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媒体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工作座谈会综述

2018-02-07 01:55
中国司法 2018年7期
关键词:普法宣传教育宪法

发 轩

5 月31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京召开运用新媒体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工作座谈会。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赵大程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有关部门,新华网、央视网和百度、新浪、腾讯等网络公司以及上海、江苏、陕西司法厅(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发言交流,并就如何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助力宪法学习宣传和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司法部法制宣传司负责同志主持了会议。

新华网时政部副主任张庆水:在“做新”“做深”“做热”“做锐”上下功夫,占据网上传播和舆论引导的制高点

新华网始终把做好重大主题报道作为重中之重,在“做新”“做深”“做热”“做锐”上下功夫,打造了一批“有高度、有温度、有锐度”“可互动、可分享、可体验”的精品力作,系列融媒体产品开创了多个“首次”。一是评论报道的“可视化”。围绕宪法修正案、监察法草案,新华网推出系列评论文章一百多篇。“专家漫评”系列动画短视频产品将严肃的时政话题轻松化、趣味化、知识化。二是独家创意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出多款视频产品,如广告宣传微视频、3D立体画和折纸动画视频产品。新华网还在国内媒体中首次采用“三维立体书”的形式对关键数据进行3D可视化呈现。三是推出英文原创MV,充分发挥网上外宣主阵地作用。下一步新华网将加强与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合作,不断创新手段样态,推进内容技术融合,增强宪法学习宣传效果。

央视网网媒内容总监邢明: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央视网一直重视宪法学习宣传工作,除每年围绕国家宪法日组织图文、图集、视频等多种形式宣传外,今年3月份还精心制作了大型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专题头条突出展示独家视频报道《历史时刻——中国国家主席宪法宣誓纪实》,以领导人的宣誓为专题报道开好头篇;专题精心设计了“重要报道”“央视快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诞生记”等9个板块。专题既充分利用了央视独家视频资源,又配合图文、图解等多种元素深度解读,将内容深化、具象化,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央视网将持续加大宪法宣传力度,除更新专题外,还将不断开设新板块,并配合多种表现形式,增加看点和厚度,并加大在第三方平台重点推荐。

百度“百家号”商务合作顾问万超:利用技术实力和流量优势,助力增强宪法宣传实效

百度“百家号”一直以组织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为己任,全力配合各级普法依法治理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学习宣传宪法的有关部署。一是利用强大技术实力与内容分发能力,更好地增强宪法宣传实效。截止2017年11月,百度APP累计流量超过20亿,信息流的分发在数百倍地增长。这些潜在的使用者和生产者将更好地推动宪法学习宣传精准化、宣传举措项目化,扩大宪法宣传覆盖面。二是利用百亿级流量能力,助力宪法宣传工作全面展开。我们将全力支持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举办的一系列宪法宣传活动推广工作,提升宪法宣传内容在百度搜索中的权重,加大宣传活动信息的曝光。三是利用百度“百家号”舆情监控技术,确保宪法宣传方向正确。基于百度多年的搜索技术和现有的大数据平台,通过对新闻信息报道和各大自媒体平台的监测,为宪法宣传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舆情监测结果。

新浪微博政务运营总监徐丽华:发挥平台优势,为“新媒体+宪法宣传教育工作”创造更多产品和现象

新浪微博作为助力政务公开,服务政府工作的重要平台之一,始终积极落实党中央关于互联网工作的相关精神。为了下一步更好地运用新媒体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建议一是重视表达传播的形式,新媒体的表达形式和载体目前很丰富,从微博图文、视频等的传播效果来看,视频高于图文,文字最弱,建议尝试微访谈、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让宪法宣传教育更有人情味。二是把握普法教育的时机,结合热点、节点设置议题,让宪法宣传教育更有时效性。三是强化矩阵联动意识和能力,结合内部矩阵、外部矩阵和媒体联动,让宪法宣传教育更有“阵势”。四是打造品牌活动或栏目,让宪法宣传教育更具持续影响力。我们将发挥平台优势,从资源、产品、运营、策略等多方面为宪法宣传教育提供支持。

