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心”味道

2018-02-05 04:40王倩崔晓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

王倩?崔晓敏

〔摘要〕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出身的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心理辅导的技术,形成自己的班级管理风格?本文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班级管理中如何渗透心理学味道,应用心理学技术进行班委选拔、团队建设以及辅助家庭亲子沟通,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心理技术;班级管理;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3-0072-03

作为心理学专业的老师,我常常在想,自己作为班主任和其他专业背景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刚开始我也是在模仿、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和方法。在经过了不断模仿、尝试、反思之后,我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也积极尝试着将各种心理技术应用到工作中,让自己的班级管理更有“心”的味道。

一、运用团体游戏选拔班委

班委是班级力量的最强核心,是班级建设的中流砥柱,是班级管理的重要资源。班委强,则班强。班干部的培养和任用对于班级的未来尤为重要。

在班干部的任用上,常见的做法是学生自荐、班级竞选、民主投票,最终选出班委成员。此举有一定的局限性。班级成立之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都不了解,选出的班委大多基于现场表现的口才。诚然,这种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种能力,但是这还不够,我们需要的班委是那种品行端正、乐于奉献、能踏踏实实为班级服务的人。认识到这一点,我决定通过心理技术选拔班委。

我选择了沙盘游戏这一个技术,让班委候选人通过沙盘展示自己的真性情。按照沙盘团体辅导的流程,每位候选人由抽签或猜拳决定顺序,每人每次只能放一个玩具或完全相同的几个玩具,不许拿走他人已摆放的玩具,但可以挪动,成员之间不能进行任何形式交流。

这个活动学生参与度很高,他们很享受游戏的过程,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他们的处事方法、做事态度以及和他人相处的模式等都在无意识中展示出来,或许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是这样的。这就是沙盘游戏的魅力所在。

我还让班委候选人做过一个团体游戏“解手链”。规则很简单,就是他们围成一个同心圈。 先举起右手,握住对面那个人的手;再举起左手,握住另外一个人的手;在不松开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张乱网解开 。要求相邻的两只手不能断开。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很积极地想办法,慢慢地,可能手链会越解越乱,这些候选人多数是学优生,性格中都有不服输的好胜心。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他们多数会选择继续坚持、积极面对,也有一些学生表现出不耐烦、想放弃等。

通过这个活动,一个团队的领导者、服从者、执行者等角色慢慢都呈现出来,一个班委的名单就在他们的表现中应运而生了。而且,通过这种团队活动选出的班委更加真实,对于班委的任用也更有针对性,能够人尽其用、各显所长,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班干部的潜力。

二、运用绘画技术促进团队建设

团队活动运用到班级团队建设的案例数不胜数,大多是团队合作、竞争之类的主题,比如同舟共济、举案齐眉、无敌风火轮、冲出包围圈等。这类活动我之前也组织过很多,后来发现这些都是一些有声合作,在交流和讨论中形成合作方案,然后团队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我想探索新的模式。在不断的尝试中,我发现曼陀罗绘画技术其实也可以很好地帮助团队建设。

我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曼陀罗涂色工作。要求成员之间不沟通、不交流,只静静地感受自己的内心,通过无声合作,共同完成曼陀罗图案的涂色。完成后给自己的作品命名并讲述作品的故事。

曼陀罗绘画治疗的原理是心理分析荣格学派的自性理论。原本,曼陀罗绘画在个体心理咨询中运用得比较多,它具有表达和转化情绪的作用,可以提高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缓解焦虑。然而Mardy等人研究发现曼陀罗团体绘画有助于提高成员之间的亲密感和认同感。被试在绘画曼陀罗后,其自我觉察及主观幸福感显著提高,原因是曼陀罗绘画能够唤醒内在自性的整合功能。

我试着把曼陀罗绘画技术引入团队建设中,没想到收到不错的效果。这种无声合作对于小组之间的默契度要求更高。曼陀罗绘画以心理投射为基础,可以通过象征的方式展现绘画者的无意识冲突,并借助曼陀罗特有的整合功能,整合内心的矛盾,获得内在的和谐与稳定。学生们在完成共同涂色的过程中学会了配合、包容、接纳,强化了对小组的感情,增强了集体合力,实现了团队成长。

