梦占”的感召力来进行一些有目的的政治活动,庄子对此也是赞同的。

注释:

①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81:49.

②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81:49.

猜你喜欢
托梦文王处境
为文王发愁
稻草人托梦
郑玄“文王受命”问题考论
托梦
画与理
通信手段
清 晨 匆忙静悄悄
海磁悬浮列车:贴地飞行的火车
魏文王还是魏文侯?
女性的处境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