腾讯新闻政务中心主编闫国军:以新媒体为传播渠道的宪法宣传,更需要带着“泥土香”

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传播和用户群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变化,一是低幼和白发用户进入媒体生态,全年龄段用户的非移动场景均被手机占领。二是用户在消费资讯时,节省时间和打发时间的需求都比较强烈。并且在资讯产品中出现场景融合。三是用户拥抱视频内容,智能电视资讯消费崛起,占领客厅的战争将在资讯领域打响。四是用户群化正在加速。基于这些特点,腾讯正在从“多用户”平台向“全用户”平台转变,推动个人、企业、政府等不同类型用户之间的连接。在宪法学习宣传方面,我们将与司法部等有关部门合作,在重要时间节点,通过新媒体渠道,采用以案说法、以人说法等形式,传播通俗易懂、群众易于学习掌握的宪法宣传内容,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推动宪法实施。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陈春兰:坚持三个结合注重三个效应,用好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宪法宣传

上海高度重视新媒体宪法宣传工作,在阵地上切实加强“两微一端”建设,在方法上坚持“三个结合”,在效果上更加注重宪法宣传的持续效应、联盟效应和辐射效应,努力增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一是坚持润物无声和集中宣传相结合,更加注重宪法宣传的持续效应。以“法治上海”公众号为龙头,“上海司法行政发布”微博、东方法治网为两翼,利用市、区新媒体平台和阵地,持续加强宪法内容创作和发布。一方面,坚持定期发布宪法修正案知识、宣传海报等内容,另一方面,利用节点集中发布宪法宣传重要文件、主题活动部署、推进情况及重大活动,确保宪法宣传这条红线贯穿“七五”普法的始终。二是坚持头雁引领和百家齐鸣相结合,更加注重宪法宣传的联盟效应。上海法治传播新媒体联盟矩阵年度阅读量超过3000万,通过转发和解读等多种形式产生烘托和扩散效应,形成强大的法治文化传播力。与公检法司、各委办局的官微以及《上海法治报》、上海法治声音等媒体配合互动,还得到“法眼观察”“律新社”等社会类别大V的助阵。部署上做到严格统一,推进上实现分类发声,举办各种精彩纷呈的活动,向社会大众传达“宪法与你我息息相关”的正能量。三是坚持线上活动和线下参与相结合,更加注重宪法宣传的辐射效应。将宪法主题灵活引入“O2O法治文化沙龙”,吸引现场及网友围观、讨论、发帖和积极参与。“宪法日·看上海”“12·4宪法公益跑”等活动在各大朋友圈转发,组织开展线上答题抢红包、宪法知识微信有奖竞答,在全市轨道交通和地铁车厢广泛推送。依托“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上海”公益广告征集展播活动,组织创作并广泛征集“我与宪法”微视频,依托上海法治传播新媒体联盟等网络平台和全市各类室内和户外电子显示屏进行集中展播,确保宪法宣传向各类人群辐射。

