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D美学修复软件指导下不同修复方案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2018-02-05 21:13李艳平
中国美容医学 2017年6期

李艳平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数码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DSD)美学修复软件指导下不同修复方案在前牙瓷贴面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科室收治的要求对前牙进行美学修复的104例患者(共238颗牙)作为研究对象,均于DSD美学修复软件指导下进行修复,按照修复方案不同分为A组53例(122颗)和B组51例(116颗),其中A组给予全瓷冠修复,B组给予铸瓷贴面修复。观察两组临床效果、满意度以及完整性情况。结果:A组与B组修复后6个月、12个月在修复体完整度、临边缘变色、边缘密合性、术后敏感以及牙龈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满意率96.72%稍高于B组94.83%(P>0.05);A组完好率100.00%显著高于B组94.83%(P<0.05)。结论:基于DSD美学修复软件指导下,全瓷冠与铸瓷贴面在前牙瓷貼面美学修复中均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全瓷冠贴面修复远期效果优于烤瓷贴面修复。

[关键词]DSD美学修复软件;全瓷冠;铸瓷贴面;前牙美学修复;密合性;远期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7)06-0063-04

由于饮食结构发生转变,口腔问题逐渐增多,临床表现为前牙间隙、牙釉质发育不全、氟斑牙等,严重影响口腔健康和牙齿美观性,因而对前牙进行美学修复具有重要意义。DSD属于美学设计软件,能够根据患者牙齿具体情况进行美学设计,在临床应用广泛。目前,临床多采用全瓷修复材料对前牙进行美学修复,其具有良好相容性,且耐腐蚀能力较强。铸瓷贴面和全瓷冠是常用修复方式,但对于两者修复效果仍存在争议。基于此,本研究在DSD美学修复软件指导下,分别采用烤瓷贴面和全瓷冠贴面进行对照试验,以期为此类患者寻求更适宜的修复方式。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要求对前牙进行美学修复的104例患者(共238颗牙)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自愿接受前牙美容修复,且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②年龄≥18岁;③牙槽骨和牙周组织正常,牙齿无明显松动。排除标准:①既往接受过前牙美容修复者;②存在明显前牙区颌骨畸形不接受正颌手术者;③前牙区过度拥挤不接受正畸者。按照修复方案不同分为A组53例(122颗)和B组51例(116颗)。A组:男16例,女37例,年龄18~54岁,平均(34.29±10.36)岁,四环素牙、氟斑牙、前牙缺损、前牙间小间隙分别为29颗、45颗、36颗、12颗;B组:男12例,女39例,年龄22~56岁,平均(34.37±10.25)岁,四环素牙、氟斑牙、前牙缺损、前牙间小间隙分别为26颗、43颗、32颗、15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修复方法:两组均给予基牙活力测试,牙面清洁,同时对患有牙结石、牙龈炎、牙髓炎等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于DSD美学修复软件指导下进行修复,通过摄影采集患者正面、侧面颌面部和口内照片,使用比色板确定修复体颜色,并将患者与相机选定的颜色与牙体进行比色,记录患者特殊要求。于电脑中导入所需照片,并采用DSD美学修复软件获取面部信息,具体操作如下:导入微笑面部照片,对瞳孔和口角连线进行评估,并设定水平参考线;导入口内照,将其与口外照重叠;建立数字面弓以便于确定笑线;设定前牙比例,导入外形轮廓模板,确定牙齿参考数据。

A组给予全瓷冠修复,B组给予铸瓷贴面修复。按牙体预备标准预备牙体,根据患者前牙损伤程度选择唇面覆盖型、切缘包绕型或邻切面包绕型对贴面进行制备。使用利多卡因对前牙齿槽神经实施阻滞麻醉,均匀磨除唇釉质,以0.3~0.5mm为佳。对龈缘进行处理,使其与颈缘线平齐,边缘呈浅凹状。于自然光线下借助比色板进行比色,常规排龈,采用硅橡胶进行印模,灌注超硬石膏,并将制成的模型上标出边缘线,向龈端修刮0.5mm以便于补偿收缩。全瓷冠与铸瓷贴面均采用耐火代型技术完成,并进行打磨、抛光。制作完成后由患者进行临床试戴,并对咬合点、邻接触点及边缘切合度进行重点检查,如不规范则需进一步调整。无不适后对修复体粘结面粗化处理,清洁干燥后涂抹硅烷偶联剂,使用树脂将修复体与牙面进行粘合,清除多余树脂并再次对咬合关系进行检查。

