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会引领社会组织服务职工新模式的思考

2018-02-06 19:02魏权
中国工运 2018年9期
关键词:工会劳动领域

文/ 魏权

劳动关系协调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除了工会、企业、政府等协调劳动关系的传统主体外,社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处理方面也越来越活跃,从事劳动关系协调的社会组织不断涌现。目前,我国参与劳动关系协调的社会组织种类繁多,不仅有政府主导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如商会、行业协会、社区组织,也有纯民间的市场化社会组织,如专业从事劳动关系协调的机构、提供劳动关系服务的律师事务所等,还有一些社会公益组织。这些社会组织通过提供法律培训、人力资源服务、劳动争议调解等服务,在劳动关系协调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升职工的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组织参与劳动关系协调逐渐成为

服务职工的新阵地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和社会功能的多样化,在高失业率和劳动力群体构成不断扩大等原因的推动下,劳动关系领域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劳、资、政三方架构,嵌入了社会组织这一新的主体,由此导致协调劳动关系主体的外延不断拓展,从事劳动关系协调的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的社会组织都将劳工事项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

近年来,我国参与劳动关系协调的社会组织不断增加,发挥作用的领域不断扩大。除了商会、行业协会、枢纽型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外,民间教育培训机构、专业劳动关系协调组织、提供劳动关系服务的其他社会力量也在不断拓展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深度和广度。此外,一些法外社会组织也不断向协调劳动关系领域进行渗透。这些社会组织,有的将服务目标确定为企业,有的将服务对象聚焦为职工,还有的将劳动关系双方都囊括在内。协调劳动关系的范围也从提供法律培训、信息交流、人力资源服务、劳动争议调解、社会公益服务等不断延伸向社会动员、提供行业标准制定、生活服务、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关系管理托管等领域,社会组织参与劳动关系协调逐渐成为服务职工的新阵地,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新因素,引导职工行为方式的新主体。

工会引领社会组织服务职工是做好新时期

职工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提出,“加快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企业和职工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把党政力量、群团力量、企业力量、社会力量统一起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会作为群团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其基本职责。工会不仅要成为协调劳动关系的主渠道,也要在引领社会组织服务职工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工会引领社会组织服务职工是新时代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工会引领社会组织服务职工是工会社会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工运事业的新领域,是工会组织的新任务,是工会干部的新使命。通过引领社会组织服务职工,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增加服务职工的新方式;另一方面,有利于依法履行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专项活动的主管职责和协同职责。

工会引领社会组织服务职工有利于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强化群团力量。当前,我国劳动关系领域尽管总体上保持了和谐稳定,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体现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劳动关系矛盾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有的地方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损害职工利益的现象没有彻底根绝,集体停工和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一些职工在解决问题方面容易受到极端情绪的影响等。在发挥政府、工会、行业协会协调劳动关系主渠道的同时,引导社会组织依法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发挥其专业化、市场化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有效压缩一些非法组织和个人利用劳动关系领域的问题激化社会矛盾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将这些社会组织的行为引导在法律、政策的轨道,在增加服务职工新渠道的同时,预防其为了经济利益而损害社会利益。

工会引领社会组织服务职工是创新工会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准确把握新时代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聚焦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理解去行政化、去机关化的遗憾,锲而不舍地将工会改革进行到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着力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基础上维护好民主政治权利,在做好物质服务、生活服务的同时提供高水平的精神和文化服务。工会组织引领社会组织服务职工,通过协调、联手社会组织为职工群众提供专业化、贴身化、亲情化的服务,不仅拓展了工会服务职工的领域,伸长了工会服务职工的手臂,而且弥补了工会组织人力的不足,有利于增强工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为团结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创新工会引领社会组织服务职工新模式的

探索和思考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推进工会联系引导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工作的意见》发布后,全总社会联络部经过研究谋划,探索出“5+1”工会社会工作组织架构,开展了五项重要业务和搭建了一个基础工作平台,为引领社会组织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全国各地工会也在不断总结和谋划本地区的社会组织服务职工新模式。在强化社会组织工会组建、把社会组织的优秀代表人物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整合群团组织资源、发挥联席联系制度作用,扩大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取得了不少成绩,创新工会引领社会组织服务职工新模式初步有了清晰的框架。

工会创新引领社会组织服务职工新模式,应分析和梳理当前参与劳动关系协调和从事服务职工的社会组织的类型和服务特点、服务模式和服务质量,有针对性进行引导和强化。当前,我国参与劳动关系协调和提供公益服务的社会组织普遍存在过分依赖政府提供项目、过度依赖购买政府服务资金开展工作的现象,政府主导型社会组织参与多、市场型社会组织参与少,提供服务的领域过度集中在法律培训、农民工社区服务、劳动争议调解方面,在劳动争议预防、行业标准制定、集体劳动争议化解、精神文化服务等领域比较弱化,而且即使是参与劳动争议调解的社会组织,也普遍存在专业性不强,优质资源介入不足的问题,客观上影响了提供服务的质量。

创新工会引领社会组织服务职工新模式,急需在如下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工会要加大力度培育服务职工的专业化社会组织,通过争取和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资金的方式,吸引高水平、高素质的社会组织和人员参与到服务职工领域,提升服务职工的范围和质量;二是要规划社会组织服务职工的功能和定位。解决好政府、企业、工会和社会组织在参与劳动关系协调和服务职工方面的功能布局,体现好社会组织服务职工的合作者、参与构建和公共服务提供者、协调者角色;三是不断拓展社会组织服务职工的领域,凡是有利于劳动关系协调、服务职工的领域,工会应有序引导社会组织进入;四是区分不同社会组织的服务定位,根据其专业优势、特长,确定服务职工的模式和领域。

猜你喜欢
工会劳动领域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