江苏省司法厅副巡视员、法制宣传处处长李长山:注重“五个坚持”着力“五个强化”,推动新媒体宪法宣传润泽江苏大地

江苏省按照中央、司法部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着眼全领域、全方位、全覆盖,认真组织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新媒体宪法宣传注重“五个坚持”,着力“五个强化”,呈现出勃勃生机,展现出崭新风采。一是坚持敏锐的政治站位,着力强化新媒体宪法宣传的政治性。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重要指示作为纲领、旗帜和灵魂,牢牢把握新媒体宪法宣传的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确保新媒体宪法宣传既有力度,也有温度,更有法度。二是坚持回应受众的需求,着力强化新媒体宪法宣传的互动性。针对公务员、党员领导干部组织开展“百万党员学宪法学党章考法”“万人学法”网络竞赛。针对青少年,推出H5、微动漫、抖音短视频、MG动画等宪法宣传微产品。针对老年人、农民、农民工等社会大众,结合小品、戏曲、打鼓说唱等地方传统文化宣传宪法。三是坚持媒体的转化融合,着力强化新媒体宪法宣传的创新性。实施网络宣传行动,在“法润江苏网络普法平台”开设专区、专题。实施“指尖”宣传行动,运用政务微博微信集中发布、传播宪法资讯、动态、图文、产品。利用全省19288个村(社区)“法润民生微信群”开展宪法宣传。实施智慧宪法宣传行动,进行精准普法、互动普法。四是坚持主题活动引领,着力强化新媒体宪法宣传的质效性。持续组织开展“法润江苏春风行动”。组织实施“新修订《宪法》与依法治国”、“抖音”唱响《宪法》微访谈、深化“七五”普法增强宪法信仰等主题访谈。组织全省156个普法社会组织开展公益创投活动。组织宪法主旋律文化建设活动。五是坚持整体联动,着力强化新媒体宪法宣传的统筹性。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情况纳入责任制落实重点事项,制定出台普法责任清单、国家工作人员学法“一本通”“一月一法”普法提示等,促进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

陕西省司法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师建平:探索搭建智慧学习宪法新平台,创新开拓法治陕西建设新境界

陕西省按照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统一部署,采取“十大举措”,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载体、建设阵地、搭建平台,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创新载体,让新媒体学习宪法方法“活”起来。利用新媒体“快乐普法”游戏平台,完善宪法修正案知识专用题库,借助“宪法九进”主题宣传活动和第九届“与法同行”新媒体宪法知识大赛等学习宪法。运用新媒体网络“矩阵”学习宪法。建立健全宪法学习宣传省、市、县、镇(乡)、村(社区)五级微信、微博专群,组建全省学习宣传宪法微信、微博矩阵。开辟“互联网+”宪法知识学习宣传专栏,开展网络学习宣传宪法评比竞赛活动。打通“最后一公里”,把学习宣传宪法活动的现场视频、活动资料送到基层。开展第三届“弘扬宪法舞动青春”主题法治文化节系列活动,运用新媒体推进高校大学生“智慧学宪法”。二是建设阵地,使新媒体宣传宪法措施“落”下去。以创新普法依法治理提档升级工程为牵引,以延安黄龙县法治宣传教育中心示范点为样本,在全省打造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提档升级的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把现代新媒体新技术充分运用到普及宣传宪法修正案的过程之中。把新媒体新技术与宪法修正案的内容相结合,融入各市、各县(区)宪法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景区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建设之中。三是搭建平台,把新媒体检验学法效果“用”到位。利用自主研发的全省法治创建活动动态管理平台系统,建立学习宣传宪法动态管理考核平台。利用新媒体普法游戏平台后台管理系统进行考评。把陕西地方普法集锦和宪法学习宣传动态作为考核参考的重要内容。以陕西司法微信公众号、“法治三秦”腾讯微博、法治陕西网等“两微一端”图文资料为支撑,建立全省宪法学习宣传专门台账,作为考评的重要参考。

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赵大程在会议总结时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媒体宪法宣传教育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对宪法学习宣传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媒体宪法宣传教育工作,确保运用新媒体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正确方向。一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法治思想和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切实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把宪法学习宣传教育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要把宪法学习宣传教育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紧密结合,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把宪法学习宣传教育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密结合,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三要丰富主题活动,创新宣传方式,增加技术应用,利用新媒体做新、做深、做热,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可互动、可分享、可体验,形成策划、制作、推送的更大合力,不断增强实际效果。发挥普法新媒体矩阵作用,在全媒体、全网络形成宣传声势,营造更加浓厚的宪法学习宣传氛围。

猜你喜欢
普法宣传教育宪法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伴我们成长》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普法
普法
普法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