1.3观察指标:①临床效果评价:参照改良Ryge标准分别对修复后6个月、12个月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内容包含修复体完整度、临边缘变色、边缘密合性、术后敏感以及牙龈反应,见表l;②满意度:使用相机拍摄修复前后牙齿图像,并借助比色板对比牙齿颜色。满意:牙齿形态与协调性良好,且颜色未出现视觉偏差;基本满意:牙齿颜色稍有偏差,患者较为满意;不满意:牙齿颜色偏差明显,患者不满意或要求重新制作。满意率为满意颗数与总颗数的百分比;③完整性:修复后2年,观察并记录完整性情况,其中牙齿形态完好,未发生崩折、缺损则归于完好;局部崩折或出现裂纹则归于崩折;松动或脱落则归于脱落。完好率为完好颗数与总颗数的百分比。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述,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A组与B组修复后6个月、12个月在修复体完整度、临边缘变色、边缘密合性、术后敏感以及牙龈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典型病例照片见图1~2。

2.2满意度比较:A组满意率96.72%稍高于B组94.83%(P>0.05),见表3。

2.3完整性比较:A组完好率100.00%,显著高于B组94.83%(P<0.05),见表4。

3讨论

四环素牙、死髓变色、前牙缺损等均是临床常见牙齿缺陷,影响颌面部美观,进而影响社会生活,再加上审美水平提高,人们不仅重视功能修复,同时重视美学治疗。口腔美学修复对口腔工作者要求较高,需具备审美意识和能力,并具有较高美学素养,尤其是对前牙实施美学修复,其重点是对唇齿龈、咬合关系进行改善,并纠正微小曲线,修复时避免损伤牙体组织,因而临床对修复方式和技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endprint

DSD作为数字化美学设计软件,以口腔美学标准为准则,结合患者口腔与颌面部照片,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美学设计,并进行量化分析,形成美学修复设计单,借助计算机对修复后图像进行模拟,使患者有更为直观印象,便于医患沟通,同时为修复提供参考数据。DSD设计能够为患者与医生沟通提供理论依据,并能有效指导修复工作,提高修复效果。

目前,临床常用修复方式是全瓷冠和铸瓷贴面,两者具有多种优点,对牙体磨除量较少,只需磨除部分釉质和牙体组织,部分患者甚至无需对牙体组织进行磨除,可有效保存天然牙体硬组织;修复方式更符合生物学原则,尤其适用于修复恒牙和髓腔过大前牙,避免损伤牙髓活力;瓷贴面属于保留性修复方法,不影响基牙后续治疗,能够有效保护牙周组织健康。铸瓷贴面主要由半透明多晶物质构成,具有透光性,其形态与颜色接近于天然牙齿,不利于菌斑、色素附着,色泽稳定,且具有较强的抗着色能力。通过晶体反应可形成网状结构,断裂韧性较高,且机械强度较好,能够紧密粘合牙龈,且易于与口腔周围组织结合,具有较高生物相容性,能够降低对牙龈刺激,从而保护牙龈健康,此外,由于牙体预备较为保守,可保证牙体位于牙釉质内,再加上修复体边缘线较短,能够降低并发症。全瓷冠属于覆盖舌面修复方式,具有良好遮色效果和较高透明度,适用于修复重色牙齿,耐磨损,抗折与粘结强度高。有资料显示,采用全瓷冠贴面修复牙齿,其硬度、密度与天然牙釉质接近,不仅机械性能好,同时具有逼真效果。于DSD美学修复软件指导下进行修复,有利于医患沟通,为口腔工作者提供指导,提高修复成功率。此外,借助软件设计出修复效果图,便于患者参考,并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有资料显示,分别采用全瓷冠和铸瓷贴面修复前牙,两者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修复后6个月、12个月A组和B组在修复体完整度、临边缘变色、边缘密合性、术后敏感、牙龈反应方面以及满意度无明显差异,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全瓷冠与铸瓷贴面均可用于修复前牙,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研究表明,采用全瓷冠和铸瓷贴面修复前牙,其完整性不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随访A组完整率优于B组,推测原因为本研究所指定纳入标准更为规范和严格,重视对远期修复效果观察,对患者随访时间较长,因而研究结果更具稳定性。修复过程中对牙体预备的选择,应根据患牙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观察缺损、颜色覆盖、邻接关系、面龋情况对包绕类型进行选择,修复体颜色是评价修复效果重要指标,因而口腔工作者需对患者面部颜色、口腔及邻牙颜色进行观察和反复比色,以便确定合适的色型。

综上所述,基于DSD美学修复软件指导下,全瓷冠与铸瓷贴面用于修复前牙均具有良好效果,形态与色泽稳定,接近于天然牙齿,抗磨性能高,边缘粘结紧密,但前者远期修复效果更优,而瓷贴面可有效保存天然牙体硬组织,更符合微创原则。因而,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

[收稿日期]2017-03-24

[修回日期]2017-05-22

編辑/李阳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