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借助基地优势 实施精准帮扶

2018-02-06 21:26
中国民政 2018年15期
关键词:开化县助学救助

自2017年11月浙江省首个慈善精准扶贫示范基地落户衢州市开化县的半年来,衢州市借助基地优势,先后筹集慈善帮扶资金近1000万元,实施精准扶贫项目32个,救助帮扶各类困难群众8000多人次。

注重平台搭建,凝聚精准帮扶力量。一是厅市合作“牵线搭桥”。充分发挥“厅市合作”机制优势,通过浙江省民政厅牵线搭桥,组织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等18家省级慈善单位与开化县签订合作协议,在开化县建成全省首个慈善精准扶贫示范基地,主要从教育、助学、帮困等多领域入手,全面开展慈善精准帮扶。二是搭建平台“筑巢引凤”。为便于市外慈善组织长期驻地开展精准扶贫活动,开化县落实200余平方办公服务场地,搭建慈善服务平台,用于培育慈善组织,实施慈善项目,展示慈善文化,为社会组织的发展与信息交流提供服务场所。三是优质服务当好“店小二”。在搭建好服务平台的同时,建立一对一的服务机制。动员全县3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本地社会组织,与市外慈善组织开展一对一的服务对接,协助他们尽快选准和实施扶贫项目,当好服务员。

注重项目实施,精准发力扶贫帮困。一是坚持扶志扶智导向,实施助学项目。注重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引进扶志扶智扶贫项目,积极开展慈善助学活动。在中国酒协会、精实基金、杭州萧山狮子会蓝天服务队等多家社会组织的支持下,先后实施“蒲公英助学”“珍珠生”等项目,已累计筹集助学金1200多万元,资助困难学生5190人次。二是针对因病致贫原因,实施助医项目。借助慈善精准帮扶示范基地,实施医疗救助项目,如通过中国乡村儿童医保公益基金组织开展为全县0-16周岁儿童免费提供大病补充医疗保障的“大病医保”项目;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实施的“两癌贫困妇女救助”项目;已为40余名矽肺病患者提供制氧机的“大爱清尘”项目等。三是致力扶老救孤助残,实施助困项目。坚持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迸进,先后通过浙江锦麟公益基金“儿童主题阅读与成长力养护”项目、浙江圣奥基金会“圣奥老年之家”项目、心连心志愿者服务中心“青春启航”项目等,使得一批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得到精准帮扶。

注重机制建设,构筑精准帮扶网络。一是建立帮扶精准调查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依托民政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儿童福利管理系统+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管理系统,及时掌握需救助对象的基本情况,定期开展需求调查工作,并建立扶贫帮困数据库。二是建立扶贫救助评估机制。在需求精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第三方社会组织,开展扶贫救助评估,确定救助项目,确保救助项目实施的公开、公平、公正。畅通慈善组织与救助对象的结对帮扶渠道,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个项目对一个案件或多个项目对一个案件的方式,使慈善扶贫更加科学、准确。三是建立救助资源整合机制。引入“最多跑一次”工作理念,依托慈善精准扶贫示范基地这一平台,综合“救助需求数据”和“救助项目数据”,实现“一门管理、多方共享”,统筹安排扶贫资源。

注重引领示范,激发精准帮扶活力。一是落地生根,设立分支机构。参与扶贫的市外慈善公益组织为了更好开展活动,在开化设立了分支机构,通过扶贫帮困活动,充分发挥公益救助作用,有效找到活动平台。二是孵化培育,发展社会组织。采取有选择性的长期入驻和轮流驻班相结合的机制,为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所、政策辅导、注册协助、购买服务、培训交流、开展公益服务活动等各类支持,加快本土慈善公益组织培育,并促进本地社会组织的快速成长,使其成为慈善精准帮扶的主力军。三是注册登记,开展志愿服务。大力发展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加扶残助老、环境保护、公益宣传、社区矫正帮教、关爱留守儿童和关注涉案未成年人等公益活动。

猜你喜欢
开化县助学救助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同题赛场”走进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救助小猫
踏遍青山人未老——记开化县林场退休职工、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余贵顺
关爱·帮扶·助学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