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2018-02-06 09:31谢秀丽景莲海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脊髓损伤效果

谢秀丽+景莲海

【摘要】目的 对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针刺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划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观察组配合针刺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各指标变化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 排尿功能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包括膀胱容量、漏尿次数、最大排尿量与残余尿量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9%(26/28)高于对照组71.4%(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针刺治疗方法应用下对改善患者膀胱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针刺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4..02

脊髓损伤作为近年来临床多发疾病,病情复杂、治愈难度较高等特点,特别长期患病患者极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礙问题,如膀胱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方法以康复训练为主,但在改善膀胱功能障碍方面效果并不明显,对此可考虑引入中医康复疗法,通过局部针刺,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本次研究将就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针刺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4年1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42.5±4.5)岁,损伤节段,

C4-C7、T5-T12、L1-L4分别为19例、22例、15例。入选标准:①与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关于脊柱损伤膀胱功能障碍诊断标准相吻合;②无心、肝、肾功能不全,无精神病史与严重感染情况;③患者及其家属均签字确认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将56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如年龄、性别、病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主要做膀胱功能训练,具体治疗内容包括:①饮水制度建立,要求每2 h饮水1次,每次保持250 mL左右饮水量,需注意晚8点以后至早6点期间禁止饮水,每日饮水量控制为2000 mL左右;②排尿制度建立,指导患者每4 h进行1次排尿,睡前排尿1次;③膀胱功能训练,康复训练可选择大间歇性导尿方法、挤压排尿法以及膀胱刺激法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做膀胱功能训练的同时,采用针刺治疗方法,穴位选择包括曲骨、天枢、阴陵泉、足三里、中脘、三阴交以及关元等穴位,无菌针灸针选择后,对患者穴位局部消毒,针刺。如足三里穴位,针刺需达到50 mm深度,以顺时指针捻转补法操作。再如天枢穴,针刺需达到50 mm深度,主要给予逆时针捻转泻法。中脘穴,针刺保持50 mm深度,以呼吸补泻法操作。对于曲骨穴等穴位,应保持为15 mm针刺深度,取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时间保持为30 min。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各指标进行比较,包括膀胱容量、漏尿次数、最大排尿量与残余尿量等。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1],评价标准:①治愈,治疗后膀胱功能各指标正常,小便正常,无失禁情况;②显效,膀胱功能各指标趋于正常,小便失禁得到有效控制,膀胱充盈达到300 mL以上,每日漏尿次数低于5次;③有效,膀胱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膀胱充盈保持150~300 mL,每日漏尿次数低于10次;④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有加重表现,取其中治愈、显效、有效例数纳入满意率计

算中。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排尿功能指标比较

结果显示,排尿功能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包括膀胱容量、漏尿次数、最大排尿量与残余尿量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9%(26/28),高于对照组71.4%(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 论

膀胱功能障碍作为脊髓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以排尿活动受到影响为主,如小便失禁等。从这种膀胱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看,由于排尿中脊髓将起到控制尿道括约肌等作用,确保尿道、膀胱等神经传导顺畅,一旦出现脊髓损伤情况,便会引起排尿功能障碍[2-3]。从中医学理论角度看,认为膀胱功能障碍本身为“癃闭”,在跌扑闪失下,所致膀胱气化不利,出现小便不通情况。对此可考虑引入针刺治疗方法,如取关元穴、足三里穴、三阴交、天枢穴以及曲骨穴等,针刺下均可促进膀胱气化,用于尿失禁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4][5]。本次研究中可发现,观察组治疗后膀胱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配合常规膀胱功能康复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针刺治疗方法应用下对改善患者膀胱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启龙,赵渊超,胡 丹,等.针刺膀胱三角区治疗脊髓损伤所致排尿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01):21-24.

[2] 胡爱娥.膀胱三角区针刺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效果[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07):34-36.

[3] 祁玉军,李登科.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3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4):363.

[4] 王德强.针刺治疗脊髓损伤所致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4):91-93.

[5] 任亚锋,张博爱,冯晓东,等.艾灸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0):1178-1180.

本文编辑:刘帅帅endprint

猜你喜欢
脊髓损伤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对T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行动学习法在脊髓损伤患者实施自助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