班上一位平时内向、沉默寡言的女生课下拿着一幅作品找到我,说:“老师,这是我们自己设计的曼陀罗图案。我们约定每位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涂色。轮到我的时候,我发现前面同学主要涂的蓝色和绿色,为了不破坏这幅画的和谐,我放下喜欢的红色,涂上了绿色,没想到的是,我后面涂色的同学也选了和蓝色、绿色相同或相近的颜色。虽然和其他小组相比,我们的作品颜色很暗淡,但是它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都涂得很开心。老師,我平时很内向,没什么朋友,但是这次我真的很高兴,我感觉我被小组接纳了,老师,真的,我真的觉得他们把我当作朋友了……”说到最后,她热泪盈眶。

作为班主任,我因她的开心而开心,为她的进步而感动,也为绘画给她带来的改变而惊喜。

三、运用萨提亚理论改善亲子关系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作品,孩子身上呈现的问题大多是家庭关系的一个缩影,孩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家长的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的年轻恋人如果想领取结婚证,必须参加政府举办的父母学校,培训合格,才能领到结婚证。而中国却没有这样的父母教育。只要有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默认只要能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

高尔基说“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

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家长们面临的普遍问题就是和孩子沟通困难。轻者亲子冲突不断,严重的甚至孩子离家出走。而优秀的父母大多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善于沟通,他们懂得如何倾听、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理解问题,如何恰当地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endprint

有些父母只会一味地给出建议,却在倾听方面做得很差,殊不知,用心倾听,听懂孩子话里的真正意思才是更重要的。好家长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会天天向上。

利用家长会的平台,我经常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沟通方面的培训,告诉他们如何真正的爱孩子。例如以“看见自己,看见孩子”为主题的家庭雕塑培训,我邀请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分别展示三组雕塑。

第一组:家长一只手叉腰,一只手指着对面的孩子,孩子则双腿盘坐在地上,低下头不说话。

第二组:家长双手交叉于胸前,背对孩子;孩子双腿盘坐地上,望着家长的后背。

第三组:家长俯下身子,单膝跪地,一只手搭在孩子的肩上;孩子坐在地上,抬头看着家长的眼睛。

三组动作要求父母和孩子只做动作,不说话,不交流,每组动作持续三分钟,三组都完成后,父母和孩子角色互换。

刚开始,大家都抱着好奇的心态去做,慢慢地越来越认真,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他们都很用心地去做,去体会,去感受,全身心投入其中,很多家长和孩子甚至痛哭流涕。

在分享感受的时候,一位母亲说,她女儿很小的时候自己就离婚了,她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辛辛苦苦把孩子抚养长大,但是孩子一點都不体谅自己,现在更是天天和自己吵、闹,经常很晚才回家,一回家母女俩不是吵就是冷战。她非常痛苦,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刚才在做第二组动作时,她突然明白了,自己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孩子有时想和自己说说话,自己都没有心思认真听,时间一长,孩子心里积累了很多的委屈,再加上到了青春期,情绪一下子就爆发了。她说这个活动让她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女儿的问题,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她非常庆幸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让她学会如何真正地爱孩子,而不是以爱的名义去伤害母女关系。

家庭雕塑(family sculpting)是萨提亚模式常用的一种重要的家庭治疗技术,类似于雕塑艺术,即利用空间、姿态、距离和造型等非言语方式生动形象地重新再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权力斗争情况。

萨提亚理论中的另一个探索工具——家庭图。在我的带领和指导下,家长和孩子分别绘制自己原生家庭的家庭图。家庭图就像一份地图,让家长们看到了许多正向资源的源头,也看到了一些捆绑束缚的来源。通过家长和孩子的家庭图的对比,家长们看见自己,学会接纳自己。同时也反思如何看到孩子,如何接纳孩子,如何给孩子积极的影响和指引。

心理辅导可用于班级管理中的内容非常多,这种方式避免了传统的空洞说教,寓教于乐,便于接受。但是任何方法都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尝试,让班级管理的这种“心”的味道越来越浓。

今天,我们已然在路上,未来就在不远的前方。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淄博,255000)

编辑/左文萍 卫 虹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班主任
我的“自画像”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